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晓华
- 作品数:22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小胖的故事
- 2005年
- 在大学里读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对教育的原理和规律耳熟能详,单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是值得骄傲的,但作为一个教育的反思者,懂得越多,心中反而隐隐作痛,因为实践中总是有太多太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思绪回到我的小学时代,童年两个字是快乐的代名词,在小学校园里,阳光是灿烂的,小鸟是欢快的,风儿是和煦的,下课的十分钟,不会像中学生那样仍然在教室里伏案读书,我们总是全体涌出教室,在活动区里,打沙包、
- 国晓华
- 关键词:小学校园惩罚方式学生自尊踢毽子
- 对新媒体背景下师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通过对陕西师德建设现状的实证研究,总结出师德建设在师德制度、培训和评价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借力新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师德建设的有效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 国晓华
- 关键词:新媒体师德建设
-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非政府组织救助研究
- 2013年
-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是国家重要教育政策的要求,也是教育公共治理的必然要求,它具有民间性、灵活性、志愿性、细致性的优势,通过项目运作等方式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政府是责任主体,非政府组织是积极的参与者,国家应对非政府组织加强质量监控,提升其专业服务能力和公信力。
- 国晓华
-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教育公共治理农民工子女
- 性别视角中的清末民初女子教育被引量:1
- 2014年
- 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实质是男权文化对女性的重新诠释。本文从性别视角分析了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提出女子学校教育是男权文化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从清末至民初,女子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在制度层面和男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但在事实层面存在着不平等,本文最后部分分析了女子教育事实上的不平等及其原因。
- 国晓华
- 关键词:清末民初女子教育性别
- 对差生作文指导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 2006年
- 国晓华
- 关键词:作文指导差生学生作文作文水平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 教学后记:提升职前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 2009年
- 本文从教学后记的重要性.职前教师写教学后记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怎样写教学后记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学后记是提升职前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的议题。
- 国晓华
- 关键词:职前教师教学后记
- 反思“父母皆祸害”中的父母体罚子女现象
- 2011年
-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名字叫"父母皆祸害"。它还有个英文名"Anti-Parent",直接翻译的话,就是"反父母"。小组成立仅两年,已经拥有一万多名成员,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父母皆祸害"这五个字我们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认为那是一群大逆不道的孩子的不孝之言。小组的首页上一语道出了小组的真正用意: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身素质的完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
- 国晓华
- 新课程背景下对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体验缺失”的思考
-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体验”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它意味着教育教学越来深入的看到“人”的存在,也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中国古代的孔子等其教育思想中就已经初...
- 国晓华
-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情感体验教学实践
- 文献传递
-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 2015年
- 社会转型是我国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其自我更新和调适的源动力,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两种倾向,认为促进教师内在生命成长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提出了对高校师德建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 李灿荣国晓华张军学
- 关键词:社会变革高校师德建设实效性
- 西安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被引量:1
- 2009年
- 对西安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理论指导单一、教育模式单一、政策模糊与实施保障措施不力;教师选择权不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不高,工学矛盾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教育考核评价不力,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形式缺乏灵活性,中学教师学习动机激励模式单一僵硬,部分领导不够重视、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可以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加强和完善我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力地促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杨爱花国晓华
- 关键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