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丽华
- 作品数:99 被引量:1,209H指数:15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对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病人的住院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的 2 8例病人 ,均安装IABP ,其中 2 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1 3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心脏外科手术。结果 1例因急诊血管成形失败而行急诊CABG成功 ,1 1例急诊血管成形 (直接PTCA)开通了梗死相关动脉 (IRA) ,1 2例 (42 9% )存活 ,1 6例死亡 (57 1 % ) :1 1例因休克死亡 ;4例心脏破裂因没有手术干预的时机死亡 ;1例游离壁破裂因心肌坏死面积过大死于手术台上 ;还有 1例病人在出院 7d后死于室颤。在所有无心脏破裂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 ,与接受PTCA和CABG的病人相比 ,未接受PTCA和CABG的病人的死亡率较高 (81 8%vs1 6 7% )。所有心脏破裂的病人无一存活 ,死亡率 1 0 0 %。结论 使用IAB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有显著的效果 ,但仅使用IABP结合常规治疗而不开通IRA并不能提高这些病人的生存率 ,心脏破裂的病人若不能及时修补缺损 ,使用IABP仅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 。
- 杨进刚胡大一李田昌赵明中彭建军庞文跃吴旸郁鹏商丽华
-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
- 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电轴与射频消融成功靶点之间的关系被引量:6
- 1998年
- 目的 探讨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电图ORS波额面电轴偏移程度与射频消融成功靶点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特发性左室室速心电图QRS波电轴初步判断室速的起源点,以缩短标测时间。方法49倒特发性左室室速,46倒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3例呈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右偏,标测靶点的方法有激动电位标测和起搏标测方法。结果 45例特发性左室室速消融成功,成功率92%.32例室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其中29例电轴位于第1象限(-36°~90°);11例室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靠心尖部,9例电轴位于第2象限(-90°~110°);2例室速病灶位于左室游离壁,电轴位于第3象限(120°~124°)。结论 特发性左室室速心电图QRS波额面电轴可以帮助初步判定室速起源灶的位置。
- 杨新春商丽华胡大一张建军吴永全郭成军
- 关键词:左室室速特发性靶点轴位室性心动过速
- 体表电位标测判定预激综合征旁路的评价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评价体表电位标测在房室旁路定位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5 2例常规行射频导管消融 (RFCA)的显性预激综合征 (Wolff- Parkinson- White syndrom e,WPW)病人 ,术前后体表电位标测 (Body Surface Potential Mapping,BSPM)。旁路定位采用 :(1)等电位图 :除极 40 ms后 ,稳定持续 10 ms以上的极小值位置。 (2 )等积分图 :等积分图中极小值的位置。其结果与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ECG)和有创的电生理检查相对照。结果 (1) BSPM与电生理检查完全一致符合率为 71.2 % ,而 ECG为 6 5 .4% ,P>0 .0 5 ;(2 )与电生理检查相近符合率为 96 .2 % ,而 ECG为 86 .5 % ,P>0 .0 5。结论 初步观察显示 ,用 BSPM对房室旁路进行定位是可行的 ,SBPM法更便于判断 ,可能比 12导 ECG更准确。
- 许俊堂杨舒玲肖洁李俊华杨新春商丽华胡大一
- 关键词:体表电位标测预激综合征旁路定位
- 单支房室旁路心电图定位的规则系统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房室旁路定位的正确性,便利心内标测,缩短射频消融时医患受X线照射的时间。方法:样本按每区大于15例设计,全心分10区定位。累积射频消融成功的单支显性旁路277例。采用δ波初始20ms极性、QRS波形态、R/S比值、QRS终末波极性和ST段改变作定位指标。结果:发现心电图在相邻区的旁路有重叠现象,部分区呈一区多样性。本定位规则系统,对单支显性旁路有95.3%的敏感性与99.4%的特异性,诊断正确率99.0%。结论:本定位系统根据预激综合征改变心室除极全过程的原理,采用心室除极的起始波、终末波和复极的ST段定位,并采用一区多标准以适应心电图一区多样性,可从同步6道以上的体表心电图对单支房室旁路作出正确的定位。
- 任在镐胡大一吴旸吴永金商丽华余培桢许春萱王建安徐耕黄从新郭继鸿张树龙
-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电图房室旁路导管射频消融
- 显性间隔部房室旁路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被引量:9
- 1996年
- 本文回顾分析已成功进行射频消蚀、定位诊断明确的61例间隔旁路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各部位旁路心电图特点:(1)V1导联呈rS型或δ波为负向为右侧旁路,否则为左侧旁路;(2)右侧间隔旁路的特点:V1导联δ负向或V1呈rS型且r<40ms,V2R/S≥1,敏感性96%,特异性98%);(3)右前间隔Σδ≥+2,右中间隔-1≤Σδ<+2,右后间隔Σδ<-1;(4)左后间隔旁路:V1呈“M”型右束支阻滞图形或RS型且R/S型=1,Ⅱ导联δ波为负向(敏感性90%,特异性99%)。总之,根据体表心电图V1、V2、Ⅱ、Ⅲ。
- 董剑廷胡大一盛蕙敏陈惠斌陈惠斌马长生杨新春
-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导管消融
- 房间隔单线消融与迷宫式多线消融防治实验性心房颤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比较房间隔单线消融与心房迷宫式多线消融防治心房颤动 (AF)的效果。方法选用闭胸 (Ⅰ组 ) 13只和开胸 (Ⅱ组 ) 6只犬 ,在静脉滴注乙酰甲胆碱下用心房快速起搏诱发持续性AF(>15min)。Ⅰ组犬经皮穿刺静脉 ,在X线透视下用 7F温控四极同步消融导管介导射频能量消融卵圆窝前方的宽厚房间隔。Ⅱ组在开胸直视下由心外膜逐步消融左、右肺静脉口、左心耳根部、腔静脉间心肌束、右心耳根部、上腔静脉至三尖瓣环间前侧心肌及Bachmann(BB)束。观察消融前后AF的诱发率及电生理参数。结果 两组犬消融前均可诱发持续性AF。Ⅰ组消融前 2只犬死亡 ;消融后 8只犬不再诱发AF ;1只犬诱发持续性房扑 ,经消融三尖瓣环和下腔静脉间心肌后房扑消失 ;有 2只犬仍能诱发出AF。Ⅱ组消融前 1只犬死亡 ,5只犬消融左、右肺静脉口后仍可诱发AF ,完成右心房消融后2只犬不再诱发AF ,3只犬均可再诱发AF ,再消融BB束后有 2只犬不能诱发AF。两组AF消融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消融后Ⅰ组的卵圆窝和Ⅱ组左、右房测量部位的心房有效不应期较消融前延长 (P <0 0 5 )。结论 房间隔单线消融与迷宫式多线消融防治实验性AF的效果相似 ,对于临床上有相似特点的AF消融房间隔可能有效。
- 刘彤胡大一郭成军杨新春商丽华张建军张泳戚龙王英亮许玉韵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 持续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探讨(附三例报告)被引量:10
- 2000年
-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可行性。 3例房颤患者房颤持续时间 2个月至 1年4个月。术前口服胺碘酮 ,1例转为窦性心律伴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 ,1例转为房早与短阵房颤和阵发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 ,1例转为房早与阵发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经导管作点状消融或点状消融加房扑线性消融 ,2例术中房早消失 ,1例房早显著减少 ,经快速心房刺激或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均不能诱发房颤。 1例术后有短阵房颤发作 ,服用莫雷西嗪 ,房颤未再发作。结论 :某些持续性房颤用药物后可转复成窦性心律伴频发房早、房扑或房速 ,局部单点消融或单点消融加线性消融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 商丽华胡大一胡大一杨新春郭成军吴永全杨新春
- 关键词:持续性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射频消融胺碘酮
-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心电稳定性的干预被引量:4
- 2000年
- 为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 2 4h心电稳定性的影响 ,对发病≤ 6h并接受P PTCA治疗的 2 2例AMI患者 (P PTCA组 )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持续观察其 2 4hQT间期值 (QT)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心电指标变化 ,并与 15例梗死相关动脉 (IRA)未通患者 (对照组 )作对比。结果 :①P PTCA组的QT 2 4h内逐渐延长 ,其最小值 (术前 1h ,34 6± 16ms)与最大值 (术后第 2 3小时 ,391± 16ms)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对照组的变化趋势类同。②P PTCA术前的心率校正QT(QTc)为 388± 15ms ,于术后开始迅速显著延长 ,至第 2小时达高值 (42 8± 17ms)后轻度缩短 ,然后又有逐渐延长趋势 ;对照组的QTc变化趋势与QT基本相同。③室性异位激动于P PTCA第 1小时 (5 31± 480次 )较术前 (185± 12 0次 )即迅速增加 ,主要见于术后的 3h内 ;对照组的室性异位激动在 2 4h内散在出现。提示AMI患者于P PTCA早期心电不稳定性增加 ,此为IRA开通和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强力指标之一。
- 李瑞杰胡大一杨新春郭成军商丽华贾三庆李田昌郭晋萍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电图
- 亚麻酸对心力衰竭人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探讨亚麻酸对心力衰竭病人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的作用。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记录细胞外应用亚麻酸 (十八碳二烯酸 )前后人心房肌细胞Ito。结果表明 :①亚麻酸对人心房肌细胞的Ito抑制作用表现为浓度依赖性 ,2 .5 ,5及 10 μmol/L的抑制率分别为 16 %± 4%、2 8%± 6 %和 5 1%± 6 % (P <0 .0 5 ) ,但无频率依赖性。②用药前后Ito的激活曲线几乎重叠 ,5 0 %的通道激活电压分别为 19.5± 1.7和 17.6± 1.4mV(P >0 .0 5 ) ;用药后的电流失活曲线左移 ,V1/2 电压为 - 33.3± 2 .4和 - 44 .4± 3.1mV ,即左移 11.2± 1.2mV(P <0 .0 1)。③Ito恢复 5 0 %的时间延长 ,即从 39.3± 3.4到 85 .1± 5 .8ms(P <0 .0 1)。结论 :亚麻酸对心力衰竭病人心房肌细胞Ito具有抑制作用 。
- 丁国良胡大一孙秀梅商丽华李洁刘秀兰李翠兰
- 关键词:亚麻酸心力衰竭人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
- 莫雷西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60例孤立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和合用组。前者口服莫雷西嗪 ,后者除莫雷西嗪外 ,口服美托洛尔。经 6个月随访 ,单用组和合用组有效率分别为 71.4 %和 75.0 % (P >0 .0 5) ,合用组房颤发作时的平均心室率较单用组明显降低 (P <0 .0 1) ,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莫雷西嗪合用美托洛尔治疗孤立性房颤疗效较好 ,安全性高。
- 李运田胡大一焦杨商丽华李洁吴阳
- 关键词:莫雷西嗪美托洛尔孤立性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