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峰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德勒兹
  • 3篇文学
  • 2篇殖民
  • 2篇教育
  • 2篇后殖民
  • 2篇非洲文学
  • 1篇大学外语
  • 1篇学术史
  • 1篇语言
  • 1篇蒸馏水
  • 1篇政策环境
  • 1篇身份
  • 1篇身份政治
  • 1篇通识
  • 1篇通识教育
  • 1篇气冷堆
  • 1篇气体
  • 1篇求真
  • 1篇中外合作办学
  • 1篇主义

机构

  • 7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姚峰
  • 1篇戚利萍
  • 1篇李富
  • 1篇董玉杰
  • 1篇马涛
  • 1篇谢锋

传媒

  • 2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语言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环境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中外合作办学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中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一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2001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决议书》中承诺,允许中外合作办学,允许外方获得多数所有权,但不承诺给予外方国民待遇,也不允许外国机构单独在我国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我国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中外合作办学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首先,政府职能的转换,为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奠定了基础。其次,克服旧的单一政府办学体制的弊端,优化教育资源配量,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姚峰戚利萍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政策环境
阐释与逆写--论《诠释者》中无法想象的共同体被引量:1
2020年
尼日利亚自1960年独立后,腐败滋长、政变频仍、国运多舛,内战的爆发宣示民族共同体的想象归于失败。沃莱.索因卡的《诠释者》带有深刻的民族隐喻,表达了此期尼日利亚知识分子群体遭遇的精神危机与国家社会呈现的分裂意象,成为民族共同体无法想象的预言性书写。本文拟探究尼日利亚后独立时期知识分子与民族建构的关系,审视民族共同体分裂的原因,及其在索因卡文学中的投射, 此外,通过探讨作家在后殖民语境下"逆写"的积极尝试以及学界的批评转向,揭示其创作的杂多面向,证明其建构非洲文学与文化主体性的努力一以贯之。
胡燕姚峰
清华大学非洲文学研究简况
非洲文学研究在清华大学学术史上并无传统可言,但与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源地有着密切关系。换句话说,非洲文学研究是这一学术史脉络在当下的自然延伸。清华大学的比较文学研究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过十分辉煌的一页,对中国现代...
姚峰
关键词:学术史比较文学研究
文献传递
难民危机、身份政治与欧洲一体化危机--与林德山教授商榷被引量:2
2021年
冷战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据全球思想主流的不是民族主义,而是以"历史终结论"为标志的世界主义或全球化思潮。尽管欧洲一体化的危机表现为疑欧主义或欧洲各国民族主义甚至民粹主义政治的抬头,但难民危机应该是理解欧洲政治转向的关键,因为它是欧洲从以全球化为标志的世界主义转入以逆全球化为特征的民族主义(甚至民粹主义)的枢要,也是理解西欧和东欧都对欧盟产生信任危机的枢要。应该看到,在欧洲一体化危机中,民族主义只是较为外在的表现,更根本的诱因是难民危机所激发的身份危机。
姚峰
关键词:身份政治民族主义
阿契贝的后殖民思想与非洲文学身份的重构被引量:17
2011年
本文分析了阿契贝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于其后殖民思想形成的影响,指出作家通过改写和挪用帝国语言等策略达到了对殖民话语的消解和颠覆的效果。此外,本文分析了阿契贝后殖民思想对于非洲文学身份的启发,指出只有通过从非洲文化本体的角度出发进行文学创作,才能发出非洲的声音,重建后殖民非洲的文学身份。最后,本文尝试对后殖民时代的非洲文学进行定义。
姚峰
关键词:后殖民
如何以第三世界为方法?——后殖民批评之弊与非洲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殖民被引量:3
2023年
“问题殖民”使中国非洲文学研究难以挣脱西方设定的研究视域和知识框架,沦为以非洲为“假想物”的西学翻版,难以独立开掘重要的研究议题,导致中国学人主体性的弱化。数百年来现代性观念的全球播散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全球化,造成了第三世界学人的理论终结意识,由此造成其非洲文学研究的去历史化倾向。西方知识左翼的后殖民理论有其自身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路径,对于非洲等第三世界的文本选择性也以此为依据。作为对策,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必须重视非洲本土的文学历史经验,即再历史化,并以第三世界作为新的参照系,把西方的非洲研究相对化,最终通过中国问题意识与非洲文学经验的对话而提出新的研究议题,形成我们检讨西方的非洲文学研究和我们自身研究方法的思想资源。
姚峰
关键词:后殖民批评
阿契贝与小民族语言的解域实践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聚焦德勒兹文学思想的本源性概念——"小民族语言",试图考证和厘清犹太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小民族语言思想,而德勒兹正是基于卡夫卡的观点对小民族语言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抽象与升华。小民族语言思想为我们从事后殖民文学研究无疑提供了理论利器。尼日利亚后殖民作家奇诺瓦·阿契贝也是运用小民族语言写作的大师。对于在非洲文学界饱受争议的语言问题,阿契贝认为非洲英语对于非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具有独特作用和价值。这一观点与卡夫卡的文学语言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最后,作者指出小民族语言思想对于文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价值在于其"解域"性,即打破理论和实践的固有"辖域",使文学研究和创作处于永不休止的"生成"和"逃逸"过程中。
姚峰
关键词:德勒兹
阿契贝的《瓦解》与小民族文学的游牧政治被引量:12
2013年
德勒兹是一位长期为后殖民理论家们所忽视的哲学家,本文试图将德勒兹的"小民族文学"等理论引入对阿契贝非洲后殖民小说的讨论,这有利于打破经典后殖民理论对后殖民文学的"辖域"。通过"对位"分析法,本文比较了作为参照文本的《黑暗的心》与作为目标文本的《瓦解》。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大民族文学的非洲叙述表现为"条纹"空间中的话语复制,而以《瓦解》为代表的小民族文学叙述则在"平滑"空间中不断流动生成。因此,非洲小民族文学实际上是一种从"独裁"空间中逃逸的游牧政治。
姚峰
关键词:德勒兹《瓦解》
由调和走向革命的历史逻辑:恩古吉文学思想的“求真”姿态被引量:1
2024年
诞生于殖民历史的非洲现代文学势必具有革命文学色彩,非洲左翼作家恩古吉的革命文学创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其思想中的投射,但其呈现的复杂样态提示了他并非“天生”的革命家,而是经历了由调和走向革命的过程。恩古吉的“求真”姿态,表现为对绝对的“拿来主义”与纯粹的“本土主义”均有所怀疑与警惕。事实上,恩古吉革命文学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其“人民”观的萌芽、形成与扩充过程,语言观前后相悖的背后,可见其人民意识的一以贯之。恩古吉的文学思想由“精英文学”“革命文学”向“人民文学”的发展历程,内含了某种历史逻辑。
姚峰
关键词:求真
一种采用混气装置的碳-14取样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混气装置的碳‑14取样系统。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入口测量部分、中间取样部分及出口测量部分,所述的入口测量部分中设置有混气装置,所述的混气装置分别与待测气体支路和氧化气体支路连接,所述中...
马涛谢锋李文茜姚峰李富董玉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