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敏
-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冈市2006年狂犬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分析黄冈市2006年狂犬病流行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6年全市疫情报告资料及狂犬病个案调查资料,分析狂犬病的三间分布,指出流行因素,提出进一步防治措施。结果黄冈市2006年狂犬病发病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区分布以农村为主,人群分布以农民、儿童、学生为主。结论狂太病应引起政府和多部门重视,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
- 郝新春殷晓玲舒天翅孙卫敏潘洁
-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疫情分析
- 湖北黄冈市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黄冈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vaccines,NIPV)接种率调查结果。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Lot Quality Assurance Sampling,LQAS)结合多阶段系统抽样抽取2~3岁儿童开展入户调查,并以乡为单位NIPV分疫苗/剂次接种率作定性评价。结果黄冈市调查适龄儿童的建预防接种卡、证率均在95%以上,2013年8种疫苗接种率均≥90%的乡比例为13.49%,卡介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第1~3剂,百白破疫苗第1~2剂,乙肝疫苗第1~2剂≥90%的乡比例≥90%。2014年8种NIPV接种率≥90%的乡比例为94.44%,所有疫苗分剂次接种率≥90%的乡比例≥90%。2013年省级抽查的4个乡镇NIPV接种率均<90%,2014年抽查6个乡镇中有5个乡镇NIPV接种率≥90%。疫苗加强免疫剂次接种率低于基础免疫剂次,新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低于扩大免疫规划前原五苗的接种率。结论通过免疫规划专项整治活动,2014年较2013年NIPV调查接种率有大幅提高。但不同疫苗、不同剂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预防接种服务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距离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率≥90%的目标仍有差距。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服务,全面提高以乡为单位NIPV接种率水平。
- 孙卫敏王雷
- 关键词:以乡为单位接种率
- 黄冈市2011—2012年健康人群疫苗免疫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黄冈市健康人群疫苗免疫效果,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黄冈市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报的2011—2012年健康人群疫苗抗体水平检测汇总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计划抗体检测人数130 671人,实际检测人数136 701人,检出抗体阳性123 733例,抗体阳转率为90.51%;在13种疫苗中,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最低(73.55%),其余12种疫苗抗体阳转率均较高(均>90.00%)。2012年计划抗体检测人数190 026人,实际检测人数190 026人,检出抗体阳性119 003例,抗体阳转率为62.62%;在12种疫苗中,甲肝、脊灰和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较低,分别为36.96%、39.20%、70.95%,其余9种疫苗抗体阳转率均较高(均>80.00%)。结论保持较高疫苗免疫抗体阳转率,加强对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疫苗及时补种是实施长远免疫策略的必要途径。
- 骆金俊邢燕孙卫敏
- 关键词:免疫效果
- 黄冈市2007年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07年
- 郝新春舒天翅孙卫敏潘洁
- 关键词: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发病率
- 2005―2015年黄冈市水痘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05―2015年黄冈市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黄冈市水痘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5年黄冈市水痘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全市共报告水痘病例11 702例,年均发病率为16.24/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6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2.23%(3 772例)和34.79%(4 071例)。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分别为武穴市2 981例(40.30/10万)、黄州区1 626例(40.79/10万)和麻城市1 495例(13.80/10万)。男性7 235例,女性4 467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88.50%,其中3~9岁年龄组发病较集中,占56.59%。病例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托幼儿童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5.85%(6 536例)、20.52%(2 401例)和18.75%(2 194例)。11年间全市共报告水痘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起,农村小学是水痘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23起,占79.31%)。结论黄冈市水痘疫情所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容忽视,建议进一步加大水痘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和扩大水痘疫苗接种人群的覆盖面。
- 孙卫敏
- 关键词:水痘流行病学
- 2005-2013年湖北省黄冈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湖北省黄冈市2005-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报告的2005-2013年发生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黄冈市2005-2013年AEFI信息管理系统共收集644例个案。10个县(市、区)均有数据报告,48 h内报告率为88.04%,48 h内调查率为95.13%。AEFI报告数男、女性别比为1.62∶1,≤1岁占66.77%。AEFI总发生率为5.26/10万剂,其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估算发生率为1.16/10万剂。AEFI主要集中分布在5-9月。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卡介苗淋巴结炎为主。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接种后≤1 d。在所有AEFI中,治愈和好转的占97.05%。结论黄冈市AEFI监测的敏感性有较大提高,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和接种后≤1 d。仍需进一步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和监测工作质量。
- 孙卫敏郝新春舒天翅
-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描述流行病学
- 黄冈市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调查黄冈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配置现状,为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和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组织该市11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报统一的调查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冈市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为955人;工作人员与人口总数之比为1.29/万;高级职称占2.93%,中级职称占44.40%,初级职称占48.06%,无职称占4.61%;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50%,大专学历占36.34%,中专学历占55.18%,无学历占3.98%;40岁以上占41.89%,30—40岁占43.87%,30岁以下占14.24%;从事免疫规划工作10年以上占37.91%,5~10年占20.73%,3~5年占20.42%,3年以下占20.94%。结论黄冈市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状不能满足当前扩大免疫规划的需求。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宏观管理,在现有条件下适当调控及合理配置,以适应新时期免疫规划工作的需要。
- 骆金俊孙卫敏郭晓燕
- 关键词:免疫规划人力资源
- 黄冈市疾控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了解黄冈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黄冈市12家CDC和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在线录入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机构基础配置能力、机构参与能力、机构教育培训与指导能力、监测能力、干预能力等。结果政策能力:2017年市级CDC有现行的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仅部分县(市、区)级制定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综合规划和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全市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约占疾控总业务工作经费的4.9%。基础配置能力:疾控系统仅有25%的CDC设有专门的慢性病防控科所,慢性病防控在岗工作人员占在岗总人数的4.13%。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在岗慢性病管理工作人员占在岗总人数的6.59%。合作与参与能力:在慢性病预防控制领域,有7个县(市、区)与媒体开展过合作。监测能力:全市开展死因监测覆盖率为100.0%;CDC开展恶性肿瘤病例报告、脑卒中病例报告、心肌梗死病例报告、慢性阻塞性肺病监测的比例分别为50.0%、50.0%、50.0%、16.7%,开展各类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5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恶性肿瘤、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37.5%、50.0%、50.0%。干预与管理能力: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为58.3%,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30%。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结论黄冈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仍处于薄弱阶段,亟待提高,建议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制定慢性病相关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
- 孙卫敏
-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2004-2015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4-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腮提供参考。方法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检索湖北省2004-2015年的流腮报告病例,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湖北省2004-2015年流腮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4.64/10万,每年4-7月,11月至次年的1月为两个发病高峰,高发年龄为5~9岁,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71∶1,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3-6月,主要发生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结论针对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含流腮成分疫苗的免疫策略,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防控力度。
- 孙卫敏王雷张迟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