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妍
- 作品数:24 被引量:202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江西省卫生厅重大招标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腹腔镜下抽芯法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输卵管积水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抽芯法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因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62例在江西省妇幼保健生殖健康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预处理输卵管积水,根据患者意愿及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20例行腹腔镜下抽芯法输卵管切除术,B组20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远端造口近端离断术,C组22例行腹腔镜下传统输卵管切除术,比较三组手术前、后基础内分泌激素水平,基础窦卵泡数值及IVF-ET结局。结果:三组术前基础内分泌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FSH水平术后(14.89±7.15)IU/L与术前(6.11±2.71)IU/L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LH及E2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基础窦卵泡数术后(5.5±4.8)个与术前(8.2±1.8)个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基础窦卵泡数值显著低于A、B两组;C组应用Gn用量均较其他两组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获卵数均高于C组,但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40.23%)高于B组(38.49%)和C组(27.28%),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芯法输卵管切除术不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可提高临床妊娠率,是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行IVF-ET前预处理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 周江妍王慈英汪利群万玉珍赵琰
- 关键词: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积水卵巢功能
- 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疗效评价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评价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207例POP-Q分期子宫脱垂Ⅲ~Ⅳ度伴不同程度阴道壁脱垂的患者,随机分为盆底重建术组(重建组)105例,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组(阴宫组)102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等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复诊以POP-Q分度和P-QOL量表作为客观及主观疗效评价指标。结果重建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0.56±46.41)mL、(75.28±21.87)min、(4.6±1.73)d;阴宫组分别为(98.84±36.89)mL、(75.55±20.22)min、(5.33±1.35)d,重建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低于阴宫组(P>0.05),重建组术后住院日少于阴宫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治愈率重建组分别为94.12%、95.65%、92.86%;阴宫组为93.88%、88.89%、77.61%,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能够恢复和增强盆底支持结构及功能,可保留子宫;术后近期疗效肯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中远期疗效需继续随访。
- 黄欧平周江妍方淑芬汪利群程玉芬张晓玲袁迎九
-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盆底重建术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
- 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探讨
- :探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方法:对32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采用连续多次宫腔镜检查及口服戊酸雌二醇4mg 21天,后5天加用黄体酮胶囊200mg防再次粘连.结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1~...
- 王慈英周江妍
- 关键词:宫腔粘连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了解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尿失禁严重程度分布,分析探讨影响SUI严重程度的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0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和妇科就诊的SUI女性4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SUI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收集研究对象尿失禁严重程度。根据ICI-Q-SF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轻度SUI组(≤7分)、中度SUI组(8~13分)及重度SUI组(14~21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可能影响SUI严重程度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影响因素的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493例SUI女性,其中轻度337例(68.4%)、中度135例(27.4%)及重度21例(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及BMI与SUI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及BMI是中重度SUI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及肥胖的SUI女性尿失禁症状往往更重,SUI临床诊治中应重点关注此类患者。
- 万志华俞慧周江妍徐琪陶玉玲
-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影响因素
-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9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方法 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曼月乐治疗,随访观察并比较患者放置前及放置后1、3、6、9个月后痛经程度、月经量及经期变化。结果 98例患者放置曼月乐1、3个月后痛经评分分别为(1.20±0.15)、(0.10±0.02)分,比放置前(2.20±0.3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痛经消失。放置曼月乐1个月后月经量[(78±30)mL]较放置前[(112±52)m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9个月后月经量持续下降,其中16例9个月后闭经。放置曼月乐后1个月平均经期[(11.5±3.1)d]较放置前[(6.1±2.8)d]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6.9±2.0)d]恢复到放置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3.9±1.1)d]明显短于放置前(P<0.05)。结论宫内放置曼月乐能有效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保留子宫。是治疗子宫腺肌病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 王慈英张琦周江妍
- 关键词:曼月乐子宫腺肌病痛经月经
- 改良TVT-O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由内向外经闭孔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O)与改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5例,随机分2组,TVT-O组40例,改良TVT-O组45例,比较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评估两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两组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TVT-O组和改良TVT-O组的1年治愈率分别为87.5%和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VT-O术能有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近期效果确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黄风雷黄欧平汪利群方淑芬周江妍
- 关键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无张力尿道悬吊术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后6周的初产妇609例,肌力为Ⅱ~Ⅳ级,随机分为8组:锻炼组、电刺激组、生物反馈组、两两联合组(3组)、三者联合组、对照组。用Phenix盆底治疗仪检测各组产妇治疗前后Ⅰ、Ⅱ类盆底肌纤维及肌电位均值和疲劳度情况;采用ICI-Q-SF问卷、POP-Q量表、FSFI问卷分别判定产妇的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及性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盆底肌电位均值明显升高、疲劳度明显降低(P<0.01);三者联合组盆底脱垂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42);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三者联合组SUI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42);两两联合、三者联合组性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042)。结论:单纯、联合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均有疗效,其中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三者联合治疗具有协同效应。
- 储小燕黄欧平周江妍娄俊张倩平梁群黄敏
- 关键词:盆底肌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产后康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RD14基因突变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盆腔疼痛且相当数量患者合并不育,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EMs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
- 周江妍
-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基因突变细胞迁移
- 文献传递
-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评价
- 目的: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疗效。
方法:选择2006年11月~2008年10月207例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
- 周江妍
-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盆底重建术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手术疗效
- 文献传递
- 西红花苷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从细胞水平初步探讨西红花苷在子宫腺肌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2018年1~6月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标本,不同浓度西红花苷(0、200、300、400、500μg/mL)作用于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后,分别在培养0、24、48、72、96 h取出,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结果CCK-8法检测西红花苷浓度分别为200、300、400、500μg/mL作用细胞72 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7.60±0.03)%、(11.50±0.10)%、(18.26±0.14)%、(20.62±0.09)%,浓度为400μg/mL、500μg/mL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浓度为200μg/mL组,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西红花苷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及时间呈正比,随着西红花苷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也越高;不同浓度西红花苷作用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增多。结论西红花苷在体外能显著抑制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这些结果在细胞水平上显示西红花苷可用于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
- 周江妍宋晓园徐黎贤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间质细胞西红花苷细胞增殖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