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红学

作品数:24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蛋白
  • 5篇直肠
  • 5篇胃癌
  • 4篇手术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克罗恩
  • 4篇克罗恩病
  • 3篇蛋白酶
  • 3篇直肠癌
  • 3篇切除
  • 3篇外科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伊马替尼
  • 2篇预后
  • 2篇直肠肿瘤
  • 2篇丝氨酸
  • 2篇丝氨酸蛋白酶
  • 2篇吻合口
  • 2篇消化道

机构

  • 24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4篇吴红学
  • 16篇童仕伦
  • 5篇孙华文
  • 5篇刘顺
  • 4篇曾放
  • 3篇邹力
  • 3篇赫杰
  • 2篇宋丙潭
  • 2篇童强
  • 2篇马书进
  • 1篇成军
  • 1篇吴冲
  • 1篇郑勇斌
  • 1篇刘樱
  • 1篇胡保红
  • 1篇谭海燕
  • 1篇曹放
  • 1篇雷周满

传媒

  • 4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腹部外科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9例残胃癌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临床诊治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到2004年3月10年间收治的49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镜、病检结果,分为早期残胃癌组和进展期残胃癌组;按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手术组,...
吴红学
关键词:残胃癌外科手术
文献传递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胃肠外科规培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在胃肠外科规培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作为对照组(n=50),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019年的学员采用PBL+CBL教学方法作为实验组(n=54)。比较两组学员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病例分析能力等出科考试成绩。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音表达能力,文献查找能力。结果PBL+CBL教学方法组学员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病例分析得分均较传统教学方法组高(P<0.05)。同时,PBL+CBL组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音表达能力、文献查找能力也较传统教学方法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CBL教学法能够提高胃肠外科规培生的教学效果,同时能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吴红学马书进项明伟童仕伦
关键词:PBLCBL教学方法胃肠外科医学教育
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05年
宋丙潭童仕伦吴红学
关键词:DIEULAFOY病上消化道出血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优质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优质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优质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探讨实施不同护理对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相比,观察组显著较短(t=17.600,8.882,15.072;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00%)相比,观察组(2.00%)显著较低(χ^(2)=4.891,P<0.05);与对照组满意度(84.00%)相比,观察组(98.00%)显著较高(χ^(2)=5.983,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优质护理,可显著缩短术后恢复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满意度,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刘樱吴红学胡保红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优质护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并发症
低位直肠癌手术中使用双吻合器吻合口瘘的原因与处理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双吻合器进行D ixon术的8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5例手术治疗治愈。2例出现吻合口狭窄,排便不畅,经定期扩肛而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前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小的瘘口可经保守治疗治愈,大的瘘口则需结肠造口以转流粪便,待瘘口封闭后再次手术还纳造口。
吴红学童仕伦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漏双吻合器
残胃癌4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4年3月收治的49例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按胃镜、病理检查结果和手术方式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累积生存率比较.结果49例残胃癌病人中,早期残胃癌9例(18.4%),进展期残胃癌40例(81.6%),两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9%,47.5%,早期残胃癌的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进展期(P<0.01).根治性切除36例,姑息性切除11例,根治手术组,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9月和12月,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定期胃镜复查和合理的根治性手术是提高残胃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吴红学童仕伦宋丙潭谭海燕
关键词:残胃癌KAPLAN-MEIER法累积生存率胃癌病人胃镜复查姑息性切除
环氧合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6例胃癌组织及 1 5例正常胃组织中COX 2、MMP 2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 2、MMP 2在正常胃组织中为阴性 ,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6 0 .87% ,71 .7% ,COX 2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 (P <0 .0 5 ) ,MMP 2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相关 (P <0 .0 5 ) ,COX 2与MMP 2表达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COX 2和MMP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 ,胃癌组织中COX 2和MMP 2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 ,提示COX 2和MMP
成军童仕伦吴红学
关键词:胃癌环氧合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治疗小鼠克罗恩病
2016年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对2,4,6-i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出的克罗恩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探讨其缓解小鼠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为对照组、TNBS组、imDC组和成熟树突状细胞(mDC)组,除对照组予以乙醇灌肠外,其余3组都予以乙醇-TNBS混合溶液灌肠造模,在灌肠前后各1d经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或者细胞进行干预,对照组和TNBS组尾静脉注射PBS,imDC组尾静脉注射imDC,mDC组尾静脉注射mDC进行干预。每天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于造模第7天后处死小鼠,分别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病理组织学(TD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析小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子因子-β(TGF—β)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小鼠结肠组织又头状/翅状螺旋蛋白3(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TNBS组的DAI、CMDI、TDI的评分别为(5.420±0.326)、(4.923±0.226)、(7.200±0.851)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组织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分别为(6.103±1.140)、(21.164±3.252)ng/L,调节性T细胞(Treg)转录因子Foxp3的相对表达量为0.4392±0.0459,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DC能显著降低小鼠DAI、CMDI、TDI评分,下渊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和转录因子Foxp3的水平;mDC则显著升高小鼠DAI、CMDI、TDI评分,降低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和转录网子Foxp3蛋白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制作出了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并证明mDC能明显缓解小鼠克罗恩病模型的进程,而诱导Treg的产生可能是其缓解炎症的机制之一。
曹放孙华文刘顺孙科明杨厚涞吴红学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调节性T细胞
64排螺旋CT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3例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5-2010年收治的23例经外科手术或DSA证实的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CTA均诊断出SMAE,诊断正确率100%。CT表现主要为肠系膜上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栓塞远端的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强化明显减弱或无强化。结论 64排螺旋CT能快速正确的诊断出SMAE,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吴红学童仕伦赫杰
IL-17和Foxp3在小鼠克罗恩病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叉头状/翅状螺旋蛋白3(Foxp3)的表达,探讨其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小鼠急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共40只6~8周龄雌性Bal/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20只以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克罗恩病模型(实验组),另外20只小鼠以同等浓度的乙醇氯化钠灌肠(正常对照组)。干预1周后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TD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价,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IL-17mRNA、Foxp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IL-17蛋白、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DAI、TDI、CMDI显著升高[DAI(5.41±0.48)比(0.85±0.07),TDI(5.63±0.74)比(0.74±0.08),CMDI(6.88±0.84)比(0.91±0.06),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7 mRNA显著升高[(1.118±0.145)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0.875,0.935,0.825,P〈0.01),Foxp3 mRNA显著降低[(0.797±0.271)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5,-0.734,r-0.812,P〈0.01),结肠组织IL-17蛋白显著上升[(0.631±0.331)比(0.272±0.112),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0.765,0.778,0.734,P〈0.01),Foxp3蛋白显著降低[(0.274±0.112)比(0.592±0212),P〈0.01],与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9,-0.809,-0.851,P〈0.01)。结论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中,Th17/Treg轴的免疫偏倚是导致克罗恩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曾放孙华文刘顺孙科明吴红学
关键词:克罗恩病白细胞介素17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