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海亚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455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免疫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基因
  • 2篇病理
  • 1篇蛋白
  • 1篇电离辐射
  • 1篇遗传学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 1篇抑癌基因PT...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淋巴瘤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致死
  • 1篇致死量
  • 1篇乳腺

机构

  • 3篇解放军455...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兴区人...

作者

  • 6篇周海亚
  • 4篇李刚强
  • 3篇朱瑞
  • 1篇曹金龙
  • 1篇蔡清泉
  • 1篇焦成文
  • 1篇刘萍
  • 1篇王丽霞
  • 1篇王鑫
  • 1篇曾金龙

传媒

  • 2篇中华今日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Bub1和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胃癌中Bub1和p53表达情况,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中Bub1和p53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Bub1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黏膜中Bub1的阳性表达(P<0.05)。Bub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生存时间有关(P<0.05)。正常黏膜中p53表达均为阴性,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基因Bub1和p53表达异常是胃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是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李刚强周海亚朱瑞
关键词:胃肿瘤遗传学BUB1P53免疫组织化学
ABCG2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ABCG2和CD44V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BCG2和CD44V6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ABCG2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8.3%vs 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G2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5。6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未检测CD44V6阳性表达,60例大肠癌中CD44V6阳性表达38例(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ABCG2和CD44V6表达异常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ABCG2可能是预测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李刚强朱瑞周海亚刘萍
关键词:大肠肿瘤CD44V6蛋白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抑癌基因PTEN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抑癌基因PTEN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乳腺癌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抑癌基因PTEN表达,并分析其与术前钼靶X线征象的相关性。结果:40例中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并毛刺征30例(75.0%),有钙化15例(37.5%)。PTEN高表达者22例(55%)。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P53基因表达状态。
王鑫周海亚
关键词:乳腺肿瘤钼靶X线摄影基因PTEN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2003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CNSL)诊断标准,为临床和病理早期诊断(PCNSL)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1例PBL患者活检标本镜下观察,同时选用LCA、CD20、CD45RO、CD68、GFAP、EMA、NSE等抗体对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11例病变相似,显示神经组织中散在大量异型细胞。所有病例组织GFAP、EMA、NSE均表达阴性。9例肿瘤细胞LCA及CD20表达阳性、其中2例LCA、CD20和CD45RO均为阳性;2例LCA表达阴性,而CD68表达阳性。结论:诊断中枢神经原发性淋巴瘤,需排除它处淋巴瘤,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综合考虑。
周海亚李刚强王丽霞蔡清泉曾金龙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发病机理PCNSL免疫组化
^(60)Coγ亚致死量辐射致小鼠外周血中microRNA表达改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亚致死量辐射对小鼠外周血micro RNA(miRN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C57BL/6J小鼠接受2 Gy全身照射后,分别于照射后6、24和72 h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同时用Agilent miRNA芯片技术筛选小鼠外周血差异表达的miRNA。结果照射后6 h差异表达miRNA共16个,其中13个上调,3个下调;照射后24 h差异表达miRNA共36个,其中13个上调,23个下调;照射后72 h差异表达miRNA共30个,其中13个上调,17个下调。且与未照射组比较差异表达miRNA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15个miRNA组成的表达谱,对辐射损伤时间的判断有很好的效果,准确率在90%以上。2 Gy照射后,24 h和72 h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未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表达量化方面优于血液中白细胞的变化。结论外周血miRNA差异表达与辐射损伤有关,为探索早期辐射损伤后的辅助诊断指标提供了一定参考。
李刚强朱瑞周海亚焦成文
关键词:电离辐射MIRNA基因表达谱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
2003年
周海亚曹金龙
关键词: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