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汝勇
- 作品数:39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儿童节目的主持策略
- 2004年
- 儿童节目的受众是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上升阶段的孩子。他们好学好问好动,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年龄特征。儿童节目主持人要把握住孩子们的特点,融洽地和他们交流及沟通,准确传达节目意图,最终达到引导教育的目的,必须掌握并运用好对象策略、角色策略以及语言策略。
- 姚汝勇
- 关键词:儿童节目受众语言策略
- 自我救赎与背弃——解读《2046》中的“树洞”意象
- 2007年
- 影片《花样年华》结尾出现的"树洞",成为《2046》中无处不在的主题意象——其中出现了一系列既具有相同的意义质地,又表征着"树洞"意象不同层面的子意象:如那列叫做2046的列车;女服务员弯起的手指,那栋旅馆的"2046"号房间……这一主题意象一方面表征着个体对于自我精神救赎的积极努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个体对于自我灵魂的背弃。正是通过这一主题意象,王家卫摄下了我们东张西望、前瞻后顾的那些瞬间,而这也是《2046》让我们魅惑与感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 杨玉霞姚汝勇
- 关键词:自我救赎
- 论电影结构的“松散”
- 2008年
- 电影的结构是可以相对松散的。构成电影最基本的元素是光、声、时和空。这四个元素不是随意组合的。电影纪录的精确性和具体性,与光波声波的连续性,使得影视作品的结构可以相对松散。
- 姚汝勇
- 关键词:电影元素
- 价值追寻中的困窘与惶惑——《卡拉是条狗》的“精神救赎”主题分析
- 2013年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六代导演怀着同情与悲悯,直面社会现实,为观众呈现了反映中国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影像系列,然而,银幕上的"底层书写"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对底层苦难生活和艰难处境的道德性关照、同情之上,《卡拉是条狗》却突破了这一点。《卡拉是条狗》不再仅仅暴露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痼疾,而是既俯瞰沉重、尴尬的生存现实,又在跟拍中展示着底层人们寻找精神救赎的努力,从而真正触及底层人们的精神世界,将主题挖掘和开拓至另一向度——精神救赎。
- 姚汝勇杨玉霞
- 关键词:精神救赎
- 试析儿童电视节目的内容构架
- 2006年
- 儿童电视节目是一类特殊的社会教育性节目,它与新闻、综艺类等节目不同,它在节目内容的设置和诉求载体的选择方面比较注重突出教化性和人文关怀。从业者为了使节目得到儿童的欢迎和认可,必须从“儿童本位”理念出发,合理地对节目内容进行构架,使儿童既能享受丰富多彩的节目,又能使他们在看节目中受到教益。
- 姚汝勇苏明海
- 关键词:儿童节目构架寓教于乐
- 以“儿童本位”理念构建群体守望的精神家园——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研究
-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强,儿童数量居世界首位.抓好儿童工作,不仅对未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稳定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促进人类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也会产生深远的巨大的影响.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新兴电子媒介如卫星电...
- 姚汝勇
- 关键词:儿童本位受众定位语境
- 文献传递
- 以'儿童本位'理念构建群体守望的精神家园
-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强,儿童数量居世界首位。抓好儿童工作,不仅对未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稳定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促进人类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也会产生深远的巨大的影响。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新兴电子媒介如卫星电...
- 姚汝勇
- 关键词:儿童本位受众定位语境
- 唯命是从:三四十年代“苏联电影”考察
- 2014年
- "苏联电影"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不仅体现在富有开创性的理论建设中,而且体现在高质量的创作实践中。然而,辉煌的背后却潜隐着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忧患。尤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二个辉煌期"与"唯命是从"相互纠结缠绕,形成了当时特有的电影情势,而这种情势并不是孤立的历史现象:它天然地因袭着先前苏联电影的气质,同时也自然地为以后电影的发展埋下伏笔。
- 姚汝勇杨玉霞
-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审查制度
- 等待“后苏联”电影神话——简析在市场中探寻的俄罗斯电影
- 2006年
- 苏联解体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襁褓”中的电影失去了依托。国家生产滑坡、物价上涨、面包比娱乐更紧迫。放开的国门为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泛滥铺平了道路。在内外交困的情状下,俄民族电影生产凋敝,观众流失,发行放映网全线崩溃,几度走到了濒临消亡的境地。然而政府、制片厂和电影创作者在困顿中探索,慢慢使几经坎坷的本土电影走向复苏。
- 姚汝勇
- 触媒剂、自我救赎与大团圆——论影片《海狸》中个性化诉求与叙事机制的矛盾及缝合
- 2020年
- 在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体系中,人物是故事推进的"触媒剂",它受制于因果关系以及更大的叙事语境,所以人物的能动性往往受到限制。不过,导演朱迪·福斯特试图在影片《海狸》中将其坎坷的生活经历——特别是"自我救赎"的意旨——注入到影片之中,以使其富有弹性和活力。然而,好莱坞电影的神话又是与观众的文化经验紧密勾连的,它挑起观众对于过去的记忆,同时又通过"大团圆"的模式极大地满足其期待从而获取商业利润,这使得影片的叙事程式重于人物形象的的刻画,在某种程度上,这不可避免地削弱甚至遮蔽了影片所塑造的人物的个体价值。所以,触媒剂的功能、自我救赎的个人诉求以及大团圆模式的矛盾与缝合,成为导演朱迪·福斯特所面临的挑战。
- 陈吉德姚汝勇
- 关键词:自我救赎大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