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红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黑龙江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战后
  • 1篇东北亚
  • 1篇东北亚安全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维度
  • 1篇自在
  • 1篇外交
  • 1篇维度
  • 1篇冷战
  • 1篇冷战后
  • 1篇冷战后日本
  • 1篇经济外交
  • 1篇互动
  • 1篇公共
  • 1篇公共产品
  • 1篇国际关系理论
  • 1篇非传统安全
  • 1篇非传统安全威...

机构

  • 4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4篇孙红
  • 1篇马良玉
  • 1篇白艳秋
  • 1篇杨叶平
  • 1篇李德迎
  • 1篇战艳

传媒

  • 1篇学术交流
  • 1篇理论界
  • 1篇哈尔滨市委党...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国际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区域合作治理被引量:3
2011年
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各种各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国家间的积极相互依存问题,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长期的、稳定的国际合作需要国际制度来提供保障。然而,全球体系层面的国际制度性公共产品存在着缺乏针对性、效率低下、易为体系中的大国操控等诸多缺点,不适用于解决地区性差异较大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通过区域治理即以区域制度保障下的区域合作来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是解决国际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一种更有效的选择。区域制度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更强的地区针对性,也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摆脱全球性大国对公共产品的操控。
孙红马良玉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公共产品
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多元运用
2011年
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是以多维视角研究国际次体系区域的安全关系的理论。该理论关注权力,也同样关注制度和身份,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大基础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构成了该理论的三个重要支柱。该理论强调制度对权力的制约,强调身份使权力产生了不同的意义,这样,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有机地融合在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中,使得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对地区安全问题的解释更全面、充分。
孙红
关键词:社会维度
二战后的东北亚安全动力与东北亚安全体系建构
2012年
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东北亚在安全动力上有全球层面的体系动力和区域固有的区域安全动力,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加强,二者均形成于冷战期间。冷战结束后,东北亚的体系安全动力和区域安全动力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构基于东北亚安全动力的超区域性和自在性这一现状,既要考虑到区域内国家的安全利益,也要考虑到域外干预力量的现实存在。
孙红战艳杨叶平白艳秋
区域安全复合体中的“极”与非“极”间的互动与身份塑造——以冷战后日本对蒙古经济外交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冷战结束后,日本对蒙古的经济外交不仅包括巨额的经济援助,也由最初的单向的经济援助逐步扩展为广泛的、深入的经济合作。外交是国家间基于相互间的利益展开的互动。日本对蒙古经济外交的开展基础是由双方战略利益的契合度决定的。本文深入分析了冷战后日蒙双方在开展经济外交方面的战略利益契合点。
孙红李德迎
关键词:经济外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