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珊

作品数:9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西班牙千年发展目标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农业
  • 5篇传统农业
  • 3篇农业文化
  • 3篇农业文化遗产
  • 2篇稻田
  • 2篇稻鱼共生
  • 2篇稻鱼共生系统
  • 2篇森林资源
  • 2篇梯田
  • 2篇农业地区
  • 2篇农业资源
  • 2篇全球重要农业...
  • 2篇传统农业地区
  • 1篇单作
  • 1篇稻飞虱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稻纵卷叶螟
  • 1篇稻作
  • 1篇稻作方式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9篇刘珊
  • 9篇闵庆文
  • 5篇张丹
  • 5篇何露
  • 5篇杨海龙
  • 4篇焦雯珺
  • 3篇成升魁
  • 1篇吕耀
  • 1篇徐远涛
  • 1篇孙业红
  • 1篇程传周
  • 1篇张灿强
  • 1篇吴老成
  • 1篇焦文珺

传媒

  • 5篇资源科学
  • 1篇世界环境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古今农业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传统农业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被引量:13
2009年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处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往往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重复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有机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直接开发有机农业。贵州省从江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耕地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从江县农业发展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有机农业思想,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强产业化建设;引入生态农业思想,高效利用资源;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丰富农业形式。同时,随着拥有"稻-鱼-鸭"共生系统的从江县侗族地区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浙江省青田县的协作点,其农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何露闵庆文张丹焦雯珺杨海龙刘珊
关键词:传统农业地区农业资源
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的能值对比--以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为例被引量:30
2009年
为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揭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压力上的差异,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糯禾—鱼、糯未单作、杂交稻—鱼、杂交稻单作两个系统、4个处理的农业资源投入的能值流及构建的能值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农业资源投入结构相似,均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资源投入为主,可更新资源投入不足,不利于系统的长期稳定。但与水稻单作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的优势表现为:①太阳能转化效率较高;②转化单位自然资源投入购买能值较少;③受市场影响较小;④能值投资回报率较高;⑤对环境压力较小;⑥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可见,稻田养鱼的确是我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如何既发挥稻鱼共生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加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是贵州省从江县乃至其他地区稻鱼共生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杨海龙吕耀闵庆文张丹焦文珺何露刘珊孙业红
关键词:稻鱼共生系统能值传统农业农业资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及动态保护论坛”综述被引量:2
2010年
闵庆文刘珊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农业部梯田联合国粮农组织
传统农业区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病虫草害的生态控制效应——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被引量:10
2011年
本文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地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水稻品种而言,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力均优于杂交稻,糯稻田与杂交稻田的稻飞虱虫量、稻纵卷叶螟虫量以及蜘蛛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抗稻瘟病能力显著高于糯稻。就稻作方式而言,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节节菜(Rotala indica)等的抑制效果达到100%,总体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其它的稻作方式;R-F-D系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量较水稻单作明显减少;R-F系统的蜘蛛数量最高;R-F-D系统的抗稻瘟病性最好。
张丹成升魁杨海龙何露焦雯珺刘珊闵庆文
关键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生态控制
传统知识在民族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以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为例被引量:18
2011年
本文选择了贵州省从江县侗族村落小黄村为案例点,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利用林业部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并结合实地观察数据,绘制了该村60年来不同时期的村落森林分布图,从林地面积、林种构成、林龄结构等三方面追溯了过去60年来该村森林资源的变化。同时,通过查阅文献、实地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现场调查和加权平均指数分析法对林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筛选和排序。研究表明,侗族习惯法、宗教和传统护林习俗等传统知识仅次于政府政策因素,占据第二重要的地位。小黄村对森林资源的有节制利用,曾在历史上有效保证了农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而且与森林资料的消长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森林资源即得到良好的保护与发展时,传统知识的作用往往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时,传统知识的作用则往往受到了限制。因此,有必要对侗族传统生态知识的价值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和评估,为解决当前我国贵州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借鉴。
刘珊闵庆文徐远涛张灿强程传周石有权吴老成
关键词:传统知识森林资源民族地区
神奇的哈尼稻田
2011年
云南红河州是哈尼梯田的“故乡”,也是梯田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红河州各族人民倾注了数十代的智慧与心力,历经1300多年开垦而成的生态农业奇观,它不仅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农耕山水画卷,更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典范和宝贵遗产。
刘珊闵庆文
关键词:稻田梯田文化农耕文明生态农业发源地哈尼族
基于生态足迹的传统农业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被引量:30
2009年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贵州省从江县至今还保持着比较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为全面认识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为其合理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本文分析了从江县2007年的生态足迹及其构成,总结了传统农业地区的资源消耗特点以及传统农业在区域生态平衡、资源消耗、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从江县居民对食物和住房的需求很高,分别占总需求的45.9%和33.3%,导致从江县耕地和林地生态足迹构成生态足迹的主体部分;相比之下,从江县的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仅占总生态足迹的3.0%,而由林地提供的主要燃料柴薪才是能源生态足迹的主体部分,这与资源消耗较高的工业化地区明显不同。资源的低消耗使得从江县可以维持在生态平衡状态,人均生态盈余为0.0581hm2。可见,传统农业通过影响人们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不仅对区域的生态平衡维持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且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焦雯珺闵庆文成升魁张丹杨海龙何露刘珊
关键词:生态足迹传统农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
清代黔东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及其社会区域响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17世纪-19世纪,中国西南山区普遍经历了生态环境的变迁,人地关系紧张,山地开发加剧,大量森林植被遭到损耗,生态环境出现危机。但是黔东南地区在同期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森林植被破坏,反而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方法,对明代至民国初年黔东南的森林资源变迁及其社会区域响应机制进行研究得出,这种区域差异的形成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合理的社会响应机制是黔东南能够在清代至民国初期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有力的驱动因素。其中少数民族的宗教崇拜、禁忌习俗,以及传统的习惯法,是黔东南山地民族原始而独特的生态观的外化表现,对森林资源的保育、树种遗传资源的保存有直接推动作用;林粮套种的农林生产结构,大大规避了单纯农垦生产模式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保证了地力的充分使用,解决了佃农的口粮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林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乡规民约和林事纠纷调解机制,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林业法制管理体系,对森林资源日常管理和利用秩序进行严格规范,确保了民间法规法律效力和有序执行。鉴于历史时期山地民族生态智慧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如何充分认识、理解,并将民族社区精华的传统生态智慧有效地运用于现代资源管理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刘珊闵庆文
关键词:森林资源环境变迁社会响应清代
不同稻作方式对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杂草群落的特征.结果表明: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力均优于杂交稻;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鸭舌草、节节菜等的抑制效果达到100%,总体抑制杂草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稻作方式,杂草的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提高,表明群落物种组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降低了原来优势杂草的发生,是一种较好的可达到抑制杂草效果的稻作方式.
张丹闵庆文成升魁杨海龙何露焦雯珺刘珊
关键词:稻作方式物种多样性传统农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