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田雨

作品数:14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子宫
  • 6篇宫内
  • 5篇子宫内膜
  • 5篇内膜
  • 5篇宫内膜
  • 3篇异位症
  • 3篇子宫内膜异位
  • 3篇子宫内膜异位...
  • 3篇内膜异位症
  • 2篇蛋白
  • 2篇孕酮
  • 2篇治疗胃癌
  • 2篇生物医学
  • 2篇生物医学技术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疼痛
  • 2篇痛经
  • 2篇肿瘤
  • 2篇子宫内膜癌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刘田雨
  • 6篇姚书忠
  • 4篇黄佳明
  • 4篇柯珮琪
  • 3篇梁炎春
  • 2篇梁明懿
  • 2篇杨东杰
  • 2篇何裕隆
  • 2篇费慧
  • 2篇沈宏伟
  • 2篇刘多
  • 2篇王伟
  • 1篇涂自智
  • 1篇陈玉清
  • 1篇蒋碧梅
  • 1篇朱云晓
  • 1篇肖献忠
  • 1篇郭鲁燕
  • 1篇沈慧敏
  • 1篇吴锦杰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ACC1与CUL4B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及Cullin蛋白4B(CUL4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和CUL4B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UL4B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01)。结论 MACC1基因可能不是子宫内膜癌变的重要影响因子。CUL4B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UL4B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黄佳明耿慧珍柯珮琪费慧刘田雨沈宏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甘草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甘草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凋亡及自噬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05,0.10,0.20,0.40 mmol/L)的甘草素处理MCF-7细胞24,48,72 h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上浓度的甘草素处理MCF-7细胞48 h后,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吖啶橙(AO)染色,观察细胞自噬。结果:随着甘草素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MCF-7细胞的存活率不断降低,部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草素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的凋亡率不断增高,从0.20 mmol/L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浓度的甘草素作用下,MCF-7细胞均产生自噬现象,但随着甘草素浓度的增加,自噬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甘草素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该作用与其促进凋亡及诱导自噬有关。
陈键刘田雨俞伟肖依楠杨雨佳蒋碧梅涂自智肖献忠
关键词:乳腺肿瘤甘草素细胞凋亡自噬
AAV9-CPEB3在制备治疗胃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AAV9‑CPEB3在制备治疗胃癌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实验发现CPEB3基因编码的相应蛋白,在细胞质内存在表达下调时,患者术后癌症复发几率增高。通过已知各种给药方式,实...
何裕隆陈键刘田雨杨东杰李璐傅桦烽
文献传递
妊娠合并子宫发育异常125例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妊娠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诊治的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合并妊娠的患者125例为研究组,同期正常子宫妊娠10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间母儿情况,同时比较研究组中各种子宫发育异常类型孕妇的妊娠及诊断情况。结果:1研究组的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胎位异常率、胎膜早破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足月产率、顺产率和新生儿的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各种类型子宫发育异常在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胎位异常率、胎膜早破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隔子宫、双子宫、双角子宫产前诊断率较高为68.8%、86.4%、75.0%,单角子宫、残角子宫、鞍状子宫产时诊断率较高为100.0%、85.7%、76.0%。结论:妊娠合并子宫发育异常可以对母儿造成不良影响,各种子宫发育异常的确诊时间存在差异,但对母儿不良影响无明显差异,临床医生应加强孕期及产时的管理。
耿慧珍柯珮琪沈宏伟费慧黄佳明刘田雨
关键词:并发症
HPV阴性宫颈癌基因特征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田雨姚书忠
神经纤维束状浸润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宫骶韧带病灶及阴道直肠隔病灶中神经纤维束状浸润(NFBI)情况及其与患者疼痛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6-01—2015-01-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64例DIE患者,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宫骶韧带病灶和阴道直肠隔病灶中神经纤维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和GAP-43染色阳性的神经纤维。根据是否存在神经纤维束状浸润分为两组:NFBI阳性组和NFBI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痛经、肛门坠胀痛、性交痛和慢性盆腔痛程度,并探讨二者之间新生神经纤维密度的差异。结果宫骶韧带DIE病灶中NFBI阳性组痛经、肛门坠胀痛和慢性盆腔痛评分均比NFBI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交痛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阴道直肠隔DIE病灶中NFBI阳性组痛经、肛门坠胀痛、性交痛和慢性盆腔痛评分均比NFBI阴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骶韧带DIE病灶和阴道直肠隔DIE病灶中NFBI阳性患者的新生神经纤维(GAP-43染色阳性的神经)密度均比NFBI阴性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结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中神经纤维束状浸润与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关,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刺激新生神经纤维生长增加。
梁炎春陈玉清刘多刘田雨尚春亮郭鲁燕吴锦杰谢鸿玉姚书忠
关键词: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神经纤维疼痛免疫组织化学
节段性肠切除术治疗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节段性肠切除术治疗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生命质量。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行节段性肠切除术治疗的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2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至少12个月完成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命质量评分,比较术后较术前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妊娠情况。结果62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随访时间为术后12-7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18.9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包括痛经、性交痛、排便痛和慢性盆腔痛,其中,痛经、性交痛、排便痛术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9±2.2)、(0.7±0.5)、(1.6±0.7)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分别为(7.5±2.9)、(4.3±2.2)、(7.3±1.9)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SF-36评分的8个项目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术后发生并发症共28例(45%,28/62),分别为尿潴留18例、直肠阴道瘘4例、阴道后穹隆裂口2例,血栓形成、盆腔脓肿、弥漫性腹膜炎、肠梗阻各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恢复良好。62例患者中合并不孕者共16例,术后有生育要求者10例,术后妊娠率为6/10,其中自然分娩2例,剖宫产分娩2例,流产1例,胚胎停止发育行清宫术1例。结论节段性肠切除术治疗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刘多沈慧敏梁炎春王伟刘田雨尚春亮姚书忠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消化系统外科手术疼痛
宫内同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金属圆环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宫内同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和金属圆环(双环)与宫内单纯放置曼月乐(单环)对于宫深偏大(9~11 cm)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宫内放置双环对宫深偏大腺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子宫腺肌症患者9例,宫内放置双环,比较其放环前后月经、痛经、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情况,并与同期宫内放置单环的2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环前宫深9~11 cm)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放环后3个月及6个月,双环患者的VRS评分较放环前明显降低(P=0.004,P=0.004);与单环相比较,放环后3个月及6个月患者满意度评价较高(P=0.015,P=0.044)。结论:对于宫深偏大腺肌症患者,可考虑宫内同时放置LNG-IUS和金属圆环进行治疗。
刘田雨柯珮琪梁明懿耿慧珍朱云晓
关键词:曼月乐左炔诺孕酮子宫腺肌症痛经
AAV9-CPEB3在制备治疗胃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AAV9‑CPEB3在制备治疗胃癌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实验发现CPEB3基因编码的相应蛋白,在细胞质内存在表达下调时,患者术后癌症复发几率增高。通过已知各种给药方式,实...
何裕隆陈键刘田雨杨东杰李璐傅桦烽
宫颈癌肿瘤微环境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宫颈癌肿瘤微环境包括宫颈癌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外基质等成分。对于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宫颈癌,HPV可通过激活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促进宫颈癌变。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2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其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与微环境中多种成分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此外,多种免疫细胞包括郎格汉斯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也参与了宫颈癌微环境的构成,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宫颈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宫颈癌提供依据。综述近年宫颈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刘田雨姚书忠
关键词:宫颈肿瘤细胞外基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