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刚

作品数:34 被引量:931H指数:18
供职机构:吉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气候
  • 12篇夏季
  • 9篇降水
  • 6篇气候变化
  • 6篇旱涝
  • 6篇暴雨
  • 5篇气温
  • 5篇环流
  • 4篇东北冷涡
  • 4篇冷涡
  • 4篇大气环流
  • 3篇奇异值
  • 3篇奇异值分解
  • 3篇夏季旱涝
  • 3篇夏季降水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分析
  • 3篇季风
  • 3篇暴雨过程
  • 2篇低频振荡

机构

  • 34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省气候中...

作者

  • 34篇安刚
  • 26篇孙力
  • 16篇廉毅
  • 15篇唐晓玲
  • 13篇高枞亭
  • 8篇任红玲
  • 8篇丁立
  • 4篇王琪
  • 3篇张文哲
  • 3篇隋波
  • 2篇王雅君
  • 2篇由静
  • 2篇马树庆
  • 2篇刘宗秀
  • 2篇涂钢
  • 2篇汪秀清
  • 2篇郭春明
  • 1篇袭著香
  • 1篇倪超玉
  • 1篇汪学林

传媒

  • 8篇气象学报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地理科学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吉林气象
  • 2篇大气科学
  • 1篇暴雨.灾害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旱涝的OLR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00年
该文选取了东北地区 4个典型多雨年和 4个典型少雨年 ,利用 OLR资料对该地区旱涝年 OL R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低频振荡的传播特征进行了合成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东北旱涝与低纬 OLR的分布及其变化密切相关 ,特别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 ITCZ和印度 ITCZ的位置和强度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 OL R的距平在旱涝年均有显著差别 ,并且热带和副热带 OLR低频振荡的向北传播对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
孙力安刚唐晓玲
关键词:旱涝低频振荡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
玉米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新技术研究-东亚季风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评估和对策研究
廉毅孙力安刚高枞亭任红玲郭春明丁立秦元明唐晓玲沈柏竹刘宗秀马树庆由静晏晓英汪秀清
该项目重点研究了东亚季风和东北冷涡对吉林中西部夏季降水量影响,提出全球变化在吉林的表现为变暖变干,影响到东北地区西部中段荒漠化的发展。首次揭示了东亚季风系统中重要一环-东北季风以及ENSO对东北夏季气温影响,并提出东北季...
关键词:
关键词:东亚季风玉米
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建立的标准、日期及其主要特征分析被引量:48
2003年
文中利用中国东北区 80个测站 ,1980年以来近 2 0a逐日降水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 ,提出了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建立和撤退的标准 ,即取 85 0hPa候平均资料 ,作沿 12 2 .5°E时间 纬度剖面图 ,将θse的336K和南风 4m/s等值线同时越过 4 0°N的候定义为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建立的日期 (候 ) ,持续及累积的总候数为影响时间 ;该年θse的 336K等值线永久撤离到 4 0°N以南的候为东亚夏季风从中国东北区撤退的日期 ;如果某年θse的 336K和南风 4m/s等值线没有同时北移越过 4 0°N的候出现 ,确定为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没有建立的年份。文中相应给出 1980~ 2 0 0 0年建立、持续及累积和撤退的时间年历表 ,经计算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建立的平均日期为第 4 1候 ( 7月第 5候 ) ,累积平均影响候数为 3.6候 ( 18d左右 ) ,开始撤退的平均日期为第 4 5候( 8月第 3候 ) ;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建立前后的候降雨量增加和撤退前后候降雨量递减十分显著 ,建立时水汽场由辐散转变为辐合。文中还定义了中国东北区强夏季风的年份 (建立的时间早 ,且累积候≥ 4候的年份 )为1981,1988,1990和 1994年 ,与国内学者定义的强夏季风年基本一致 ;在中国东北区没有建立东亚夏季风的年份为1980 ,1983,1987,1991,
廉毅沈柏竹高枞亭安刚唐晓玲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荒漠化现状及趋势变化的遥感监测及成因的研究
廉毅孙力高枞亭任红玲支克广涂钢王杰由静沈柏竹郭春明张文哲安刚王涛王雅君
主要研究内容:1、采用区域气候变化诊断和多时相陆地卫星遥感解译相结合、陆地卫星解译盐渍化土地与景观尺度地-气热通量监测评估相结合(LAS-大孔径闪烁仪)的方法,定量地揭示了区域气候变化的自然变化暖干倾向与人类的过垦、过牧...
关键词:
关键词:盐渍化荒漠化
近九十年吉林省松辽平原作物生长季气温变化的小波分析被引量:22
1998年
利用功率谱、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方法分析了以长春站为代表的吉林省松辽平原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气温近90a的变化,结果表明其存在3a左右的甚低频振荡,15a和60a左右两个主要长周期振荡,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到50年代初期处于暖阶段,从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为冷阶段,从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又处于暖阶段内。预计现在所处的暖阶段将持续到2010年左右。由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松辽平原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其各冷暖阶段同小波分析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作物生长季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有突变发生。在近期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
安刚廉毅王琪
关键词:松辽平原作物生长季气温变化小波分析
中国东北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的变化及趋势分析被引量:88
2003年
利用 1 961~ 2 0 0 0年中国东北地区 80个测站的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计算地表最大潜在蒸发、地表干燥度指数和地表水分盈亏量 ,分析了东北地区及其 7个不同气候区域地表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 ,并探讨了它与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及其不同区域的地表干湿状况不仅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别和年际及年代际变率 ,而且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低频变化特征 ,特别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东北地区呈现出较强的变干倾向 。
孙力沈柏竹安刚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中国东北地区干旱规律、成因及预测技术研究
孙力廉毅安刚高枞亭沈柏竹唐晓玲任红玲隋波
该项目开展了东北地区近百年旱涝气候规律、旱涝形成过程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和旱涝形成的物理因子的研究,发现了东北地区九十年代以来出现极端干旱和洪涝的概率增大;提出了适用于东北地区旱涝研究的季风指数;并进一步揭示了太平洋海温、...
关键词:
关键词:夏季旱涝气候预测
η坐标下有限区域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的介绍与应用被引量:1
1998年
引进了大气所LASG—REMg坐标下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通过在近几年的汛期降水预报中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唐晓玲安刚
关键词:数值预报产品Η坐标业务化数值预报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区域气候变化被引量:74
2001年
文中利用“吉林省陆地资源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的‘3 S’系统”,分别解译了 2 0世纪80年代与 90年代后期的 LANDSAT TM遥感信息 ,经对比分析发现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恶化 ,主要表征为荒漠化 (盐渍化和沙漠化 )区域发展 ,并以经向扩展为主 ,荒漠化从 3个方面逼近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产粮区 ,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哲里木盟的新开河与乌尔吉木伦河间的撂荒地明显增加。文中还计算了东北区 1 981~ 1 988年和1 989~ 1 996年两个 8a间平均气温和年、季降水量 ,经对比分析发现 :东北区是北半球欧亚大陆的第 3个高增温区 ,该区全年平均气温增高 0 .7℃以上 ,其中东北区西部的北段 (48~5 4°N)增温最为明显 (1 .0℃ ) ,中段 (44~ 48°N)增温次之 (约为 0 .9℃ ) ;东北区西部的中段是东北区降水减少的敏感带 ,年降水量平均减少 3 0 mm,其年际相对变率为 2 0 %~ 3 0 % ;而东北区西部的南段为降水量显著增加地带 (42~ 44°N) ,年降水量平均增加 44mm;东北区西部的北段降水量稍有增加 ,年平均增加 1 5 mm。研究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东北区西部对全球变化、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为 :土地覆盖类型上的荒漠化经向发展和区域气候变化的暖干倾向 。
廉毅高枞亭任红玲孙力安刚沈柏竹丁立张文哲
关键词:荒漠化区域气候变化
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对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影响的机制研究
廉毅孙力高枞亭刘宗秀沈柏竹安刚任红玲唐晓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对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影响的机制研究》(40275019),2002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立项,项目周期为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总经费27万元,2006年国家自...
关键词:
关键词:副热带季风气候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