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国栋

作品数:29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沉积物
  • 6篇营养盐
  • 6篇影响因素
  • 4篇水库
  • 4篇通量
  • 4篇硝化
  • 3篇氮循环
  • 3篇氧化亚氮
  • 3篇溶解氧
  • 3篇小浪底水库
  • 3篇黄河
  • 3篇
  • 3篇长江口
  • 2篇有机碳
  • 2篇质谱
  • 2篇中下游
  • 2篇夏季
  • 2篇硝酸盐
  • 2篇进样
  • 2篇黄河中下游

机构

  • 29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9篇宋国栋
  • 18篇刘素美
  • 6篇张桂玲
  • 5篇石晓勇
  • 3篇李铁
  • 3篇张传松
  • 2篇张红梅
  • 2篇祝陈坚
  • 1篇韩秀荣
  • 1篇李京
  • 1篇臧璐
  • 1篇葛田田
  • 1篇曹兴朋
  • 1篇朱茂旭
  • 1篇姚鹏
  • 1篇侯继灵
  • 1篇朱德弟
  • 1篇梁生康
  • 1篇邓可
  • 1篇周召千

传媒

  • 8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学报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海洋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及其下游溶解氧化亚氮(N2O)分布和释放被引量:7
2019年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具有重要影响.河流和水库是释放N2O的活跃区域,但是目前对于温带和亚热带水库及其下游河道释放N2O的研究相对较少.分别于2009年9~10月和2016年10月对长江三峡水库及其下游干流进行了调查,对库区水体溶解N2O的浓度分布、释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筑坝和水库运行对长江N2O分布和释放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秋季三峡库区表层(~0m)、底层(6~103m)水体溶解N2O平均值为(12.49±1.75)nmol·L^-1和(11.21±0.91)nmol·L^-1.秋季库区水体N2O浓度变化较小,和三峡坝下干流站位无显著差异(P>0.05).三峡库区水体N2O与氨氮(NH+4)、亚硝态氮(NO-2)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与硝态氮(NO-3)呈正相关(P<0.01).2016年和2009年10月三峡水库表层N2O均处于过饱和状态,饱和度范围分别为114%~187%和122%~170%,库区N2O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4.6±2.4)μmol·(m^2·d)^-1和(16.6±4.9)μmol·(m^2·d)^-1.两次调查中大坝下游N2O平均释放通量(6.0±7.0)μmol·(m^2·d)^-1,虽然三峡库区水面释放N2O通量低于全球水库的平均水平,但是三峡库区仍是大气N2O不可忽视的源.大坝下泄水和发电未造成库区和大坝下游N2O浓度出现显著差异.运行多年以来三峡库区已进入平稳期,2009年和2016年秋季N2O浓度无明显变化.
程芳丁帅刘素美宋国栋宋国栋
关键词:三峡水库氧化亚氮通量筑坝
河水溶解无机营养盐样品保存与过滤方式对其测定的影响:以黄河水为例
2020年
对营养盐样品的及时预处理及恰当的保存是保证数据真实可靠的前提条件。本文以高浊度的黄河为例,探究了硅酸盐样品冷冻保存与加氯化汞常温保存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对比现场过滤冷冻保存于9 mL真空涤纶树脂(PET)管与延迟过滤冷冻保存于125 mL高密度聚乙烯(HDPE)瓶中两种营养盐样品预处理方法,探讨了延迟过滤时间对营养盐测定的影响,发现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未受到过滤时间延长的影响,铵盐因过滤时间延长受到悬浮颗粒物和浮游植物的影响而结果偏低11%~46%,硅酸盐存在差异可能是由储存容器和体积的不同引起,而非过滤时间延长导致。
张红梅刘素美刘素美丁帅
关键词:营养盐黄河
海洋环境中的厌氧铵氧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海洋环境中的厌氧铵氧化过程作为实现固定态氮从海洋生态系统中移除的一个新途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海洋环境中,包括永久性缺氧水体、沉积物、海冰甚至海底热液,是海洋氮循环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开展海洋环境中厌氧铵氧化过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量化海洋氮循环过程中的收支,而这一收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介绍了海洋环境中厌氧铵氧化过程研究历史,并分别讨论了在大洋缺氧水体和沉积物中厌氧铵氧化速率的分布情况,同时还总结了海洋环境因子如温度、氧气、硫化氢、NO3-/NO2-、NH4+以及有机物等对厌氧铵氧化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亟待开展的工作:特定大洋缺氧水体中厌氧铵氧化与反硝化的争议以及近岸缺氧水体中厌氧铵氧化的研究;陆架及深海大洋沉积物中厌氧铵氧化的深入研究;对于全球海洋氮循环收支的重新评估。
宋国栋刘素美
关键词:反硝化沉积物
东海溶解氧气候态分布及海洋学应用研究
溶解氧是海洋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同时也是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不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历次的海洋调查中,溶解氧和温度、盐度一样成为必须的测定参数之一。尽管通过以往的调查研究,人们对于海洋中溶解氧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有了一定...
宋国栋
关键词:溶解氧
文献传递
黄河中下游及小浪底水库溶解态锰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利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对2017年6月、12月和2018年5月、9月黄河中下游及小浪底水库溶解态锰(DMn)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沿程DMn的含量在2.1~63.5 nmol·L^(-1)范围之间波动,四个季节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8±14.5)、(31.3±18.8)、(15.6±15.4)和(6.5±5.5)nmol·L^(-1),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冬季DMn的浓度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秋季浓度最低。黄河中下游沿程DMn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小浪底水库浓度显著低于水库上、下河段。沿程DMn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径流量变化、水沙调控、地貌改变、支流汇入及水库大坝的影响。小浪底水库四个季节DM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7.2±16.4)、(10.1±4.9)、(10.8±4.1)和(9.6±5.4)nmol·L^(-1),DMn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但整体都表现为在底层存在DMn的高值,除冬季外,小浪底水库底层水体中库首DMn的浓度高于库尾。通过探讨影响小浪底水库DMn分布的主要因素发现,DMn在悬浮颗粒物-水界面的吸附解吸作用是会对DMn的分布产生一定影响。在夏季和春季底层低氧区存在有机质降解释放DMn的现象,表明氧化还原环境改变是影响DMn分布的重要因素;夏季和秋季水库表层叶绿素a浓度较高的区域浮游植物对DMn存在显著的清除现象,表明表层水体中的DMn被浮游植物吸收。
刘家琦饶恩铭任景玲宋国栋刘素美
关键词:影响因素黄河中下游小浪底水库
小浪底水库关键水体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20年
基于2017年6和12月、2018年5和9月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展的4次水体环境的综合观测,获得了悬浮颗粒物含量(SPM)、水温、溶解氧(DO)、pH和叶绿素a含量等数据,研究了不同季节和不同运作方式下黄河小浪底水库关键水体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水库放水时期(2017年6月和2018年5月)和洪水调控期(2018年9月),随距坝距离越近,SPM含量逐渐降低,但在蓄水末期(2017年12月),库区水体SPM整体分布均匀,洪水调控期入库水体含沙量较高,最大达到了7894.7 mg/L。水库放水时期存在热分层现象,表底层温差最大达到了12.4℃,而在蓄水时期和洪水调控期水温分布较为均匀,平均温度分别为12.5和26.8℃。2017年6月库区水体DO平均为6.36 mg/L,层化现象较显著,表底层最大相差8.01 mg/L,其余时间DO整体上分布较均匀,无明显层化现象,平均分别为7.56、8.10和6.13 mg/L。库区水体pH只在2017年6月存在明显的全库区分层现象,平均为8.38,表底最大相差0.85;2018年5和9月坝前区域pH较高,并存在从表至底逐渐降低的现象;2017年12月蓄水末期则整体分布较均匀,在放水期和洪水调控期,库区水体叶绿素a含量整体上表层较高,从表至底逐渐降低,2018年9月叶绿素a含量较高,最大达到了10.50μg/L,而在蓄水末期,叶绿素a含量偏低且分布较均匀,平均含量仅为0.70μg/L。上述结果表明,受气温、上游来水、水库调控和生物过程等的多重影响下,小浪底水库内各种环境因子时空变化剧烈,是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物质输运影响的良好载体。
黄新莹姚鹏宋国栋宋国栋吴丹杨建斌陈霖刘素美
关键词:小浪底水库气候变化
长江口外亚硝酸盐高值现象的形成机制被引量:1
2010年
2006年6~7月对东海长江口及外海海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所调查海域范围内32°N附近122°E~126°E之间存在NO2-N高值现象,NO2-N浓度最大值可达到2.38μmol/dm3,水深位于10 m以下。结合历史资料及不同季节调查数据分析:NO2-N高值现象春夏季存在,秋冬季消失。本文通过对NO2-N与温度、盐度、溶解氧、pH、表观耗氧量、颗粒有机碳及叶绿素之间的关系分析NO2-N高值现象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密度跃层的存在是形成NO2-N高值现象的必要条件,亚硝化过程是NO2-N高值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秋冬季节强风的搅拌作用使NO2-N垂直分布中跃层现象消失,从表到底NO2-N浓度相近,但秋季浓度水平仍较高;冬季则恢复到正常水平。
张辉石晓勇张传松宋国栋
关键词:亚硝化
铁对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的围隔实验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围隔实验初步研究了铁的加入对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向黄海天然水体中进行单纯的DIN和PO4-P加富并不能明显地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M2与M1相比),在营养盐加富的条件下铁的加入则能够对浮游植物的生长起到明显地促进作用(M3、M4与M2相比);铁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浮游植物对DIN和PO4-P的吸收利用率。加铁围隔M3和M4中浮游植物对DIN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59%和45%,分别比M2提高了9倍和6.5倍;对PO4-P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88%和86%,均比M2提高了3.2倍。M3和M4中浮游植物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是M1的2倍和M2的1.5倍;对磷的平均吸收速率以M3中最高,达到了其他围隔袋的2倍之多。铁的加入能够提高浮游植物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对于磷来说,低浓度(10-2μmol/L)添加铁似乎对其吸收速率无甚影响,但是添加10-1μmol/L的铁能够明显的促进浮游植物对磷的吸收速率。铁的加入能够明显降低浮游植物体内的氮磷比,且这种响应非常敏感。
宋国栋石晓勇侯继灵祝陈坚
关键词:围隔实验营养盐吸收速率
春季黄海溶解氧的平面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初探被引量:26
2007年
通过对中国SOLAS计划2005年3月航次所获取的溶解氧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黄海温度、盐度、溶解氧的平面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溶解氧与盐度、温度等化学水文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春季黄海溶解氧的含量范围在10.16~13.71mg/L,平均为(12.07±1.03)mg/L,平面分布特征为:西部近岸较高,东部外海较低,北黄海较高,南黄海低,表中底三层分布比较均匀,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2)春季,影响黄海外海海域溶解氧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和盐度,近岸的溶解氧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与盐度无关。
宋国栋石晓勇祝陈坚
关键词:溶解氧春季影响因素
黄、渤海沉积物耗氧速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影响因素
2024年
沉积物耗氧(SOC)是海洋沉积物重要参数,是海底沉积物有机质矿化速率的重要表征参数,开展沉积物耗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整个海洋的碳循环过程。陆架边缘海作为有机质矿化和埋藏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在全世界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但是对于具有海洋环境典型季节变化的中国边缘海区域,尤其是黄、渤海仍然缺乏相应的关注。本文使用整柱培养法,分别于2022年4月、7月和10月对黄、渤海沉积物耗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渤海沉积物耗氧速率为7.11~17.33 mmol/(m^(2)·d)。黄海春季沉积物耗氧速率与渤海无显著差异(ANOVA,p> 0.05),夏季(ANOVA,p <0.01)和秋季(ANOVA,p <0.01)黄海沉积物耗氧速率低于渤海;黄海春季沉积物耗氧速率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小,渤海夏季和秋季接近,显著高于春季(ANOVA,p <0.05),温度和沉积物Chl a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用沉积物耗氧速率来评估海底有机质矿化速率,并与初级生产力相比较,结果表明渤海海底有机质矿化与初级生产力的占比范围为42.8%~74.5%,是渤海碳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黄海海底沉积物有机质矿化在黄海碳循环中作用不如渤海显著。本文系统研究了黄、渤海沉积物耗氧速率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探究了黄、渤海地区有机质矿化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为理解黄、渤海区域有机质矿化和埋藏提供理论支持。
朱若思宋国栋刘素美
关键词:温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