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曦

作品数:76 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十二五”规划军队专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6篇帕金森
  • 22篇帕金森病
  • 17篇电刺激
  • 14篇脑深部
  • 11篇医学教育
  • 11篇教育
  • 10篇外科
  • 9篇脑深部电刺激
  • 8篇动脉
  • 8篇成瘾
  • 7篇颅内
  • 7篇步态
  • 6篇电刺激术
  • 6篇术后
  • 6篇脑深部电刺激...
  • 6篇隔核
  • 6篇沟通
  • 6篇伏隔核
  • 5篇动脉瘤
  • 5篇冻结步态

机构

  • 7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0篇上海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解放军309...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解放军第四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5篇吴曦
  • 31篇胡小吾
  • 22篇刘建民
  • 21篇陈剑春
  • 16篇仇一青
  • 15篇杨春晖
  • 9篇岳志健
  • 9篇黄清海
  • 8篇沈林勇
  • 7篇曹依群
  • 6篇许奕
  • 6篇周晓平
  • 6篇陈鑫
  • 6篇郝斌
  • 5篇洪波
  • 5篇杨志刚
  • 5篇钱晋武
  • 5篇赵志青
  • 4篇梁晋川
  • 4篇王志农

传媒

  • 6篇临床神经外科...
  • 4篇中国医学教育...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家庭用药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工业控制计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6篇2019
  • 2篇2018
  • 12篇2017
  • 17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动脉狭窄的前推式支架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动脉狭窄的前推式支架系统,它设有外套管、内芯和支架;所述外套管设有分离的近端外套管和远端外套管,远端外套管上设有与中心轴平行的开口,且其远端与内芯远端连接;所述支架位于远端外套管和内芯之间;所述近端...
吴曦费明钰刘建民陈剑春
文献传递
冻结步态问卷中文版在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有效性验证
仇一青吴曦陈剑春杨春晖胡小吾
第一代Martix可吸收聚合物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研制及应用现状被引量:1
2008年
目前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为介入治疗,但介入治疗同开颅治疗一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且复发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本文细述了第一代Matrix可吸收聚合物弹簧圈的研制理念及作用机制,并比较了其临床多中心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结果。
吴曦刘建民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使用标准化家属评估神经外科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技能被引量:4
2009年
我国医疗纠纷和诉讼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医患沟通不佳,而对此方面的医学教育尚不够充分,需要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沟通技能评估方法,并对医师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使用标准化家属模拟急诊入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家属,要求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在拟行急诊手术的情况下与其进行病情告知、术前谈话,并于20分钟内沟通完毕。使用L ikert人际沟通能力评估表和谈话内容完整性评估表测评住院医师的沟通能力,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能力再培训。5名受试者中1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沟通,1人沟通技能不佳,需要进行培训。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可以准确、简便地测评住院医师的沟通技能,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能力的再培训,我们发现临床经验可能与沟通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吴曦洪波杨志刚王志农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学教育继续教育
一组microRNAs在制备阿尔兹海默氏症诊断试剂或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学生物检测、神经退行性病变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组阿尔兹海默病早期诊断或筛查的分子标记物,所述的分子标记物是miR‑101‑3p、miR‑144‑5p和let‑7g‑5p。本发明还提供了这组microRNA...
张鸣科徐辰刘厚奇王越尹又吴曦李耀明方硕
文献传递
Dyna CT及吲哚箐绿造影在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旋转断层重组技术获得CT样图像(Dyna CT)及吲哚箐绿(ICG)造影对定位、评估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及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名符合手术切除SDAVF的患者,术前行Dyna CT三维重建瘘口血流、评估瘘口与脊柱骨性标志的位置关系并设计手术预案,术中行ICG造影准确定位瘘口,辨别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后切除瘘口,并再次行ICG造影确认引流静脉不显影。结果所有10例患者术前造影及Dyna CT均可辨明瘘口位置及与脊柱的关系,术中均根据ICG造影中的血管显影顺序判断血流方向及定位瘘口,瘘口阻断后再次ICG造影见引流静脉均无显影。术后1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1 w后所有患者复查DSA均见瘘口完全消失。临床随访8例均未见症状复发结论术前Dyna CT瘘口血流重建结合术中ICG造影可以准确定位瘘口,良好地区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吴曦曹依群李强许奕岳志健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CT显微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安全性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安全性,以规范操作步骤。方法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362例帕金森病患者,共植入613根电极,记录围手术期和最后一次随访时手术相关和硬件相关并发症。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中术后嗜睡和谵妄21例(5.80%),颅内出血4例(1.10%,2例为无症状性皮质少量出血、2例为基底节穿刺针道周围少量出血),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例(0.55%),尿路感染4例(1.10%),呼吸系统感染7例(1.93%),胸部脉冲发生器囊袋内血肿11例(3.04%),脉冲发生器囊袋内血清肿3例(0.83%),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146个月,中位值34个月,硬件相关并发症中切口感染和(或)皮肤破溃9例(2.49%),脉冲发生器移位致延长线断裂、脉冲发生器固定线断裂致下移至腹部、因摔倒致电极轻度移位、自觉耳后切口肿胀不适各1例(0.28%)。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长期安全性良好。
吴曦陈剑春王万璐郝斌陈鑫胡小吾
关键词: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法随访研究
破裂与未破裂镜像后交通动脉瘤形态与血流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破裂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与形态学差异,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镜像后交通动脉瘤病人(均为一侧破裂,一侧未破裂)的临床资料,均行3D-DSA检查,建立数值模型。将16个动脉瘤按是否破裂分组,分析破裂组与未破裂组之间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特征。结果破裂组动脉瘤平均壁面切应力(WSS)明显低于未破裂组(P<0.05);而低壁面切应力面积(LSA)比率和体颈比值明显高于未破裂组(P<0.05)。剪切震荡指数(OSI)、动脉瘤直径、大小比率、血管角度和动脉瘤倾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后交通动脉瘤可能是研究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理想模型,血流动力学与形态学在判断动脉瘤破裂风险方面同等重要。
徐瑾瑜于瀛杨鹏飞吴曦吴永发江澈黄清海刘建民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形态学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的匹配制度被引量:12
2009年
美国的住院医师匹配制度已有50多年的历史,通过这一全国性的系统,医学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医院进行住院医师阶段的培训,而医院也挑选了符合条件的学生。这一匹配过程由网络申报、挑选面试、双方给对方排序、最终通过计算机匹配、公布结果等环节组成。匹配制度相对规范、公平、合理,值得借鉴。
洪波杨志刚吴曦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美国医学教育
双侧伏隔核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抑制大鼠成瘾行为消退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研究吗啡成瘾大鼠消退期高频脑深部电刺激(DBS)刺激双侧伏隔核对吗啡诱导位置偏爱及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20只,体重280~300 g,将电极外套管通过立体定向手术植入大鼠双侧伏隔核核心部,术后休息5 d,应用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诱导建立吗啡成瘾大鼠位置偏爱模型,建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吗啡+DBS,n=9)和对照组(吗啡+假刺激,n=9),通过DBS电路给予电刺激;实验组给予高频电刺激(刺激参数:频率120 Hz,波宽60 ms,刺激强度0.3 mA,刺激时间30 min/d),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刺激后次日开始测试两组大鼠位置偏爱评分至消退成功,比较两组消退时间;两组大鼠分别于消退成功24 h内诱导复吸,测试位置偏爱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实验组成瘾消退期平均时间(26 d)较对照组(6 d)明显延长.点燃复吸后,实验组伴药箱停留时间为(357.01±192.72) s,显著短于对照组[(704.91±181.35) s;t=2.370,P=0.034 6].结论 高频刺激成瘾大鼠双侧伏隔核会延长成瘾行为消退时间,但会抑制点燃复吸行为.
杨春晖郭德纲吴曦仇一青胡小吾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伏隔核吗啡复发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