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测井
  • 2篇电磁
  • 2篇电磁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资料
  • 1篇电磁波测井
  • 1篇电磁波传播
  • 1篇电偶极
  • 1篇电偶极子
  • 1篇旋回
  • 1篇岩性
  • 1篇杂岩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偶极
  • 1篇偶极子
  • 1篇最大熵谱
  • 1篇最大熵谱分析
  • 1篇微相
  • 1篇相标志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华北石油管理...
  • 1篇华北油田
  • 1篇辽河石油管理...

作者

  • 6篇唐为清
  • 2篇冯启宁
  • 1篇张世刚
  • 1篇尚作源
  • 1篇王红
  • 1篇邓清平
  • 1篇金勇
  • 1篇王贵文
  • 1篇马飞
  • 1篇罗安银
  • 1篇郭荣坤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频电磁波测井理论研究与应用
唐为清
测井曲线谱分析方法及其在沉积旋回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7
2002年
测井曲线包含了丰富的地层信息 ,能够敏感、连续地反映所测地层的成层性和旋回性特征。测井解释的目的在于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 ,充分挖掘测井资料所包含的地层信息 ,建立测井数据向地质目标的映射关系 ,描述目的层的地质特征。储集层沉积旋回研究的主体是地层中的小规模旋回 ,测井资料以其数量多、连续性好等优点 ,成为小规模旋回研究中的主要资料来源。某一沉积事件周期性出现的频繁程度可用时间序列中的频率来表示。地层沉积过程中的周期性规律会相应地体现在测井资料所包含的信息中 ,设计一定的数据处理系统提取这些信息 ,可以分析、描述和识别地层沉积特征。提出最大熵谱分析方法 ,即对测井曲线提取主成分和进行最大熵谱分析、谱特征分析 ,进而依频谱展宽及其韵律识别和研究沉积旋回。与其它谱分析方法 (如傅立叶谱和周期图法 )比较 ,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具有不受取样长度限制、对频谱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对塔里木盆地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图 4参
王贵文邓清平唐为清
关键词:测井曲线最大熵谱分析沉积旋回
电磁波传播测井解释模型被引量:3
1995年
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导出了一种新的电磁波传播测井(EPT)解释模型;实验室岩心测量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用它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求出的残余油饱和度与实验室相分析计算的残余油饱和度(Sor)相符。
唐为清冯启宁尚作源
关键词:电磁波测井磁测井
沉积微相测井资料神经网络判别方法研究被引量:18
2001年
不同的沉积微相可以由不同的相标志组合识别 ,相标志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神经网络通过许多基本处理单元间并行的相互作用建立。沉积微相相标志既可以由地质资料的观察、岩芯分析直接获得 。
唐为清郭荣坤王忠东王红罗安银毋学平
关键词:神经网络沉积微相相标志复杂岩性测井资料地质资料
电磁波测井的混合波模型
1993年
本文提出一种混合波模型,用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等效裂缝天线,兼顾了以往各种理论模型的优点.对胜利油田的电磁波测井(EPT)资料,分别用混合波模型和平面波模型求解得到的介电常数代入各种解释模型,计算储层的含水饱和度,再与实际岩芯测量建立的关系相比较,证明混合波理论模型更合理,解释结果更接近实际.
冯启宁唐为清尚作源
关键词:电磁波测井电偶极子
FORWARD成像测井资料处理软件应用与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成像测井测量的物理信息可以表征井壁附近地层的导电特性和声波传播特性。利用这些测量特性可以得到岩性、沉积构造特征和裂缝等信息。FORWARD地质综合评价平台的成像资料处理软件和平台的其他评价软件为地质评价提供了有用的工具。给出了各种地质构造在成像测井成像图上的显示特征,同时给出了泥质条带和各种裂缝、断层、层理、裂缝的有效性判别,还给出了沉积旋回和储层综合评价的典型示例。
唐为清金勇张世刚马飞
关键词:成像测井裂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