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敏 作品数:36 被引量:93 H指数:6 供职机构: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 发文基金: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理学 更多>>
一种硫酸特布他林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酸特布他林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3,5‑二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先经苄基保护后得到3,5‑二苄氧基苯乙酮,3,5‑二苄氧基苯乙酮经过溴化铜溴代、DMSO氧化得到3,5‑二苄氧基苯乙酮醛,然后与叔丁胺还原... 姚晓敏 贾姝 姚晓坤 吴静怡文献传递 异白花丹酮的人类疾病靶点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预测异白花丹酮的人类疾病靶点。方法:采用Pharm Mapper在线反向对接服务器预测异白花丹酮的靶点,运用PyRx软件将异白花丹酮与各靶点蛋白分子对接,以Discovery Studio Visualizer 4.0软件进行对接构象分析。结果:人类靶点中得分最高的20个靶点中有5个靶点与疾病相关,得分最高的前3个蛋白靶点分别是Vitamin D3 receptor、GTPase Hras和Leukocyte elastase,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白花丹酮与这3个靶点都存在氢键或范德华力作用。结论:Vitamin D3 receptor、GTPase Hras和Leukocyte elastase可能是异白花丹酮的人类疾病靶点。 林爱斌 刘亮 姚晓敏 崔相一关键词:VITAMIN GTPASE HRAS LEUKOCYTE ELASTASE SNAP25蛋白亚家族在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21年 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清除的过程,是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也是某些细胞器的更新。自噬过程涉及膜融合。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NARE)之间相互作用形成SNARE复合体参与膜融合。突触样相关蛋白25(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 of 25 kDa,SNAP25)亚家族成员包括SNAP25、SNAP23、SNAP47和SNAP29,可与其他SNARE相互作用形成SNARE复合体从而参与自噬。本文着重对SNAP25亚家族中各成员如何参与自噬,以及在自噬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进而为SNAP25亚家族作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策略。 姚建作 吴远博 赵钢军 周王鑫 葛震 方绅哲 沈一鸣 姚晓敏 吴静怡 贾姝 李宏关键词:细胞自噬 基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理念的“三精准三融合”药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 2021年 为使高职药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与岗位能力准确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实施了“三精准三融合”药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药学生的职业能力。 俞淑芳 贾姝 姚晓敏关键词:职业综合能力 安立生坦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新方法 被引量:1 2021年 安立生坦(1)是一种内皮素-1受体拮抗药,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2)是合成1的关键中间体,本研究报道了合成2的新方法。二苯甲酮(3)与磷酰基乙酸三乙酯经Wittig-Horner反应生成3,3-二苯基丙烯酸乙酯(4)。以甲醇为溶剂,4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亲电加成得到2-溴-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乙酯(5)。5与乙酸酯化生成2-乙酰氧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乙酯(6),无需分离纯化直接水解得到2,总收率75%。该工艺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便,避开了Darzens缩合反应,适合工业化生产。 贾姝 张聪聪 王硕 姚晓敏关键词:关键中间体 益生菌作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被引量:8 2014年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肝病,其涵盖范围包括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以及肝硬化。其发病率的增加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越来越多人体试验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过度生长与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有关。最近,已有很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在改善NAFLD方面有效,已被视为一种治疗NAFLD的新方式,但仍需大样本试验和较长周期的临床随访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主要对NAFLD以及益生菌治疗NAFLD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从而进一步为益生菌用于NAFLD的治疗提供借鉴。 姚晓敏 曲均革 林爱斌 李宏伟关键词:益生菌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肠道微生物 双环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Yoshizumi 法制备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90min 后再灌注1h、3h、6h 和24h,观察双环醇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姚晓敏 李燕文献传递 双环醇对四环素所致脂肪肝小鼠肝组织增殖指标的作用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双环醇对四环素所致药物性脂肪肝小鼠肝组织增殖指标的作用。方法 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四环素模型6h组、双环醇给药6h组、四环素模型24h组、双环醇给药24h组,每组10只。给药组给予双环醇300mg/kg,每12h给药1次,共3次,其余各组同时间点给予等量赋型剂;模型组和给药组于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四环素200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pH值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分别于四环素给药后6h或24h眼球取血,并取肝组织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素D1(Cyclin D1)和c-myc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肝组织Cyclin D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PCNA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四环素注射后6h小鼠肝细胞PCNA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43%(P<0.01),同时蛋白表达显著减少,随着时间延长,至24h时基本恢复,而双环醇给药在脂肪肝早期(6h)即能明显抑制肝细胞PCNA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下降(P<0.01)。四环素注射后24h模型组Cyclin D1表达量为对照组的59%(P<0.01),c-myc表达为对照组的5.7倍,双环醇给药在脂肪肝早期(6h)即可显著促进Cyclin D1和c-myc基因表达(P<0.01),至24h时能明显促进Cyclin D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双环醇可显著促进四环素所致药物性脂肪肝小鼠肝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增殖基因和蛋白(PCNA、Cyclin D1、c-myc)的表达有关。 姚晓敏 李越 程小艳 胡彧 严琦关键词:双环醇 四环素 脂肪肝 细胞增殖 宁波海域产纤维素酶海洋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两种途径筛选来自宁波海域的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海洋细菌。在实验室原有的365株海洋细菌资源库中,通过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到27株纤维素酶活性菌株,活性比例为7.40%;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分离培养基中,共分离到70株海洋细菌,经过刚果红染色筛选到68株活性菌,活性比例为97.14%。在分析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大小的比值(Hc)时发现,两种途径筛选到的活性菌株在产酶能力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唯一碳源的分离培养基中,虽然活性菌株的比例高,但酶活力相对较小,Hc值大于2的菌株数为0;而从菌株资源库筛选活性菌株时,虽然活性比例小,但酶活力相对较高,其中有25.93%的菌株Hc值大于2,并且有两株Hc值高达5的菌株。研究亮点:近年来微生物来源的纤维素酶研究在国内外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宁波海域乃至浙江海域内却尚未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实验从宁波海域采集海洋样品,比较了两种不同途径筛选海洋细菌来源的纤维素酶的研究结果,为海洋微生物的有效筛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实验中获得了7株活性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菌株,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曲均革 姚晓敏 朱鹏 严小军关键词:纤维素酶 海洋细菌 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 2014年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食品药品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均赋予了新时代要求,且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即产业发展引领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人才培养的必需;而人才培养又助推产业发展。只有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协调,共同科学的发展,才能得到高素质食品药品专业的人才资源,同时又促进安全高效的食品药品产业发展。 姚晓敏 王国康 林爱斌关键词:食品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