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锦 作品数:42 被引量:335 H指数:13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1971—2011年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2014年 利用1971—2011年辽宁省58个常规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1年辽宁寒潮年平均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存在两个大值中心,一个位于辽宁东北部地区,另一个位于辽西建平地区;11月大范围强寒潮出现最多。近41 a辽宁区域性寒潮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最多;区域性寒潮在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上旬均可出现,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是区域性寒潮集中出现时段,出现最多的为1月;区域性寒潮出现次数存在20、13、8 a和4 a的变化周期。影响辽宁区域性寒潮的主要天气形势有小槽发展型、横槽型和低槽东移型。寒潮物理量预报指标主要有:寒潮前至少有一日升温过程;500 hPa冷中心温度≤-40℃;地面冷高压主体中心气压为1050 hPa以上,分裂小高压中心气压为1030 hPa以上;500 hPa和850 hPa急流普遍为24 m·s-1和12 m·s-1以上;850 hPa辽宁附近等温线密集程度≥5条/10纬度;风向与等温线夹角基本大于60°。 阎琦 陆井龙 田莉 崔锦 李爽 杨青关键词:寒潮 小波分析 EOF分析 利用WRF模式制作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 在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的转换季节,冷暖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为此造成的温度变化往往会使降水相态也随之发生改变,如从降雨转变为雨夹雪、雪或由降雪转换为降雨。当有降水过程发生时,尽管降水量级相同,但降水相态不同,其影响差异却很大。... 崔锦 周晓珊 陈力强 张爱忠 杨森 阎琦关键词:数值预报模式 文献传递 降雪含水比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17年 降雪深度预报与定量降水预报(QPF)一样是冬季天气预报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而降雪含水比是降雪深度预报中所必须的重要参数,国外一般多将其称为snow-to-liquid ratio(SLR)。本文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在SLR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其预报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研究表明:SLR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并且存在季节和空间分布差异;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SLR的两个最重要气象因子,气压、垂直运动等气象因素,以及地表风、积雪自重、太阳辐射和积雪融化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SLR;随着预报技术的发展,SLR的预报方法可概括为气候学的、统计学的和基于物理基础的三类预报方法,气候学方法过于简单化,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SLR的预报能力,但仍无法摆脱统计方法自身的缺陷,比较而言,基于数值模式的瞬时预报更符合未来雪深预报业务的精细化发展趋势;目前,国内降雪深度观测资料较少、观测频率较低,有效开展地面降雪和探空加密观测,解决观测资料不足是今后SLR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探索气象因子对SLR的影响机理,建立适合我国冬季天气预报业务需求的降雪预报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崔锦 周晓珊 阎琦 张爱忠 李得勤 杨阳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1948-1999年的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和风场资料,根据气候平均850hPa高度场和流场的季节演变特征,客观地定义了描述马克斯林高压活动的特征参数,对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马斯克林高压季节变化明显,南半球冬季最强,位置偏西、偏北,夏季反之。对马斯克林高压异常变率的分析表明,马斯克林高压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ENSO对马斯克林高压面积有一定影响,但对马斯克林高压中心位置和强度影响不大。同时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和位置还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研究的52年时间内,马斯克林高压面积和中心强度是逐渐增大、增强的,而中心位置是缓慢东移、南移的。 崔锦 杨修群 张爱忠关键词:马斯克林高压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沈阳降雪含水比变化特征及其大气影响因子 被引量:14 2015年 降雪含水比是新增积雪深度与融化后等量液体深度的比值,是冬季雪深预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使用经验值10进行积雪深度换算.利用1981-2012年沈阳站降水量、积雪深度、气温和风速等观测资料及1999-2012年NCEP再分析资料(1°×1°),分析了沈阳站32 a降雪含水比的变化特征和大气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沈阳站降雪含水比的平均值为11.4,主要集中在6~12区间变化,小于4和大于20的极值发生概率相对较低,极值都出现在12月份,11月和3月均值接近10,而其他月份在12左右.小雪的降雪含水比均值最大为13.3,其它为10点多.500 hPa上温度和550 hPa上的风速是沈阳站降水含水比的高空大气影响因子. 崔锦 周晓珊 阎琦 张爱忠关键词:积雪深度 植被覆盖度增加对辽宁地区气温变化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简称FVC)是陆面参数中重要的参数之一,植被覆盖度变化直接影响地表能量的再分配进而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植被覆盖度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对未来区域气候变化的预估具有重要意义,这对适应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1~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的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简称NDVI)数据制作植被覆盖度,在辽宁地区分别进行了WRF模式默认植被覆盖度和实际植被覆盖度的长时间(2001~2018年)模式模拟试验,结论如下:(1)辽宁地区因植被覆盖度增加全省年平均气温降低了0.48℃,其中夏季降温幅度最大,降温0.71℃,春、秋两季平均降温0.35℃和0.66℃,冬季降温幅度最小0.2℃。植被覆盖度增加对日最高、最低气温也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其中日最低气温对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响应大于最高气温,且植被覆盖度增加与气温降温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一致性。(2)2001~2018年年均和四季植被覆盖度的显著增加对年均和四季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均有降温趋势,尤其是对日最低气温降温作用更明显。(3)植被覆盖度增加导致气温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蒸散发的增加导致潜热通量增加,感热通量减少;而对于日最低气温降低,主要是由于植被覆盖度增加导致地表温度降低进而引起夜间向上长波辐射减少。总体而言,植被覆盖度增加越多降温效果越明显,进而减缓辽宁省气候变暖。 易雪 李得勤 杨森 杨森 公颖 公颖 崔锦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气温 WRF 辽宁“11·24”强寒潮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2019年 1999年11月24日辽宁省出现近46 a最强寒潮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寒潮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11月24日辽宁各地24 h最低气温普遍下降10℃以上,鞍山和铁岭等部分地区24 h最低气温下降22℃,降温幅度大且覆盖范围广,是辽宁地区罕见的强寒潮。此次寒潮过程冷空气主要源自新地岛以东的极地,寒潮酝酿阶段差动涡度平流、差动温度平流有利于寒潮地面高压强烈发展并向东偏南方向移动,横槽南压是引导冷空气爆发的环流形势。对1999年的"11·24"寒潮成因初步分析发现:西北路、超极地和西路3路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大量堆积;中低层冷空气、锋区、地面高压强度均强于其他寒潮过程;前期暖气团和后期超强冷空气共同作用,强升温后骤然降温导致最强寒潮出现。 阎琦 崔锦 赵梓淇 李爽 杨青关键词:寒潮 涡度平流 温度平流 东北冷涡背景下两次强降水干侵入特征对比分析 2024年 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具有局地性强、预报难度大的特点,冷空气的入侵往往对强对流天气的触发具有指示性意义。本文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地面观测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及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2016年6月30日和2020年8月3日2次冷涡强降水天气的形势及动力、热力特点,重点对比分析了2次过程的干侵入特征。这2次强降水过程地面均为蒙古气旋配合,从地面至高空动力条件较好。降水发生前,上午天空晴好,对流层中高层有冷空气渗透,近地层湿度大,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强降水发生前,中层干区自西向东侵入,高层高位涡区向下伸展,增强对流不稳定发展,中层位涡接近1×10^(-6)m^(2)·K·s^(-1)·kg^(-1)可以作为进入强降水时段的指标。干侵入指数呈偶极分布特征,可反映干冷空气和暖湿空气的相互作用,暴雨常发生在干侵入指数的密集带。当中高层干侵入指数正值区向中低层发展时,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干侵入指数对强降水的落区及暴雨的增幅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段云霞 崔锦 崔锦 李得勤 班伟龙 刘青关键词:冷涡 强降水 干侵入 2018年辽宁两次雨转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2019年 应用常规观测、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及NCEP再分析资料,从影响系统、水汽、热动力演变等方面对辽宁2次雨转暴雪成因及降雪量可预报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程Ⅰ回暖时间长,锋生时间短,近地面锋区影响期间降水增强,925~850 hPa锋区垂直分布,850 hPa锋区过境后强降雪结束;过程Ⅱ短暂强回暖,冷空气楔入低层早,暖湿空气沿冷垫上滑,锋生时间长,近地面锋区影响期间无降水,中层锋区与低层东北回流叠加时出现强降雪,850 hPa锋区过境缓慢,强降雪持续时间长,700 hPa锋区过境后强降雪结束。雷达回波特征显示,0℃层亮带高度在降水相态转变为雨夹雪前明显降低,雨夹雪阶段基本维持,降雪后0℃层亮带消失。对数值预报降雪量订正,首先关注前期回暖、气温日变化与系统性降温叠加作用,再根据不同类型降雪影响系统动力、水汽辐合等条件判断降水时段,综合订正降雪量。 阎琦 崔锦 杨青关键词:暴雪 锋生 风廓线雷达资料 辽宁汛期暴雨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09年 应用合成分析、距平分析和位势平均等方法,基于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辽宁逐日降水资料,对辽宁汛期暴雨的大气环流、风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拉尼娜背景下,辽宁夏季多暴雨月与少暴雨月相比,对应的500 hPa高度距平场、500 hPa风矢量与温度距平叠合场以及850 hPa水汽输送矢量场,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样是暴雨多(少)月;对应的厄尔尼诺与拉尼娜背景相比,500 hPa高度距平场、500 hPa风矢量与温度距平叠合场以及850 hPa水汽输送矢量场也有不同的表现。 吴艳青 崔锦 阎琦关键词:汛期暴雨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大气环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