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东芳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水功能
  • 2篇水功能区
  • 2篇水质
  • 2篇松辽流域
  • 2篇污染
  • 2篇流域
  • 2篇纳污能力
  • 2篇干流
  • 1篇点污染
  • 1篇点污染源
  • 1篇毒理效应
  • 1篇行政
  • 1篇叶绿素A
  • 1篇依法
  • 1篇依法行政
  • 1篇植物
  • 1篇治水
  • 1篇入河排污
  • 1篇入河排污口
  • 1篇生态

机构

  • 6篇松辽流域水资...
  • 3篇水利部松辽水...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8篇吴东芳
  • 2篇郑国臣
  • 2篇张旸
  • 2篇戴欣
  • 2篇蔡宇
  • 2篇苗莹
  • 1篇宿华
  • 1篇王硕
  • 1篇项丽君
  • 1篇魏民
  • 1篇张静波
  • 1篇傅春艳
  • 1篇范晓娜
  • 1篇高峰
  • 1篇白焱
  • 1篇张继民

传媒

  • 4篇东北水利水电
  • 3篇水利发展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几种特征污染物的水生态毒理效应被引量:2
2014年
文章以分析特征污染物的水生态毒理效应为基本着手点,从流域水生态安全角度出发,概括总结了农药、兽药、氯酸盐及其衍生物、重金属、内分泌干扰物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水生态环境的毒理效应,提出松辽流域水环境管理部门急需建立有效的特征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等措施。
吴东芳王硕项丽君郑国臣
关键词:水生态毒理效应特征污染物
十年贯彻新《水法》 流域治水新跨越——松辽水利委员会贯彻执行《水法》十周年
2012年
2002年《水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水法》实施10年来,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认真履行流域管理机构各项职责,全力推进流域现代水利建设和管理,实现了重大跨越。本文主要阐述了贯彻落实水资源规划制度、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管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流域水量分配、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功能区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依法行政等方面工作情况。
张旸吴东芳蔡宇
关键词:《水法》依法行政松辽流域
松花江流域纳污能力核定及实例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通过对松花江流域河流水功能区污染现状的分析,选取适宜的水质模型、设计水文条件和参数,结合各类型水功能区实际情况,核定计算出松花江流域的纳污能力。
吴东芳魏民宿华蔡宇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纳污能力水质模型水功能区松花江流域
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a含量测定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文中通过系列实验,主要研究并验证了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测定提取过程中过滤藻类的滤膜最佳浸泡时间,以及对校正脱镁叶绿素a的最佳酸化时间,以便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戴欣吴东芳白焱傅春艳
关键词:叶绿素A
嫩江干流点污染源入河排污口现状布局分析研究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全面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2005年,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会同流域内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
吴东芳
关键词:入河排污口点污染源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嫩江干流
文献传递
松花江干流水质与主要城市取排水量径流量的关系
2013年
选取松花江干流具有代表性的14个监测断面,选择反映流域水环境特征指标的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磷等作为水质评价因子,运用基于因子分析定权的水质评价模型和零维河流完全水质模型评估水质状况。选取流域重要城市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分析其取排水和径流变化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范晓娜苗莹吴东芳张继民
关键词:松花江干流
试论新形势下松辽流域水文化建设对策措施被引量:1
2013年
文章阐述了流域水文化的内涵,介绍了松辽流域概况、水文化建设历史沿革及水文化建设现状,系统分析了加快推进松辽流域水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松辽流域水文化建设对策措施。
吴东芳张旸苗莹
关键词:水文化建设松辽流域
深水型河流生物评价方法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深水型河流生物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确定指定水生生物评估方法,推进现有的河流评价项目,为常规的流域水质的生物监测及评价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高峰张静波郑国臣吴东芳戴欣
关键词:河流生态生物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