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阿淼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舟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引导下腰神经根封闭治疗坐骨神经痛被引量:1
- 2004年
- 吴阿淼张善华曹捍波沈万祥钱大椿
- 关键词:CT引导坐骨神经痛下腰痛
- CT灌注成像指导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 唐维国何松彬王和平朱永礼孙茂军吴阿淼
- CT灌注成像指导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 目的通过观察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前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状态,分析静脉溶栓后易发生继发性脑出血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相关CTPI数据,为预测静脉溶栓后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
- 唐维国何松彬王和平朱永礼孙茂军吴阿淼
- 文献传递
- 脑CT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术在海岛医院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海岛医院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超早期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四排螺旋CT对24例突发偏瘫或失语、发病时间少于6h、CT检查阴性的患者,即行CTPI和CTA检查,定量分析病灶侧灰质区及皮层区的脑血流量(cer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并与对侧相应部位进行比较。在第2天及第7天行CT及MRI复查,对照观察CTPI和CTA的诊断价值。结果24例入选病例中4例CTA检查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其余20例中右侧颈内动脉段梗塞3例,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支梗塞4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分支梗塞8例,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支梗塞3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梗塞1例,左大脑后动脉主干支梗塞1例。上述病例在第2天、第7天在CT或MRI检查中均被证实,诊断符合率100%。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侧的灰质CBF、灰质与白质CBV明显低于对侧(均P〈0.05)。CI组患侧脑白质区及灰质区的CBV明显低于TIA组(均P〈0.05)。结论联合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和CTA检查,有助于临床超早期识别CI、TIA;患侧脑白质区及灰质区的CBV状态是识别CI较为敏感的指标;CTA图像能敏感反映是否存在血管阻塞,是区分TIA与CI的可靠指标。
- 何松彬唐维国王和平朱永礼孙茂军吴阿淼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脑梗死
-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研究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通过观察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变化,分析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7例突发偏瘫或失语、发病时间少于6 h、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常规扫描阴性的患者,立即行灌注成像检查。分析灌注成像相关数据,并且与20例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6 h内脑梗死患者患侧灰质及白质脑血流量、脑血流容积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组对侧与对照组比较,灰质区域的脑血流量下降、脑血流容积上升、达峰时间上升,白质区域的脑血流量上升、达峰时间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病年龄与病灶侧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呈显著性相关(脑血流量r=-0.707、脑血流容积r=-0.658)(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不仅有病灶侧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且还有对侧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年龄也是影响病灶侧大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相关因素之一。
- 唐维国何松彬王和平孙茂军朱永礼吴阿淼
- 关键词:神经病学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脑血流量
- 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研究
- 目的:通过观察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变化,分析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7例突发偏瘫或失语、发病时间少于6小时、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常规扫描阴性的患者,立即行灌注成像检查。分析...
- 唐维国何松彬王和平孙茂军朱永礼吴阿淼
- 文献传递
- CT灌注成像指导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 通过观察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前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状态,分析静脉溶栓后易发生继发性脑出血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相关CTPI数据,为预测静脉溶栓后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可能性、判断预后提出CT成像的影像学指标.方法 选择24例突发偏瘫或失语、发病时间少于6h、CT常规扫描阴性的患者,立即行CTPI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在排除TIA 4例后,1h内给予15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对溶栓后患者的不同情况与CTPI的不同参数、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所有病例在第2~7d给予CT和MRI检查.结果 (1)在24例患者中发现TIA 4例.其余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6例(6/20)、死亡3例(3/20);(2)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病灶侧脑白质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为(2.50±2.68)ml·min-1·100ml-1,与没有发生脑出血患者数据比较,前者病灶侧的白质区CBF明显下降(P<0.05)结论 CTPI病灶侧脑白质区的CBF明显下降,可能是静脉溶栓后易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预测性指标,当超早期病灶侧脑白质区CBF<5 ml·min-1·100ml-1时不宜选用静脉溶栓.
- 唐维国何松彬王和平朱永礼孙茂军吴阿淼
- 关键词: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INFARCTION尿激酶静脉溶栓CBF判断预后
- CR在床边摄影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06年
- 周海伟吴阿淼
- 关键词:床边摄影CRX线检查技术病情危重影像资料
- 就SOMATOM—ARC型CT机非机源性故障谈大型设备的环境问题
- 1999年
- 吴阿淼钱大椿
- 关键词:CT机
- CT灌注成像指导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 目的通过观察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前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状态,分析静脉溶栓后易发生继发性脑出血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相关CTPI数据,为预测静脉溶栓后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
- 唐维国何松彬王和平朱永礼孙茂军吴阿淼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