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会东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切除
  • 4篇脾切除
  • 4篇肝移植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3篇小肝综合征
  • 2篇脾切除术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卵圆细胞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2篇肝卵圆细胞
  • 2篇肝内
  • 2篇肝切除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肿瘤
  • 1篇移植肝

机构

  • 7篇聊城市人民医...
  • 3篇昆明市第一人...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孙会东
  • 5篇李学华
  • 5篇刘桂杰
  • 4篇纪丕友
  • 4篇张金良
  • 3篇刘志恒
  • 3篇李铸
  • 3篇陈娟
  • 3篇高延超
  • 3篇张学利
  • 3篇李立
  • 2篇刘永锋
  • 2篇程颖
  • 2篇杨蕾
  • 2篇吴刚
  • 1篇胡三元
  • 1篇陈旭春
  • 1篇李弘
  • 1篇赵贵美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脾脏肿瘤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血管瘤14例,错构瘤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表皮样囊肿5例,炎性假瘤2例,血管肉瘤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腹脾切除术15例、脾部分切除术4例、腹腔镜脾切除术6例、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5例、胰体尾并脾切除术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良性患者术后长期存活,恶性患者手术后需接受综合治疗。结论脾脏原发性肿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肿瘤的主要方法。治疗首选手术,脾脏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较好,恶性肿瘤应在术后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刘桂杰李学华孙会东纪丕友
关键词:脾脏肿瘤脾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意外胆囊癌的处理策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意外胆囊癌(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ncer,IGBCA)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LC术后22例IGB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手术患者15例,3年生存率46.67%,5年生存率26.67%;姑息性手术患者7例,3年生存率14.29%,5年生存率为0。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姑息性手术患者,平均生存时间(56.19±6.61)个月vs.(26.20±5.19)个月(χ2=5.290,P=0.021)。结论:LC术前应警惕IGBCA的发生,根治手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姑息性单纯胆囊切除的患者,经过合理的再次根治手术,LC并不影响IGBCA患者的预后。
刘桂杰李学华赵贵美孙会东张金良胡三元
关键词:胆囊肿瘤意外胆囊癌预后
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在移植肝内种植后的增殖与分化
2011年
背景:肝卵圆细胞移植后对受损肝脏具有修复作用。目的:观察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对受体大鼠术后生存期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DA大鼠,受体为雌性Lewis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实验组(移植过程中供肝经门静脉和肝动脉注射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1×109L-1)。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撤他克莫司后的中位生存期和累积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移植肝肝细胞受损情况弱于对照组(P<0.05),移植肝合成和排泄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移植肝脏内种植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可有效改善移植肝功能,并且明显延长受体生存时间,提高累积生存率,该结果可能与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在移植肝内增殖分化,修复受损肝脏和减轻急性排斥反应有关。
李铸陈娟李学华刘志恒刘桂杰张学利高延超孙会东纪丕友李立张金良
关键词:肝卵圆细胞肝移植肝功能
脾切除对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的小肝综合征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的小肝综合征(SFSS)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切除80%肝组织,即规则切除左外叶、左内叶、中叶和乳头叶,保留肝右叶和锥体叶,脾切除组在切除80%肝组织的同时行脾切除,对照组仅切除80%肝组织,另设仅游离肝脏而不行肝切除的假手术组.各组分别于术后0、3、6、12、24和72 h等6个时点各处死大鼠6只,取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肝功能指标、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含量以及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冈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和蛋白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量门静脉压力,计算SFSS发生率及动物术后1周存活率.结果 对照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为(12.14±0.90)cm H2O,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脾切除组门静脉压力为(11.11±0.80)cm H2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氧酶(LDH)和胆红素总量(Tbil)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明显下降,脾切除组的ALT、AST、LDH和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NF-Κb p65含量升高,TNF-α和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MPO活性亦增高,PCNA Mrna及其蛋白表达亦增强,与对照组比较,脾切除组的NF-κBp65含量明显减少,TNF-α和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降低,MPO活性减弱,但PCNAmRNA和蛋白的表达更明显(P<0.05).假手术组、对照组与脾切除组术后1周内的SFSS发生率分别为0、75%和25%,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100%、50%和83.3%,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切除能降低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的SFSS发生率,可能与脾切除后减少门静脉灌流、抑制NF-Κb活化、减轻细胞损害和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关.
吴刚孙会东杨蕾李弘程颖刘永锋
关键词:肝切除术小肝综合征脾切除术
受体来源转染pBLAST2-hHGF质粒肝卵圆细胞对大鼠移植肝肝功能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受体来源转染pBLAST2-hHGF质粒肝卵圆细胞(HOC)对受体大鼠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二袖套法复制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分对照组(A组)、HOC移植组(B组)、pBLAST2-hHGF/HOC移植组(C组),每组均设受体大鼠60只,A组仅行原位肝移植术,B组术中供肝种植HOC悬液,C组术中供肝种植pBLAST2-hHGF/HOC悬液。动态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MST)、肝功能(ALT、DBil、GGT、ALP、XCHE和ALB)。结果 A组术后MST明显短于B组和C组,而B组又短于C组;B组和C组大鼠术后肝细胞受损情况弱于A组(P<0.05),合成功能和排泄功能好于A组(P<0.05),上述肝功能指标,C组要好于B组(P<0.05)。结论使用受体来源pBLAST2-hHGF/HOC在移植肝脏内进行种植,可以有效改善移植肝脏的肝功能,并且明显延长受体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
李铸陈娟李学华刘志恒刘桂杰张学利高延超孙会东纪丕友张金良李立
关键词:肝移植肝卵圆细胞肝功能
脾切除在防治小肝综合征中的作用
我国是乙肝大国,据流行病学统计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乙肝相关性疾病,而目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近几年尸体供肝来源日趋紧张,使越来越多的依靠移植来挽救生命的病人因得不到供肝而死亡。据中...
孙会东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小肝综合征脾切除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脾切除在防治小肝综合征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小肝综合征发生的内在机制及脾切除对小肝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脾切除组切除80%肝组织同时行脾切除,对照组仅行80%肝组织切除,假手术组仅肝脏游离,不做肝切除。检测术后门静脉压力、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和蛋白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肝功能变化及小肝综合征发生率。结果肝切除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门静脉压力明显增高,TNF-α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MPO活性明显增高(P<0.05);脾切除组和对照组比较门静脉压力降低,TNF-αmRNA和蛋白表达量、MPO活性均降低(P<0.05),而PCNA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脾切除组肝功能损害及小肝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脾切除能够降低小体积肝脏的门静脉灌流和压力,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减轻细胞损害,促进肝再生,降低小肝综合征的发生。
吴刚孙会东杨蕾陈旭春程颖刘永锋
关键词:肝切除肝移植小肝综合征脾切除
应用SRY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脏干细胞移植肝内种植情况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以往干细胞种植后的定植示踪技术有磁探针标记、荧光示踪标记法、慢病毒感染荧光标记法及性别交叉Y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法,各有优缺点。目的:应用SRY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受体来源肝脏干细胞(肝卵圆细胞)在移植肝内的定植情况。方法: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DA大鼠,受体为雌性Lewis大鼠,设受体大鼠60只,肝卵圆细胞为Lewis大鼠来源的雄性细胞,移植中供肝种植肝卵圆细胞悬液。应用SRY原位杂交染色技术观察受体来源的雄性肝卵圆细胞在雌性移植肝内的定植情况。结果与结论:经门静脉和肝动脉注射种植的肝卵圆细胞及其分化细胞主要定植在移植肝内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应用SRY原位杂交染色技术可以有效观察到受体来源肝脏干细胞在移植肝内的定植情况。
李铸陈娟李学华刘志恒刘桂杰张学利高延超孙会东纪丕友张金良李立
关键词:肝脏干细胞细胞种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