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治疗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出血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治疗
  • 1篇动脉造影
  • 1篇胸骨
  • 1篇胸骨柄
  • 1篇选择性肝动脉
  • 1篇选择性肝动脉...
  • 1篇选择性肝动脉...
  • 1篇选择性肝动脉...
  • 1篇选择性栓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机构

  • 4篇鸡西矿业集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孙志涛
  • 2篇李世敏
  • 1篇韩为清
  • 1篇朱承斌
  • 1篇段峰
  • 1篇汪树丹
  • 1篇王茂强
  • 1篇吕正飞
  • 1篇车万福
  • 1篇于宝林
  • 1篇陈庆军
  • 1篇孙玉宁

传媒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0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外伤后胆道出血
2007年
李世敏孙志涛
关键词: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栓塞肝外伤胆道出血
前列腺癌骨转移20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共20例,年龄43~85岁,平均74.7岁,对其X线、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均做了X线平片检查,4例做了CT和MRI检查,6例做了骨核素扫描。结果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中,先发现骨转移,然后查出原发灶者16例,先发现原发灶,然后查出骨转移者4例。其中成骨型转移16例,混合型4例。结论前列腺癌属于亲骨性肿瘤,极易发生骨转移,成骨型多见。临床上以发病年龄较大,多数先发现转移病灶,后发现原发病灶为特点。影像特点以骨盆和脊柱为主的向心性转移多见。X线、MRI、核素扫描相结合对于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李世敏孙志涛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影像学
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2010年
目的评价经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27例直径大于5cm的巨大CHL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9例;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47.3岁。使用同轴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根据病灶大小采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2%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制成乳剂12.5~22.5mL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9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治疗成功,术后6个月全部瘤体直径均小于4cm,25例肝血管瘤体积缩小大于50%,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巨大CHL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应作为巨大CHL的首选治疗方法。
于宝林段峰朱承斌陈庆军孙志涛汪树丹王茂强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放射学
胸骨上突变异数字化X线征像分析
2017年
胸骨上突是原发于胸骨柄的解剖变异,临床比较罕见。据统计发生率约0.6‰~1.0‰[1],杨汉卿统计发生率约1.0‰[2]。本文通过对5例胸骨上突X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种变异的数字化x线影像特点。
吕正飞孙玉宁韩为清孙志涛车万福
关键词:X线征像胸骨柄发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