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飞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乙型
  • 9篇乙型肝炎
  • 9篇肝炎
  • 8篇乙型肝炎病毒
  • 8篇肝炎病毒
  • 8篇病毒
  • 5篇慢性
  • 4篇细胞
  • 3篇前C基因
  • 3篇前C区基因
  • 3篇肝病
  • 3篇C基因
  • 3篇C基因启动子
  • 2篇调节性
  • 2篇血清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启动子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慢性肝

机构

  • 10篇南通大学
  • 8篇南通大学附属...

作者

  • 13篇吴小飞
  • 7篇姚登福
  • 7篇王华雨
  • 7篇周宝勤
  • 4篇杨爱平
  • 3篇唐剑武
  • 3篇蒋道荣
  • 2篇顾丽华
  • 2篇汤伟
  • 2篇姚敏
  • 1篇沈轶瑶
  • 1篇赛文莉
  • 1篇邱历伟
  • 1篇周跃
  • 1篇张悦
  • 1篇陆园园
  • 1篇杨君伶
  • 1篇汪晓莺
  • 1篇姜华
  • 1篇于洪波

传媒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国交通医学...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患者CD44异常表达加重肝病进展
2021年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CD4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收集住院NAFLD、单纯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液, 以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分析血清CD44水平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AFLD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4+T淋巴细胞比率;并以高脂饮食制备NAFLD模型验证CD44异常表达。用方差分析或校正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用χ2检验比较组间阳性率。结果与健康人群组比较, 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NAFLD组血清CD44浓度表达升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轻度或重度NAFLD组患者均伴肝细胞损伤, 血糖、血脂或CD44异常;在NAFLD患者伴HBV感染组中, HBsAg、HBeAg和HBV DNA阳性患者血CD44浓度均显著高于HBsAg、HBeAg和HBV DNA阴性组(P < 0.01)。外周血CD44+淋巴细胞比率, 在NAFLD组为78.2%±16.3%, 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为68.5%±20.9%, 两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6.5%±20.5%)(P < 0.05);高脂饮食模型证实鼠脂肪堆积的鼠肝组织中CD44过表达、伴肝细胞损伤, 尤其在含诱癌剂的肝组织更显著。结论 NAFLD患者CD44异常表达, 可能与HBV相关肝病的恶性转化相关。
吴小飞沙春秀杨君伶杨君伶周平姚登福姚登福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清KLF5异常对良、恶性肝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定量检测血液中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成员Krüppel样因子5(Krüppel-like factor 5,KLF5)的表达水平,分析对良、恶性、慢性肝病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收集住院慢性肝炎(CH)患者40例、肝硬化(LC)患者4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80例血液,以及健康体检正常人(NC)40份血清作为正常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定量测定血清KLF5水平,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与血清AFP浓度比较,以评价对良、恶性肝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经生物数据库资料分析KLF5的组织来源,并分析不同HCC细胞株中KLF5表达状态。结果在NC、CH、LC和HCC组患者血清中均可检出KLF5和AFP表达,显示血清KLF5和AFP浓度,在HCC组均显著高于LC组、CH组和NC组(P<0.001);如以血清KLF5>800 ng/ml和AFP>25 ng/ml为上界,其阳性率在HCC组分别为90.0%和68.8%,两者联检达93.8%;LC组为12.5%和32.5%;CH组为0和25.0%;NC组均未见阳性;诊断HCC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KLF5为0.88,优于AFP的0.76(P<0.001);KLF5和AFP诊断HCC灵敏度为90.0%和68.8%,特异度为85.1%和69.4%,准确度为88.4%和69.8%,阳性预测值为87.7%和54.8%,阴性预测值为88.1%和75.9%;生物信息库资料证明HCC组织中KLF5高表达,不同HCC细胞株中均见KLF5异常表达。结论KLF5为新的标志物,外周血中异常水平分析有助于HCC诊断及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吴小飞吴小飞赛文莉沙春秀朱海燕孙建英姚敏
关键词:慢性肝病AFP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及核心启动子双变异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在慢性肝病中出现的规律。揭示HBV前C基因变异及BCP双变异与慢性肝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2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肝硬化(LC)和15例肝癌(HCC)血清的HBV前C区和BCP的基因序列。结果前C区终止变异(nt1896G→A)在慢性乙肝重度、中度组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轻度组、肝硬化和肝癌组(75%、42·86%和10%、22·22%、20%)(P<0·01);BCP双变异(nt1762A→T和nt1764G→A)则在肝硬化和肝癌组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55·56%、60%和10%、28·57%、25%)(P<0·05)。结论前C区终止变异与慢性肝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BCP双变异促进肝硬化和肝癌的产生。
周宝勤吴小飞王华雨唐剑武杨爱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C基因启动子PCR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
2011年
高效的特异性CTI。反应是机体清除HBV的关键,树突状细胞(DC)在诱导特异性抗HBV免疫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的DC存在功能缺陷,可以影响Thl/Th2分化,进而使患者体内CTL反应不足,但是导致DC出现功能缺陷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汤伟张悦汪晓莺谭晓慧周跃沈轶瑶王华雨周宝勤吴小飞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抗HBV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及核心启动子双变异临床研究
目的 该研究旨在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前C区基因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CorePromoter,BCP)变异出现的规律;变异与e抗原血清学转换;HBV-DNA载量测定分...
吴小飞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C基因启动子基因序列测定
文献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AFP联检对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2007年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甲胎蛋白(AFP)异常对肝癌(HCC)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收集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慢性肝病、非肝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TGF-β1和AFP水平,分析两者在HCC早期诊断和鉴别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HCC患者血TGF-β1呈异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肝硬化、慢性肝炎和非肝肿瘤组。如以血TGF-β1浓度>1.2μg/L、AFP浓度>50μg/L为界,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8.4%和63.7%,特异性分别为89.2%和75.7%。TGF-β1与血AFP浓度、肿块大小均无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阳性率。结论血TGF-β1和AFP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鉴别。
周宝勤姚登福吴小飞邱历伟陆园园姜华于洪波
关键词:肝癌转化生长因子-Β1AFP
血清GGT、GGT/ALT及AFP检测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GGT、GGT/ALT以及AFP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14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GGT、ALT活性,采用酶标仪检测AFP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GT活性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胆道梗阻组GGT活性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肝硬化组(P<0.01)及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GGT/ALT比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AFP和GGT联检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血清GGT、GGT/ALT比值以及AFP联合检测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
顾丽华蒋道荣姚登福吴小飞
关键词:Γ-谷氨酰转移酶甲胎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载量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HBV-DNA载量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与HBV-M、拉米夫定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80例乙肝患者HBV-M和HBV-DNA载量进行检测;同时动态检测32例乙肝患者48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血清HBV-M和HBV-DNA载量变化。结果:HBeAg(+)组患者血清HBV-DNA载量显著高于HBeAg(-)组(P<0.01);不同临床类型急性肝炎组HBV-DNA载量与其它组比较(P<0.05);其它各组HBV-DNA载量之间比较(P>0.05);拉米夫定治疗12周、24周、48周后HBV-DNA载量迅速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01);HBV-DNA载量下降明显较HBeAg血清学转换发生早。结论:HBeAg是反映HBV-DNA复制的重要指标;HBV-DNA载量测定是反映HBV复制和判断药物疗效的最直接、可靠的指标。
吴小飞蒋道荣姚登福顾丽华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HBV-DNAHBV-MFQ-PCR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区变异与乙肝病毒复制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C基因区变异与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21例慢性肝炎、18例肝硬化和15例肝癌血清的HBV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基因序列,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V-DNA。结果野生株与前C区终止变异、BCP双变异以及联合变异组HBV-DNA载量测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BCP双变异HBV-DNA载量HBeAg(-)组显著高于HBeAg(+)组(P>0.05)。结论前C区终止变异和BCP双变异对HBV DNA复制无明显影响。HBeAg(-)的慢性肝病患者BCP变异后HBV DNA复制明显活跃。
吴小飞王华雨周宝勤唐剑武杨爱平姚登福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C基因启动子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与T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T细胞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21例慢性乙型肝炎的基因序列,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45例慢性乙肝发生前C变异有12例,变异株CD4+、CD8+相对数明显低于野生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前C变异后病毒得以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
周宝勤吴小飞王华雨唐剑武蒋道荣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