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癫痫
  • 2篇引流
  • 2篇愈合
  • 2篇切开
  • 2篇切开引流
  • 2篇缺损
  • 2篇颌骨
  • 2篇颞叶
  • 2篇颞叶癫痫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骨
  • 1篇多间隙
  • 1篇多间隙感染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杏仁核
  • 1篇选择性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机构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山西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孙洋
  • 3篇齐鸿亮
  • 2篇高莺
  • 2篇李伟
  • 1篇李慧荣
  • 1篇刘明刚
  • 1篇朱权
  • 1篇刘明刚
  • 1篇朱权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5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口底多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为口底蜂窝织炎,是颌面部最严重且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由于下颌骨与舌及舌骨之间有多组肌群,其行走有相互交错,在肌与肌之间,肌与下颌骨之间充满着疏松结缔组织及淋巴结,因此,口底各间隙之间相互相通。口底多间隙感染一般指双侧下颌下、舌下以及颏下间隙同时受累[1]。严重者可发生窒息甚至引起纵隔感染及双肺感染,危及生命[2]。所以,应该全面掌握口底多间隙感染的感染来源及诊断方法,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选择地使用抗生素,及时脓肿切开引流。
孙洋齐鸿亮
关键词:口底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脓肿切开引流纵隔感染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明胶微球复合物对兔下颌骨缺损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明胶微球(GMs)复合物对兔下颌骨缺损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日本成年大耳白兔共27只,随机分成3组,各组均在一侧下颌骨体部制备一13 mm×6 mm大小的单侧皮质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区植入IGF-1/GMs复合物,对照组植入GMs,空白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术后4、8、12周每组各处死3只获取标本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骨密度测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骨小梁百分比测定。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骨缺损早期(4周)见少量不成熟骨小梁、胶原成分及大量新生血管;8周时,各组均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实验组骨小梁粗大,板层状排列,对照组骨小梁明显少于实验组;12周时实验组骨质基本接近成熟,与正常骨质无明显分界。实验组骨密度及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F-1/GMs复合物能促进颌骨缺损早期修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落全祥高莺李波宇孙洋齐鸿亮
关键词:明胶微球骨缺损
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
2014年
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难治性复杂部分性癫痫,是癫痫手术治疗的主要对象。本文基于国内外颞叶癫痫外科发展的现状,综合评述了颞叶癫痫的诊断、临床特征、手术指征、术前定位手段及常用手术方法,分析了目前癫痫外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孙洋朱权刘明刚李伟
关键词:颞叶癫痫外科治疗
局部应用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兔下颌骨缺损愈合相关血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将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明胶微球(GMs)为载体,置于兔下颌骨缺损处,从血清学方面观察其对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乳化交联法制备IGF-1/GMs复合物,将27只成年日本大白兔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成3组,均构建下颌骨缺损模型,实验组缺损区植入IGF-1/GMS,对照组植入空白GMs,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建模前后采静脉血,通过生化检查观察各组血液中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建模成功,术后各组动物均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术后各组ALP值均升高,实验组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现时间较早,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降低,并随着骨修复的完成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2周时各组钙值均呈现升高趋势,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开始钙值逐渐降低,实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10周时趋于平稳,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磷值与钙值相比,呈现相反的趋势。结论血清ALP、钙值和磷值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性变化,可以反映各组不同时期缺损处的成骨情况,表明IGF-1/GMs能促进颌骨缺损早期愈合。
落全祥齐鸿亮高莺孙洋李波宇李慧荣
关键词:生长调节素类碱性磷酸酶
前颞叶切除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前颞叶切除(ATL)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SelAH)治疗颞叶癫痫的手术效果。方法:作者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进修期间,搜集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87例颞叶内侧癫痫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
孙洋
关键词:颞叶癫痫
文献传递
48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研究了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48名诊断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均监测血糖、行实...
孙洋
关键词:颌面部间隙感染致病菌切开引流
文献传递
血脑屏障通透性在外伤性癫痫大鼠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血脑屏障破坏程度与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2只SD大鼠按饲养时间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甘露醇应用组,通过建立自由落体损伤模型分析外伤性大鼠血脑屏障破坏程度与癫痫发作以及和胶质细胞增生情况的关系。结果甘露醇应用组与模型对照组血脑屏障开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露醇应用组与模型对照组癫痫发作的大鼠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露醇组与模型对照组GFAP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脑屏障破坏后引起血清白蛋白外渗到脑组织,血清白蛋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被胶质细胞摄取引起胶质细胞激活和增生,血脑屏障开放程度越大,胶质细胞增生越明显,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兴奋性增高,最终引发癫痫发作。
刘明刚朱权孙美珍孙洋李伟
关键词:外伤性癫痫血脑屏障血清白蛋白星形胶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