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仕奋

作品数:25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骨折
  • 15篇手术
  • 9篇手术治疗
  • 8篇疗效
  • 8篇颈椎
  • 7篇脱位
  • 7篇脊髓
  • 7篇脊髓损伤
  • 7篇骨折脱位
  • 6篇腰椎
  • 6篇椎体
  • 5篇椎骨
  • 5篇疗效观察
  • 4篇疏松性
  • 4篇脱位型
  • 4篇无骨
  • 4篇无骨折
  • 4篇无骨折脱位
  • 4篇无骨折脱位型
  • 4篇无骨折脱位型...

机构

  • 9篇惠州市中心人...
  • 6篇广东医学院
  • 6篇惠州市中心医...
  • 4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博罗县人民医...

作者

  • 25篇姚仕奋
  • 21篇谢惠缄
  • 17篇巫洪波
  • 11篇江铃波
  • 6篇陈民
  • 5篇陈民
  • 3篇陈民
  • 3篇陈民
  • 2篇郭汉明
  • 2篇王大城
  • 2篇武明鑫
  • 2篇邓颂波
  • 2篇邓兰英
  • 2篇王昊
  • 1篇黄霖
  • 1篇陈锦标
  • 1篇郑剑平
  • 1篇王昊
  • 1篇王晓锋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以5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为对象,手术方式根据Vancouve分型标准确定,骨折类型参照Vancouver分类标准分为A、B、C 3型(组)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的疼痛模拟评分(VAS)低于治疗前(t=6.630、10.756、5.738,P=0.000);三组治疗后的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t=36.290、57.814、33.164,P=0.000);三组VAS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81,P=0.012;F=8.632,P=0.006),A型优于B、C型(P<0.05);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186,P=0.011;F=8.0722,P=0.0094;F=9.835,P=0.009);A型短于B、C型(P<0.05或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2,P=0.465)。结论根据假体周围骨折分型及患者体质选择具体的手术治疗方式,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结果。
姚仕奋谢惠缄陈民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假体周围骨折手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病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临床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病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2年期间,选我科住院的高龄病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并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后随访2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在术后2~7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无术后疼痛、人工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情况发生。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减少术后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姚仕奋谢惠缄巫洪波陈民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高龄病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急诊手术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众所周知,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之一,位居全身开放性骨折的首位,由于骨折部位与外界相通,且骨折多表现为粉碎性骨折,常伴软组织挫伤,组织缺损,创口污染等问题[1],在治疗上存在较多的困难.我科室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50例患者,分别采用髓内钉治疗,钢板螺钉治疗,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效果均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姚仕奋谢惠缄巫洪波陈民
关键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急诊手术疗效观察
一种新型颈椎前路拉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颈椎前路拉钩,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握持板、直臂钩板、挡片、牵拉钩、斜臂钩板、挡板的组合结构,实现一种新型颈椎前路拉钩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高。握持板与牵拉钩握持方便省力,整...
陈旭狮姚仕奋李厚霖
复合生物型自体红骨髓磷酸钙水泥加可吸收颗粒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被引量:1
2008年
我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入复合生物型自体红骨髓磷酸钙水泥加可吸收颗粒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16例,报告如下。
巫洪波武明鑫邓兰英谢惠缄邓颂波郭汉明姚仕奋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磷酸钙水泥自体红骨髓可吸收生物型经皮椎体成形术
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78例)和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7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高度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椎管面积。采用改良Prolo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0.05)。伤椎高度百分比:两组术后3 d、12个月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矢状位Cobb角:两组术后3 d、12个月均明显小于术前(P<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两组均行拆除内固定术,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Prolo功能评分评价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相比,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同样满意的疗效。
陈民姚仕奋谢惠缄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短节段植骨融合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1998年至2007年本院收治23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前路减压脊柱稳定重建8例,后路减压9例,前后联合减压脊柱稳定重建6例,观察各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JOA评分平均较术前改善。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根据病理基础及受伤机理选择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巫洪波谢惠缄姚仕奋江铃波陈民
关键词:颈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手术
急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的效果观察。方法1999-2007年收治19例急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男13例,女6例,年龄46~68岁,平均56岁,所有病例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前路手术5例,后路手术11例,前后路手术3例,随访时间1~3年,平均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无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ASIA运动平分由(43.4±15.5)分增至(83.5±9.5)分。结论对急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前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临床效果良好。
巫洪波谢惠缄姚仕奋江铃波陈民
关键词:手术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15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7例,C级12例,D级3例。13例采用前路手术,8例采用后路手术,6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90%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巫洪波姚仕奋谢惠缄陈民江铃波王大城
关键词:颈椎脱位外科手术脊髓损伤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手术治疗的LS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OLIF组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组,各38例。OLIF组采用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TLIF组采用T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及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TLIF组,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OLIF组VAS、ODI评分均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DH和L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DH和LL水平均高于术前,且OLIF组均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CRP、C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OLIF组CRP、CK水平均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LIF联合后路内固定相比,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LSS患者可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促进恢复,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陈旭狮葛小聪刘启龙李秀珍姚仕奋
关键词: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腰椎管狭窄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