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健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4篇视网膜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病变
  • 3篇血管
  • 3篇血糖
  • 3篇肾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荧光
  • 2篇荧光造影
  • 2篇造影
  • 2篇生长因子Β

机构

  • 13篇广东药学院附...
  • 4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13篇叶健华
  • 12篇马承红
  • 11篇周昭远
  • 7篇黄凤
  • 4篇严励
  • 4篇周斌兵
  • 4篇林晓峰
  • 4篇钟亮尹
  • 3篇洪铭范
  • 2篇苏全喜
  • 2篇林文雄
  • 2篇朱平
  • 2篇余青云
  • 2篇程桦
  • 1篇张柏芳
  • 1篇鲍炯琳
  • 1篇黄旭明
  • 1篇皇甫丽
  • 1篇郑亚丽
  • 1篇桀骜

传媒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眼科学报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了解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SSF)的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和糖尿病生存质量量表(DSQOL)比较SSF4种治疗方法(A组预混人胰岛素;B组瑞格列奈+二甲双胍;C组瑞格列奈+阿卡波糖;D组格列吡嗪+二甲双胍+中效胰岛素)的成本-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A组疗效最好,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生理、心理维度评分的改善高于其余各组,社会关系维度评分改善低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维度评分改善与其余各组无差异。结论胰岛素能以最低成本取得最好疗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改善最优。
叶健华马承红周昭远黄凤张柏芳皇甫丽
关键词: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成本-效果分析
糖尿病患者瞬目反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瞬目反射(BR)改变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确诊糖尿病患者115例为研究组,健康志愿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2组进行瞬目反射检查,并对所测两组BR各波R1、R2、R2'潜伏期进行统计分析;对糖...
余青云洪铭范刘爱群程静叶健华马承红
桥本脑病(文献综述及一例报道)被引量:8
2007年
桥本脑病(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糖皮质激素敏感性脑病)是与桥本甲状腺炎相关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癫痫发作、震颤、肌阵挛、共济失调、精神病等表现,有复发及缓解交替过程。桥本脑病患者有高滴度的抗甲状腺抗体,甲状腺功能正常或异常,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脑电图呈弥漫性慢波,大部分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少数出现白质T2加权相弥漫性信号增强。目前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现报道一例桥本脑病患者。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遇到无法解释的脑病时,如果抗甲状腺抗体滴度高,即使甲状腺功能正常也要考虑桥本脑病的可能性。
周昭远程桦洪铭范黄凤苏全喜叶健华马承红朱平
关键词:桥本脑病抗甲状腺抗体
桥本脑病一例被引量:4
2007年
患者女,28岁,因甲状腺肿大10余年,行走不稳3年于2005年11月入院。10余年前无诱因出现甲状腺肿大,5年前曾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不规则服用他巴唑,3年前流产后渐出现阵发性行走不稳、头部和双上肢不自主震颤。体格检查甲状腺Ⅲ度肿大、质韧、无压痛、无震颤,左上极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查无明显异常,右侧轻度中枢性面、舌瘫,头部见静止性震颤,快复轮替运动不能,
周昭远程桦洪铭范黄凤苏全喜叶健华马承红朱平
关键词: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脑病静止性震颤血管杂音
高甘油三酯并糖调节异常及正常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的研究
2008年
目的:了解高甘油三酯并糖调节异常(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或/和糖耐量减低(IGT)者]及正常(NGT)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方法:在体检人群中筛选出高甘油三酯并IGR及NGT者62人及健康者14人为研究对象,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腰/臀)。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血糖(PG),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及真胰岛素(TINS)、胰岛素原(PINS),根据血糖和T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①组(健康对照组):为NGT和TG正常者14人,②组(NGT+HTG):为NGT而高TG者即20人,③组(IFG/IGT+HTG):IFG或IGT伴高TG者23人,④组(IFG+IGT+HTG):IFG并IGT伴高TG者19人,四组均排除高血压病、肥胖及其它疾病。根据稳态模型公式计算各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快速反应指数(AIR)。结果:四组的BMI、腰/臀,真胰岛素,胰岛素原水平呈现①②③④组依次递增的趋势,③④组的HOMA-IR有别于①②组,四组的HOMA-β依次递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0。结论:高甘油三酯并IGR及NGT者已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
黄凤李万根周昭远叶健华马承红
关键词: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受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及与病变程度的关系,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将无微量白蛋白尿(UAER<20μg/m in)及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定为A组;合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但无微量蛋白尿为B组;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及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C组;健康对照组为D组。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行血清VEGF测定。结果VEGF水平D组低于A组(P<0.05),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健康人高,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更高,并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高;VEGF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叶健华马承红周斌兵钟亮尹周昭远林晓峰严励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眼底荧光造影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DR,n=65)和不伴视网膜病(non-DR,n=41)的研究显示,DR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8·9±15·9μg/min)明显高于non-DR组(6·0±1·8μg/min)(P<0·05)。DR病变越严重,则UAER越高。随着DR和UAER进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逐渐升高。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VEGF可以预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叶健华严励马承红周斌兵钟亮尹周昭远林晓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对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证实的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进行血清TGF-β1的测定,结果分别进行差异性比较。再按Ⅰ、Ⅱ、Ⅲ期病变将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成DR1、DR2、DR3三个亚组,再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血清TGF-β1水平DM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DR组分别高于DM和C组,差异显著。DR1分别比DR2、DR3低,差异均显著。DR2、DR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TGF-β1是升高的,并能部分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对其血清中TGF-β1的测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示干预的时间。
叶健华林晓峰马承红周斌兵林文雄钟亮尹周昭远严励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清荧光造影
眼底荧光造影和TGFβ_1检测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FFA)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87例糖尿病(DM)患者依据FFA分为:DM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组;C组:健康对照组。DR组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分期分成DR1组、DR2组和DR3组;再将DR组依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DRA组:UAER<20&g/min;DRB组:UAER>20μg/min。各组测血清TGFβ1。结果(1)UAER:DR组高于DM组,并随糖网进展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GFβ1:DR组高于DM组和C组,DRA组低于DRB组;DR1组低于DR2组和DR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FFA异常早于UAER升高。TGFβ1在I期糖网已升高,并随糖网及DN的加重而升高。UAER随糖网进展而升高。FFA与TGFβ1可能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叶健华马承红周斌兵钟亮尹林文雄鲍炯琳严励周昭远林晓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糖调节受损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特点,为早期干预IGR者的心脏病变提供依据。方法:从体检人群中筛查出IGR患者78例作为IGR组,另选健康者83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及比较2组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nterventricularseptumdiastolicthickness,IVSDT)、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eftventricularpesteriorwalldias-tolicthickness,LVPWDT)、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左心室重量(leftventricularmass,LVM)、左心房内径(leftatriumdiameter,LAD),计算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之比(E/A)。并分析上述指标与血糖的相关关系。结果:IGR组的IVSDT、LVPWDT、LAD、E/A与对照组比较均增加(P<0.05),IVSDT、LVPWDT、LAD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呈正相关,E/A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呈负相关。结论:与健康人比较,IGR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已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与血糖水平相关。提示应注意检测IGR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尽早控制血糖,以便延缓心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黄凤叶健华周昭远郑雅丽
关键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心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