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祥
- 作品数:30 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手柄长度可调式颅骨修复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柄长度可调式颅骨修复器,包括撬杆、手柄和锁紧装置,手柄滑动设置在撬杆内,锁紧装置设置在手柄内,手柄通过锁紧装置来固定手柄在撬杆内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了制作成本,可单人使用,工...
- 周立祥王海峰周睿峰韦强彭涛栾永昕李文臣付双林
- 文献传递
- CT定位锥颅穿刺尿激酶溶解清除高血压型脑出血
- 1999年
- 我院于1994年2月至1997年12月采用头CT定位锥颅穿刺尿激酶溶解的方法,清除高血压型脑出血92例,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患58例,女患34例。年龄38岁~50岁者14例,51岁~70岁者68例,71岁以上者...
- 常志田宋佩春周立祥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出血尿激酶
- 一种颅骨凹陷骨折整复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颅骨凹陷骨折整复器,包括第一握柄、第二握柄、压头部件、支撑槽部件、复位弹簧和第一绞轴,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通过第一绞轴铰接,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之间可拆卸,压头部件转动连接在第二握柄前端,支撑槽部件转动连接在...
- 周立祥王海峰周睿峰韦强彭涛栾永昕李文臣付双林
- 教学中应用孤立肾损伤多媒体培养学生吸取教训避免医疗纠纷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杨立明韩伟周立祥牛冠男路璐刘亚辉
- 关键词:医疗纠纷教学过程多媒体肾损伤
- 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清除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在原发性重度脑室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由CT确诊的26名原发性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经侧脑室额角入路进行脑室内血肿清除手术。结果 术后无一例死亡或植物生存;26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到6个月,达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
Ⅰ级15人,Ⅱ级6人,Ⅲ级5人。结论 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是微侵袭、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方法。
- 葛鹏飞罗毅男付双林周立祥陈莫
-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
- 槲皮素缓释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 局部缓释化疗是颅内胶质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廉价适用的新型注射微球载体的研发和应用,为胶质瘤化疗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槲皮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化疗药物之一,它对多种肿瘤的抑制作用已被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所证实,但对于胶质瘤细胞的...
- 周立祥
- 关键词:胶质瘤C6细胞化疗槲皮素缓释微球
- 文献传递
- 适用于生物组织摆镜扫描式在位检测的拉曼探测头装置
- 适用于生物组织摆镜扫描式在位检测的拉曼探测头装置涉及光学检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激光器、双色高反镜、第一反射镜、摇摆反射镜、物镜、窗口镜片、微纳颗粒层和光纤拉曼光谱仪;微纳颗粒层制作在窗口镜片与组织接触面上;激光器发出...
- 周立祥张卓迅高岩昊周睿峰罗静彦张立功罗劲松
- 一种颅骨凹陷骨折整复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颅骨凹陷骨折整复器,包括第一握柄、第二握柄、压头部件、支撑槽部件、复位弹簧和第一绞轴,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通过第一绞轴铰接,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之间可拆卸,压头部件转动连接在第二握柄前端,支撑槽部件转动连接在...
- 周立祥王海峰周睿峰韦强彭涛栾永昕李文臣付双林
- 文献传递
- 神经精神狼疮磁共振成像表现实验室检查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头部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探讨MRI表现、自身抗体与NPSLE预后的关系。方法将31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NPSLE患者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7例),分析MRI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采用,检验和Speam。。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死亡组局灶性病变比例(86%)明显高于存活组(13%)(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脑干病变比例(18%与0)和基底节区病变数比例(29%与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死亡组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率(43%)显著高于存活组(29%)(P〈0.05);局灶性病变者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率(56%)显著高于弥漫性病变(35%)(P〈0.05);自身抗体与MRI病变部位无相关性。结论NPSLE患者头部MRI表现和自身抗体具有一定相关性,二者可用于判断预后。
- 周广宇周立祥李叶金玲张文龙尹敏
- 关键词:狼疮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预后
-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CA1及DG神经元内19S蛋白酶体影响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CA1及海马齿状核(DG)神经元内19S蛋白酶体的影响。方法采用20min全脑缺血的大鼠模型,20只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及按照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组,4h组,24h组,72h组,每组4只。采用含有4%多聚甲醛的PBS液体进行灌注,取出脑组织,放于多聚甲醛中固定24h后行冠状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抗19S蛋白酶体抗体,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大鼠海马区CA1神经元内19S蛋白酶体在缺血再灌注30min后开始减少,4h略增高,然后逐渐减少,直至72h细胞大部份死亡;DG神经元内的19S蛋白酶体也于再灌注30min后减少,4h略增高,然后逐渐减少,至24h程度最重,72h则有所恢复。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及DG神经元内19S蛋白酶体的变化影响了神经元内蛋白的降解,是导致缺血后神经元死亡的一个因素。
- 葛鹏飞罗毅男付双林周立祥陈大玮王海峰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