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17 H指数:2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食管癌切除管状吻合器消化道重建392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的效果。方法:对392例食管癌切除后应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0.5%),均经营养支持,充分引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7例(1.7%),经食管扩张或支架好转。结论: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 李小军 宋超 刘戈 刘学刚 王祖义 刘以尧关键词:食管肿瘤 消化道重建 吻合器 胸腔镜下膨胀萎陷联合立体降维法处理肺段间平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平面,将立体段间平面进行降维后裁剪的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微创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应用膨胀萎陷立体降维法处理段间平面的28例病人临床资料。全部病人术前胸部薄层CT明确肺部病变,在胸腔镜三维重建引导下完成肺段切除,部分多发结节病人联合肺楔形切除;肺段动、静脉及气管处理完成后,应用膨胀萎陷法显示出段间交界后,通过超声刀或者电钩等能量器械对立体的段间平面进行分离,降低段间平面的立体维度,段间静脉作为重要的段间平面标志引导降低维度,将降维后的段间平面应用切割缝合器处理。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胸腔镜下解剖清晰,操作顺利;单肺段切除9例,联合肺段或肺亚段切除11例,肺段联合肺楔形切除8例;共切除病变数37个。膨胀萎陷等待约15 min段间交界清晰可见;超声刀或者电钩分离段间平面无明显出血,保留段间静脉,术毕膨肺,余肺舒展度良好,无严重压榨。术后肺轻度漏气5例经引流愈合,复查胸片肺复张良好;总引流量(494.64±332.45)mL;引流时间(4.04±1.50)d;住院时间(6.79±2.46)d。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微创胸腔镜下可安全施行肺段切除,膨胀萎陷法可以清晰显示肺段间平面,立体的段间平面进行降维后裁剪更简单易操作,减轻压榨,术后余肺舒展性更好。 张雷 李小军 王伟 宋超 耿阳 陈鹏飞关键词:肺段切除 胸腔镜 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的构建 2012年 目的:探讨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构建的方法。方法:选用中华小型幼猪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5)和实验组(B组,n=15)。均采用右侧前外侧径路开胸。A组部分阻断主肺动脉10min后放开,造成一过性肺血减少;B组经右心房表面送入球囊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构建肺血减少型先心病模型。手术结束、术后1个月、2个月行血气分析、血常规及超声检查,术后1个月行64排CT检查,术后2个月剖胸验证模型构建情况。结果:A组15例,术后切口感染l例,死亡1例。B组15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死亡3例,12例存活幼猪模型构建成功。A组术后心脏超声、CT检查及剖胸探查均提示心脏无异常。术后B组心脏超声提示,过隔血流束〉0.5cm,肺动脉环缩处血流速度在184~355cm/s,收缩期肺动脉环缩处压差(Systolic trans pulmonary artery banding pressure, Trans - PABPP)在20~50mmHg;CT扫描示肺动脉环缩处直径(BD)为(6.5±1.3)mm;剖胸探查房间隔缺损(ASD)均〉0.5cm,肺动脉环缩处缩窄明显。与A组比较,B组术后动脉氧分压(PaO:)和动脉氧饱和度(SaO2)逐渐降低(P〈0.05),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逐渐升高(P〈0.05)。结论:采用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可成功构建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幼猪动物模型。该模型稳定性较好,更加接近临床病理生理状态。 张雷 刘学刚 刘戈 王康武 王安生 宋超 张从利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动物模型 幼猪 围手术期 改良Nissen手术在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改良Nissen手术在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6月至2013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2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经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13(35~8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胃镜检查确诊为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均行改良Nissen手术,即胃底上提至贲门口上方2~3 cm,包绕双层缝合固定食管180°,并置于膈肌下方。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在平卧头低位下行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并长期随访,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前存在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和胃酸反流,术后均明显改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11)d。52例患者术后2周内复查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无胃食管反流。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至10年。除1例术后半年并发食管狭窄外,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症状消失,营养及发育好转。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改良Nissen手术是治疗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加强食管下段高压区,折叠胃及贲门口置于膈肌下方,不仅能使胃还纳腹腔,同时还有抗反流的效果。 王康武 刘学刚 施超 刘戈 张雷 王安生 宋超关键词:食管裂孔疝 外科手术 bFGF、MMP-2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远端肺血管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采用球囊扩张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建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探讨肺血减少时远端肺血管形态学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出生1~2个月的幼猪2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6):右胸小切口制成一过性肺血减少;轻度-中度肺动脉狭窄组(T1组,n=7):经右心房表面送入球囊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Banding环缩术,控制收缩期肺动脉环缩处压差(Trans-PABP)为20~30 mmHg;重度肺动脉狭窄组(T2组,n=7):术中Trans-PABP≥30~50 mmHg.三组于术后2个月取右肺中叶外侧段1.0 cm×0.8 cm×0.8 cm大小的肺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远端肺细小动脉形态学改变,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结果:T1、T2组行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均获成功.术后2个月,T1、T2两组肺细小动脉内径均大于C组(P<0.05),肺细小动脉数目(NAPSC)均少于C组(P<0.05).血清bFGF 、MMP-2含量,T1、T2两组较C组升高(P<0.05),而C组手术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肺组织细胞外基质发生构型重建,肺细小血管发育不良或退化,其发生基质重塑的基础是肺血减少时引起一系列酶和细胞因子等成分的变化. 王安生 刘学刚 王康武 施超 刘戈 张雷 宋超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动物模型 肺小血管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未成熟肺血管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采用一种新型的杂交方法建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探讨肺血减少对未成熟肺血管发育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后1~2个月的实验用小型幼猪,共2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6):右进胸微创小切口制成一过性肺血减少;手术组1(T1组,n=7):右进胸微创小切口,经右心房表面送入自制球囊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术,并且肺动脉Banding环缩,使跨环缩处压差为20—30mmHg(1mmHg=0.133kPa);手术组2(T2组,n=7):手术过程同T1组,使跨环缩处压差为30~50mmHg。三组均于开胸后、手术结束时、术后2个月取右肺中叶外侧段大小1.0cm×0.8cm×0.8cm的肺组织,weihgt弹性纤维+vanGie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S组动物存活5只,T,组动物存活6只,T2组动物存活5只,T1组、T2组在开胸后、手术结束时肺细小动脉内径与S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组术后2个月时肺细小动脉内径明显高于S组(P〈0.05),T2组术后2个月时肺细小动脉内径明显高于S组(P〈0.01),T1组术后2个月时单位面积肺细小动脉数目(APSC)明显低于s组(P〈0.05),T2组术后2个月时肺APSC明显低于S组(P〈0.01),提示肺细小动脉中膜变薄、管腔扩张,同时伴有外周肺小动脉数量减少,并随肺血流的减少,细小动脉发育不良程度加重。结论肺血减少时幼猪肺细小动脉发育呈现明显不良或退化,说明保持正常的肺血流或尽早改善肺血减少状态是促进外周肺血管正常发育和改善全身状况的关键。 王康武 刘学刚 施超 刘戈 张雷 王安生 宋超关键词:心脏缺损 先天性 动物 未抗凝状态下兔肺动脉阻断安全时限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未抗凝状态下不同肺动脉阻断时间对兔肺损伤的程度。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90只,随机分3组,每组30只。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为阻断肺动脉30 min开放再通组;C组为阻断肺动脉1 h开放再通组。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等临床指标;分别于术前、阻断肺动脉开放前和再灌注1,3,6,9 h,假手术组取相对应时间点取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肺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 ratio,W/D);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动物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B组的PaO2、MDA、W/D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PaO2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DA、W/D在阻断再灌注1,3,6,9 h,则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结果提示C组肺水肿表现最为明显。结论未抗凝状态下,暂时阻断兔肺动脉30 min不会对肺组织有明显的损害,暂时阻断兔肺动脉1 h对肺组织有明显的损害。 张雷 刘学刚 施超 刘戈 王康武 王安生 宋超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64排螺旋CT对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未成熟肺血管发育的评估作用 2011年 目的采用一种新颖的Hybrid方法建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评价64排螺旋CT对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未成熟肺血管发育评估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生后1~2个月的实验用小型幼猪,共20只。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S组,n=4):右进胸微创小切口制成一过性肺血减少;手术组(T组,n=16):右进胸微创小切口,经右心房表面送入自制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术,并且肺动脉Band ing环缩,使跨环缩处压差为30~50 mmHg。T组于术后1个月行64排螺旋CT扫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两者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肺动脉的发育情况者定义为阳性,并作定量测量;不能清晰显示肺动脉发育情况或明确判断肺动脉未发育者均定义为阴性,不作定量测量。术后2个月进行手术探查测量证实,对比其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肺动脉的定性诊断,64排螺旋CT较心脏超声优越(诊断敏感度:前者91.4%,后者45.7%);肺动脉的测量,64排螺旋CT与手术探查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右肺动脉r=0.91,左肺动脉r=0.86)。结论 64排螺旋CT可以应用于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肺血管发育的评估,对临床准确地判断肺血管发育不良的病变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王康武 刘学刚 刘戈 张雷 王安生 宋超 张俊祥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肺血管 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析对早期胸腺瘤患者实施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胸腺瘤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手术,观察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管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患者乳糜胸发生率为0.00%(0/22),肺部感染发生率为9.09%(2/22),膈肌麻痹发生率为4.55%(1/22),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5%(1/2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18%(4/22);患者术中出血量(88.10±60.64)mL、住院时间(6.02±4.25)d、引流管引流时间(4.38±3.22)d、总引流量(502.13±421.66)mL、手术时间(110.28±46.76)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3.56±2.98)h、ICU住院时间(1.52±1.48)d、住院费用(4.32±4.19)万元。结论通过对早期胸腺瘤患者实施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手术治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引流管引流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鹏飞 贡会源 耿阳 唐震 李小军 张雷 王彪 宋超 王伟 马珊珊关键词:胸腔镜 临床疗效 复杂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复杂性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分析此类疾病的治疗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确诊的3例复杂性纵膈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3例患者临床表现:刺激性干咳为主1例,胸闷、气短1例,胸部不适感1例。术前均行胸部增强CT检查等常规检查,未见转移等其他手术禁忌症,术前充分准备,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法。手术方式:1例左后下纵膈肿瘤经左进胸行肿瘤切除术;1例左后下纵膈肿瘤经左进胸行肿瘤切除联合左下肺叶切除术;1例右后下纵膈肿瘤经右进胸行肿瘤切除术,并在外侵严重处用钛夹标记,术后4周行放射治疗。随访主复查项目为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术后3~6个月复查胸部CT,术后1~3年每年复查一次胸部CT。结果 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肿瘤完整切除。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闷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好转。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复杂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纵膈肿瘤,诊断需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完整切除预后良好,需严密随访,外侵严重术后需辅助放疗。 张雷 刘学刚 李小军 刘戈 宋超 耿阳关键词:纵膈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