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炳建
- 作品数:79 被引量:28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肺隐球菌病2例
- 2000年
- 肺隐球菌病是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首次由Sheppe等在1924年报告。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入体内,在健康人主要侵犯肺部,临床极为少见,容易误诊。作者报告本院收住的2例肺新型隐球菌肉芽肿,并作简要讨论。1 病例摘要例1患者,男性,42岁,工人。因反复咳嗽...
- 袁键群许敬尧吕炳建
-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病因病理
- DHPLC检测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被引量:5
- 2004年
- 为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方法,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法检测28例胃癌12个微卫星位点(D1S548、D1S552、D5S346、TP53、IGFⅡR(G)8、IGFⅡR(CT)5、TGFβRⅡ(GT)3、TGFβRⅡ(A)10、hMSH3(A)8、hMSH6(G)8、BAX(G)8和Bat26),DHPLC柱温50℃检测Bat26位点。凝胶电泳发现MSI H2例(7 14%),MSI L胃癌15例(53 6%),Bat26+2例均为MSI H,Bat26改变和MSI H表型一致(P<0 01,Fisher's确切概率法)。DHPLC亦证实2例Bat26+胃癌,结果和凝胶电泳完全一致。结果表明,DHPLC检测Bat26位点是研究胃癌MSI H的较好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吕炳建来茂德程蕾张宇伟
-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性DHPLC胃癌
- 桥本甲状腺炎伴发淋巴瘤FNAC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2002年
- 吕炳建许敬尧高力金梅周萍
- 关键词: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淋巴瘤针吸活组织检查
- 脑膜瘤雌孕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金梅吕炳建周萍朱先理
- 关键词:脑膜肿瘤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 淋巴瘤肌动蛋白假阳性表达的观察
- 2001年
- 吕炳建祝佳周萍
- 关键词:淋巴瘤肌动蛋白假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 SARS-CoV-2的母婴垂直传播
- 2022年
- 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使各类妊娠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且在部分病例中可引起胎盘病变。目前SARS-CoV-2感染与胎盘病变之间的直接关系尚未明确,但已有研究证实SARS-CoV-2能够跨越胎盘屏障,引起母婴间垂直传播。虽然发病率低,但是正确认识SARS-CoV-2的母婴垂直传播,对孕期保健和母婴安全依然非常重要。临床上一旦确诊胎盘功能变化以及对胎儿生长有影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减少胎儿死亡和其他严重的母婴并发症。本研究综合分析已发表的国际文献和2022年美国和加拿大病理学会、欧洲病理学会年会8组胎盘和部分死产胎儿病理研究资料,总结阐述现有的科学证据,以期为理解SARS-CoV-2感染对孕妇的影响提供参考,并针对SARS-CoV-2的母婴垂直传播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即:SARS-CoV-2是如何跨过胎盘感染胎儿;垂直传播发生在妊娠的早期、中期还是晚期;病毒感染以后胎盘功能异常,为什么对大部分孕妇没有影响或者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病毒变异株、不同类型的疫苗接种对感染孕妇的影响是否不同。
- 来翀吕炳建来茂德孙庆荣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胎盘病理学妊娠
- 遗传性息肉病的分子遗传学及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7年
-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显著。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受环境、生活习惯及遗传因素三者的共同作用。约15%的结直肠癌为家族性,以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最常见。近年来,还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家族性结直肠癌。家族性结直肠癌多伴肠道多发性息肉(息肉病,polyposis)。
- 吕炳建来茂德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分子遗传学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分子生物学恶性肿瘤
- 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1例并文献复习
- 1998年
- 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是一种相当少见的先天性小肠病变,通常表现为蛋白丢失性肠病,导致低蛋白血症、腹泻、腹水及肢体水肿〔1〕。在此我们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着重阐述该病的临床特点和组织学形态改变。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下肢浮肿1年,腹胀尿少...
- 金梅许敬尧吕炳建
- 关键词:原发性病例报告
- 应用CGH数据和树模型探索癌症的发病机理被引量:1
- 2008年
-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主要用于检测肿瘤的染色体缺失和扩增,迄今已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全基因组分析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可能。树模型在生物信息学领域通常被用于研究生物形成和进化的历史,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常以系统发生树来表示。树模型同样可以作为一种有力的生物信息学工具来分析CGH数据,探索癌症的发病机理。文中介绍了两种常见的树模型——分支树和距离树,详细叙述了重建树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创建树模型时要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并对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肿瘤的树状模型作为单路径线性模型的泛化,克服了以往单路径线性模型的缺点,理论上能更加精确地概括到肿瘤的多基因、多路径、多阶段的发生发展模式,从不同角度探讨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该模型除可用于分析肿瘤的CGH数据外,还可用于分析其他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微阵列CGH(array-CGH)技术等产生的高分辨率数据。
- 李小波陈俭吕炳建来茂德
- 关键词:树模型
- 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
- 该实验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994年1月~2002年6月间612例胃癌中选出全部胃髓样癌17例,及随机选取其它类型胃癌64例,共81例胃癌(新鲜标本35例,石蜡46例)进行研究.复习病历和HE切片,分析全部病例...
- 吕炳建
- 关键词: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细胞间粘附分子微卫星位点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