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宪钦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尾蚴
  • 5篇囊尾蚴
  • 3篇电镜
  • 3篇电镜观察
  • 3篇猪囊尾蚴
  • 3篇囊虫
  • 3篇囊尾蚴病
  • 3篇蛔虫
  • 3篇寄生
  • 3篇寄生虫
  • 3篇病理
  • 2篇扫描电镜
  • 2篇扫描电镜观察
  • 2篇射电
  • 2篇生物学
  • 2篇透射电镜
  • 2篇透射电镜观察
  • 2篇脓肿
  • 2篇细胞
  • 2篇流行病

机构

  • 12篇河北医学院
  • 3篇河北省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河北省实验动...

作者

  • 13篇孟宪钦
  • 8篇王松山
  • 6篇周文琴
  • 5篇王伯霞
  • 4篇李向印
  • 3篇应国华
  • 3篇赵玉珍
  • 3篇张玉英
  • 2篇焦炳忠
  • 2篇孙树汉
  • 1篇赵庆秋
  • 1篇徐文新
  • 1篇刘贵生
  • 1篇王俊霞
  • 1篇董方箴
  • 1篇贾礼明
  • 1篇邢敬平
  • 1篇赵文清
  • 1篇吴育锦
  • 1篇赵文政

传媒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Zoolog...
  • 1篇河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华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1995
  • 3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3
  • 2篇1982
  • 1篇198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甲亚砜(DMSO)冷冻断裂猪蛔虫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1982年
观察蛔虫卵的膜构造及卵细胞的发育有助于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过去报导以光镜观察和化学分析为主。Rogers(1956)首先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猪蛔虫卵,并提出卵壁分三层,即蛋白质膜、几丁质壳和类脂质层。Inatomi(1962)着重研究了几丁质壳。Ishiiet al.(1974)冷冻断裂了成虫子宫,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蛔虫卵的断面。Ubelaker et al.(1975)作表面扫描观察,详细地描述了蛔虫卵的特征,并提出具有卵盖的理论,已引起人们的重视。Foor(1967)研究了蛔虫卵的卵细胞发育和卵壳的形成,对屈光小体作了形态观察,认为在其匀浆基质内可能含有蛔甙酯,为构成蛔甙层的元素。
孟宪钦王松山周文琴王伯霞应国华李向印赵玉珍
关键词:蛔虫卵光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生物学
囊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被引量:3
1995年
囊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十六世纪首先在人体报道,该人死于意外横祸偶然发现本病。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对本病有所认识。德国研究工作者证实人及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幼虫引起的,此后该病报导陆续增多。现认为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普遍的一种寄生虫病。
孟宪钦邢敬平闫力健张志信
关键词:囊虫病流行病学发病率
猪蛔虫感觉器官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1980年
流行病学及实验感染证明,猪蛔虫(Ascaris suum Geeze 1782)与人蛔虫(A.lum-bricoides L. 1758)有明显的不同,在形态学上是否有种的差异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鉴于此,我们用扫描电镜先对猪蛔虫的外部结构作了初步观察,以供今后与人蛔虫加以比较。
孟宪钦王松山魏炳星韩文素周文琴王伯霞应国华李向印赵玉珍
关键词:猪蛔虫流行病学感觉器官形态学扫描电镜
猪囊尾蚴刷状缘结构的冷冻蚀刻研究被引量:9
1991年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猪囊尾蚴经冷冻蚀刻技术制备样品的刷状缘结构,尤其虫体的膜构造及膜内颗粒,并对皮层及焰细胞构造作了详细的描述。头节微毛分为两个部分,粗的微毛基部与细的棘样尖端,微毛基部PF面具有膜内颗粒,棘样尖端的4个膜面均很光滑,未见颗粒。微毛断面观可见微毛纤丝,呈颗粒状,不规则的分布于微毛基质之中。在实质层中靠近肌层处很易见到实质细胞、钙质小体及焰细胞。焰细胞由焰细胞体、焰细胞纤毛束及漏斗样滤管三部分组成。
孟宪钦王松山周文琴王伯霞张玉英刘贵昇
关键词:猪囊尾蚴冷冻蚀刻
存活囊虫所致脑病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被引量:7
1994年
经寄生虫学检查5例脑内囊尾蚴伸出了头节并活动被确认为存活囊虫。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环绕囊虫的脑组织形成炎性囊壁,5例囊虫的囊壁结构相差显,例1,5以肉芽及纤维组织的增生为主,例2以炎性渗出为主,例3,4以胶原化和玻璃样变为主。这些病变与患者病程长短,临床检验结果,如脑电图,CT值和临床表现明确相关。
焦炳忠孟宪钦
关键词:脑囊尾蚴病囊尾蚴病病理学囊尾蚴
寄生蠕虫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1994年
寄生蠕虫的分子生物学进展孙树汉,王俊霞,赵文政,孟宪钦(河北医学院,石家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寄生虫学领域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研究报告也在逐渐增多。在此仅就蠕虫抗原基因的克隆化、疫苗的开发、DNA探针的虫种鉴定及以rRNA碱基序列为...
孙树汉王俊霞赵文政孟宪钦
关键词:寄生虫学寄生蠕虫分子生物学抗原基因疫苗
囊虫性脑脓肿内虫体的观察被引量:1
1994年
手术摘除单发脑实质小型脓肿50例,作光镜、部分作电镜观察。共检出活虫5例,死虫43例,未发现囊虫组织者2例。43例死虫中16例尚具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囊壁(37.2%),13例仅为囊虫残体(30.2%),14例囊虫已完全崩解(32.6%)。48例囊虫多位于灰质或灰白质相间处。其中顶部27例、额部10例、枕部5例、额部5例及基底神经节处1例。电镜观察活虫无明显改变,但有的虫体出现体表破溃及表皮剥脱现象。频死虫体体表损害明显,微毛脱落严重,表皮层及实质层均有较大的空泡变性,肌层疏松、断裂,实质层呈空网状,网管内充以少量解体的组织颗粒。死亡虫体结构不清,多呈电镜低密度状态,微毛仅留少许或完全脱失,皮层解体,呈均匀一致的颗粒状,肌层紊乱、肿胀,有头钩溶解现象,产生聚集的钩体蛋白。死虫组织退化严重时,体表完全脱失,实质层广泛剥脱,可见一些破碎的实质细胞及肌肉碎片,但是,保留下来的石灰小体多数完整无损、结构清晰;死虫组织进一步退化则虫体完全破坏、崩解,呈残体状。在脑脓肿内最后消失的囊虫组织成分是石灰小体,该小体因数量多、形态恒定,光镜或电镜下均可找到,是1个可靠的诊断依据,特别适用于鉴定瓦解型囊虫。本研究的50例脑脓肿中4?
孟宪钦王松山吴玉锦
关键词:猪囊尾蚴囊尾蚴病脑脓肿超微结构
人蛔虫的感觉乳突
1983年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人蛔虫的头端及尾部作了观察,并对其感觉乳突作了重点描述。蛔虫内唇乳突六个,已退化呈小窝状,共形成内唇乳突环;外唇乳突环是由背乳突、腹乳突、侧乳突及头感器各一对构成的。泄殖腔后乳突的典型排列方式为:每侧前两个均为双乳突,后两个为单乳突,在第二个双乳突的后外侧有一个尾感器。本文对蛔虫唇及唇乳突的演变也作了讨论,并将猪蛔虫与人蛔虫的乳突分布作了初步的比较。
孟宪钦王松山周文琴王伯霞李向印赵玉珍张玉英
关键词:扫描电镜头端乳突颞骨泄殖腔
人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的透射电镜观察被引量:1
1993年
用透射电镜观察入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纵切面呈椭圆或卵圆形。体表有突起和小沟,纤毛从小沟内发出。虫体腹面有一胞口,胞口处有纤毛束,纤毛排列很有规律,其轴丝微管的“9+2”结构很清楚。虫体有大小核各一个,大核多为肾形,小核球形或三角形.位于大核的凹侧。大小核均有双层核膜和核孔。胞浆内含有大量线粒体、食物泡和多糖颗粒。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分布在虫体的外周。
周文琴侯凤玲李玉兰孟宪钦李淑荣刘贵生
关键词:结肠滋养体
52例囊虫性脑小脓肿的病理观察被引量:4
1993年
对52例因癫痫发作就诊,CT检查在脑内发现小脓肿的病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寄生虫学检查,证实为脑囊虫病患者。取脓肿壁作病理切片,病理检查发现5例囊虫仍存活并伸出头节,16例囊虫虽死亡但虫体尚完整,14例在切片中查见了虫体成分。结果表明病变组织的坏死和炎症反应以完整死虫组最显著;至囊虫残破炎症逐渐缓和,增生性变化渐占优势,脓肿腔缩小;有3例硬结纤维化;钙质沉积罕见。对脑内囊虫性小脓肿的形成以及病变与CT影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焦炳忠刘庆银孟宪钦王松山王浩然吴育锦贾礼明赵文清
关键词:猪囊尾蚴脓肿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