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浩

作品数:19 被引量:359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城市
  • 5篇城市体系
  • 3篇土地利用
  • 3篇耕地
  • 3篇城市化
  • 2篇因果
  • 2篇因果关系
  • 2篇生态系统
  • 2篇随机前沿生产...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前沿生产函数
  • 2篇污染
  • 2篇经济发展
  • 2篇环境库兹涅兹...
  • 2篇环境污染
  • 2篇耕地面积
  • 2篇耕地面积变化
  • 1篇地经
  • 1篇多样性
  • 1篇因果关系分析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
  • 8篇广东财经大学
  • 6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19篇叶浩
  • 9篇濮励杰
  • 8篇庄大昌
  • 4篇张鹏
  • 3篇张健
  • 3篇张慧霞
  • 1篇彭补拙
  • 1篇杨蕾
  • 1篇陈凤
  • 1篇高波
  • 1篇涂小松
  • 1篇韩书成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产出效率研究被引量:28
2008年
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11个省1990~2004年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产出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出各省历年来的耕地产出效率值。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经营仍以人力与物质成本的投入为主。与机械化生产相比,化肥等化学和人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更能与小规模农户经营的体制相适应;我国耕地产出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省际间耕地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且其差距有着缩小的趋势;近15年来,我国耕地产出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却在下降。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高产需要依靠大量物质投入来维持,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继续增加物质上的投入对耕地产出效率的提高意义不大。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依靠生物技术的进步,即作物品种的改良来提高耕地的产出,是提高我国耕地产出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叶浩濮励杰张健
关键词:中国粮食主产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土地发展权:本质、定价路径与政策启示被引量:14
2013年
土地发展权是土地的一项重要权利,有关其经济本质和归属问题存在较多争议。运用科斯定理和管制强度理论对其本质进行剖析,认为土地发展权是一个权利体系,每种权利具有经济上的价值并归属于不同主体,应依据其权利体系和价值来源进行定价。基于上述分析,确定土地发展权价格的理论定价路径。结合我国目前的耕地保护、宅基地、土地出让、集体建设用地、土地征收、"地票"交易等重大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张鹏高波叶浩
关键词:土地经济土地发展权
城市体系规模分布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与最近邻分析,定量分析了1985 年~2011 年间全国前300 位城市的规模分布与空间分布的演变规律,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 )中国前300位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的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从历年变化趋势来看,规模结构指数Q 值总体上呈现出“下降-上升-波动”的三阶段变化特征,说明人口集中与分散的各种驱动力量相互交织.(2)从空间分布类型来看,各年城市空间分布的R 统计值虽然有较大的波动,但均远小于1,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模式,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及国家发展战略深刻影响着城市体系的发展及其空间分布.(3)在1985年~2011 年间,我国前300 位城市的规模分布指数Q 和空间分布指数R 之间的变化趋势有着很大的一致性,由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与空间分布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意味着城市在谋划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主观的积极作为,还需考虑到周边其他城市的影响,充分利用城市间的空间联系来强化自身发展.
叶浩庄大昌
关键词:城市体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基于逆序的城市数目与累积规模关系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在解读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分析逆向排序的城市累积规模与城市数目之间关系的模型。采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位序—规模法则与提出的逆序累积规模模型测度了2010年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区域城市体系的地理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位序—规模法则在刻画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明显存在首位分布、双中心城市、或者城市数量较少的城市体系描述不够准确,导致使用位序—规模法则得到的Q值和选取的地理变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进行不同区域间城市体系结构比较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整体来看,逆序累积规模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位序—规模法则。在使用位序—规模法则拟合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逆序累积规模模型的普适性更强。β值与区域的经济总量、城市化率、人口密度以及复种指数存在较高的统计关系,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根据各个区域的特征及其发展态势,探索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体系化道路。空间自回归模型与一般回归模型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城市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在空间上联系很弱,基本上处于孤立发展的封闭状态,其原因可能与中国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及地方保护主义有关。
叶浩庄大昌陈少沛杨蕾
关键词:城市体系
广东省经济发展与滨海环境污染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以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广东省1991―2011年的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计量模型。结果表明:1)广东省废水排放总量、生活污水排放量与GDP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2)工业废水排放量与GDP之间出现了脱钩效应,工业生产对资源环境压力逐步降低。3)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却相对较快,逐渐成为废水排放的主体,致使滨海水体中无机氮与磷酸盐的含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滨海地区水质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多,直接威胁到滨海地区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4)从渔获率的年际变化来看:近年来广东省滨海水域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尽管EKC理论表明经济增长最终会改善环境质量,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广东省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区,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庄大昌叶浩
关键词:经济发展滨海环境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被引量:27
2015年
在分析城市土地扩张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以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测度了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变特征,并与传统的指标权重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论文构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从各社会经济变量弹性系数的大小来看,城市土地的扩张主要受城市人口增加与居民收入增长的驱动,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土地价格的上升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抑制城市土地的无序扩张。2 2003—2012年间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升,但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距较为明显,部分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从整体的演变来看,珠三角7市与东西翼7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下降,而山区7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上升。3传统指标权重法可能更适用于诸如工业用地以及开发区用地等生产性用地的评价,如果使用其对全部城市土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时,会夸大投入产出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4由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高投入高产出的土地利用方式并不一定就是经济有效的,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的土地利用方式未必就是集约利用。
叶浩庄大昌杨蕾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计量经济学
广州市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以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广州市1981—2011年的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广州市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广州市废水排放总量与人均GDP的拟合反映出显著的EKC曲线特征。随着广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废水排放量逐渐下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却大幅上升,逐渐成为威胁水体特别是河涌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总体上,广州市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污染有降低的趋势,有望在未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庄大昌叶浩张慧霞
关键词:经济发展水环境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采用全国县城所在的建制镇与所有设市城市数据,以省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最近邻分析与种群分布理论定量分析了2009年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9年我国各省区的城市空间分布格局以均匀分布为主,明显表现出集聚分布的仅有西藏、青海和新疆三省;通过对中国各省区城市分布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各省区城市的空间分布模式与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各变量的重要性来看,影响区域城市空间分布形态最主要的因素是路网密度,其次分别是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与城市化率;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足够的要素维持自身生长,各城市必定会最大化地攫取要素资源,导致了城市之间的资源竞争;区域内城市的外部环境越趋于均匀,城市的空间分布越趋于均匀,而区域内城市外部环境分布不均则导致城市表现出集聚分布模式;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复种指数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分布对其他因素的依赖。
叶浩濮励杰张鹏
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被引量:82
2011年
基于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利用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了1990—2008年间中国各省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并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仍以物资成本的投入为主,我国耕地产出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化肥使用量的增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其影响不大;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地区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说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物质投入的严重浪费;近20 a来,我国耕地利用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有着下降的趋势;省际间耕地利用效率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表现出东、中、西部聚集的特征,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不同的是,东部地区耕地平均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的耕地利用效率最低;最后,在中国过去的近20 a里,全国范围内耕地利用效率虽有收敛的迹象,全域性的β-收敛特征并不显著,但中国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内部却表现出较强的β-收敛特征。从区域收敛的稳态值看,东、西部地区的结果非常接近,而且均显示东部地带高于西部地带、西部地带高于中部地带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三大经济带将各自收敛于一个更高的耕地利用效率上。
叶浩濮励杰
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收敛性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的新方法——位序累积规模模型被引量:10
2017年
利用位序累积规模模型与位序-规模法则定量分析2000~2014年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其变化特征。结论如下:使用位序-规模法则进行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比与演变分析时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位序累积规模模型更能准确刻画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特征;中国各省区β值排名靠前的多属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变化大致表现出增幅东大西小、增长率南高北低的特征;位序累积规模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地理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影响不再显著。
叶浩庄大昌
关键词:城市体系位序-规模法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