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植
- 作品数:29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襄阳市社会科学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元、明、清习家池考辨被引量:1
- 2010年
- 习家池大约于元中前期迁建于阎家冲山谷西端的白马泉源旁的今址,可能因迁建的习家池规模太小,工程质量太差,民族矛盾的影响而失去记载,至明代正德年间始有重修记载,经明代两修、清代三修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和规模,其格局、内容等方面和汉宋时的习家池有很大的不同,规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 叶植
- 孟浩然、张子容、张柬之故居及其相关史地考辨(一)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过梳理文献资料,结合现场考察,对孟浩然、张子容故居涧南园及其相关的白马山(望楚山、凤凰山、马鞍山)、白鹤岩、景空寺的地理位置及张柬之故居所在地进行了考定;证卧龙山、望海亭为子虚乌有;证今之岘首山为岘山的专称,并不存在所谓的包罗整个襄阳城南城西诸山的大岘山。
- 叶植
- 襄阳城变迁考辨被引量:3
- 2018年
- 传统观点认为,襄阳城一直位于今址不变。本文运用传世文献结合考古资料考证,襄阳城历史上曾有过四次变迁。襄阳县初设于武帝初年至成帝元延年间,县治袭自春秋战国之楚北津(戍);刘表于襄阳县城东另筑州治荆州城,延用至六朝时期,襄阳县故城仍为重要的津渡城,称为垒城;北魏后期至唐前期襄阳城再次东迁里许;明初又向东、向南分别扩建了约400米和200米,在东北角外扩建了一座与之相连的逻城——新城湾,其格局保留至今未变。
- 叶植
- 关键词:考辨
- 夷陵之战主战场中的夷陵、猇亭、马鞍山地望考辨
- 2023年
- 章武元年,刘备为夺回关羽所失荆州发动的东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例,对其称谓、进退军路线、主战场地望所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笔者通过多方考证,认为此役宜称之为夷陵之战;刘备的进退军路线相同,都发生在长江沿岸;主战场猇亭在三国宜都郡夷道县涿乡之猇亭,位于今宜都市西北30里的红花套一带;而马鞍山位于今宜昌西30里的江北岸。
- 叶植陈坤
- 关键词:夷陵之战称谓主战场地望考辨
- 刘表墓补正被引量:1
- 2014年
- 1994年在湖北襄阳城内东街发现一座东汉末至三国初期的大型砖室墓。报告的作者已初步推论该墓可能是刘表墓,但却不能确定。本文通过文献考证该墓就是三国初期荆州牧刘表之墓。
- 叶植
- 关键词:补证
- 襄水释名
- <正>一、襄水及其地理实体襄水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南郡"襄阳"条下颜师古注引东汉人应邵语:"在襄水之阳。"①乃先有襄水后有襄阳县名之证。汉襄阳城为秦汉以前的楚北津,亦称北津戍,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北方的一个大型军事渡口...
- 叶植
- 文献传递
- 《晋书·习凿齿传》正误一则
- 2017年
- 《晋书》卷八二《习凿齿传》载:"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答曰:‘世祀方永。’……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
- 叶植
- 关键词:《晋书》文学
- 吴兵入郢之战的进退军路线考辨
- 2019年
- 发轫于北魏《水经注》、经唐宋诸地理名著轮番解读及明清学者递相祖述的传统观点认为,定公四年(前506)吴兵入郢之战的进军路线和战场在从鄂东举水流域至鄂中江陵的长江北岸,对吴兵的退兵路线则概未提及。本文通过对传统文献进行甄别梳理,结合新出土的考古材料详加辨析后认为,此役发生在楚东津道上,柏举位于汉蔡阳县的白水乡、豫章为汉章陵,所入的楚郢都为宜城东南的楚皇城,次年吴兵沿原路退回。
- 叶植
- 关键词:考辨
- 略论汉末襄阳冠盖里
- 汉末,大族名士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一支核心政治力量。在全国政治经济等地位并不高的南郡北鄙襄阳——宜城间却出现一个'冠盖里'豪族群,深刻地影响了三国前后的中国历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黄惠贤先生首次对襄阳'冠盖里'的相关...
- 叶植
- 略论汉末襄阳冠盖里
- <正>汉末,大族名士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一支核心政治力量。在全国政治经济等地位并不高的南郡北鄙襄阳——宜城间却出现一个"冠盖里"豪族群,深刻地影响了三国前后的中国历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黄惠贤先生首次对襄阳"冠盖里"...
- 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