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小红

作品数:2 被引量:223H指数:2
供职机构:香港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细粒子
  • 1篇水溶性离子
  • 1篇污染
  • 1篇夏季
  • 1篇离子成分
  • 1篇颗粒物
  • 1篇化学组成
  • 1篇PM
  • 1篇PM2.5
  • 1篇大气污染
  • 1篇大气细粒子

机构

  • 2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篇姚小红
  • 1篇胡敏
  • 1篇杨复沫
  • 1篇马永亮
  • 1篇陈泽强
  • 1篇何凌燕
  • 1篇赵云良
  • 1篇唐孝炎
  • 1篇贺克斌
  • 1篇黄晓锋
  • 1篇张强

传媒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北京冬、夏季颗粒物及其离子成分质量浓度谱分布被引量:91
2005年
为认识北京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特性之一的粒径谱分布,利用多级撞击式颗粒物采样器MOUDI对北京城区夏季和冬季大气颗粒物进行了4次为期1周的采样,采样时间分别是2001-07、2002-03、2002-07和2003-01.通过分析获得了颗粒物及其离子成分的质量浓度谱分布;发现北京城区颗粒物中细粒子占PM10的40%~60%,已经成为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细粒子和粗粒子的质量浓度与PM10都有很强的相关性(R2>80%),仍然可以通过控制粗粒子的浓度来降低PM10的浓度;在细粒子浓度高于70μg·m-3时,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在细粒子中所占比例之和大于70%,是颗粒物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并且观测到颗粒物的质量粒径谱分布在积聚模态存在2个亚模态以及积聚模态出现在1·0~1·8μm的粒径段的谱分布;对于积聚模态峰值出现在1·0~1·8μm粒径段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胡敏赵云良何凌燕黄晓锋唐孝炎姚小红陈泽强
关键词:颗粒物细粒子
北京大气细粒子PM_(2.5)的化学组成被引量:134
2002年
为了解北京大气细粒子(PM2.5)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在车公庄和清华园进行了连续1年、每周1次同步采样和全样品分析。2个采样点PM2.5的化学组成相似。含碳组分和水溶性离子是主要的组分,其质量浓度之和超过PM2.5的50%。有机碳、元素碳和细粒子PM2.5的季节变化一致,即冬季质量浓度最高,夏季最低。夏季NO-3的质量浓度最低且在采样过程中从特氟隆滤膜上有近50%的挥发。SO2-4不同于PM2.5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SO2的转化率。地壳元素的质量浓度从冬季到春季大幅度上升,春季沙尘天气频是一个重要原因。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张强姚小红Chak K. ChanSteven CadleTai ChanPatricia Mulawa
关键词:PM2.5化学组成水溶性离子大气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