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广慧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方法测量根管长度准确性研究
- 2007年
- [目的]通过不同方法测量根管长度,指导根管治疗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手感法X光照片、电测法3种方法测量根管长度,并和离体牙实测相比较。[结果]手感法和X光照片的测量结果准确性较差,而电测法的结果较准确(P<0.05)。[结论]电测法测量根管长度值得临床推广。
- 庄广慧
- 关键词:根管治疗电测法手感法
- 龙血竭和神经营养联合治疗灼口综合症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评价龙血竭口服和双侧下颌神经营养封闭联合治疗灼口综合症(BMS)的疗效。方法:将灼口综合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1、2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1使用龙血竭口服和维生素B1,B12双侧下颌神经封闭治疗,实验组2维生素B1,B12双侧下颌神经封闭治疗,对照组使用口服维生素B1和甲钴铵片治疗,2%碳酸氢钠含漱,疗程均为6周。结果:实验组患者BMS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对照组作用不明显(P<0.05);6周后实验组1症状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实验组2(P<0.05)。结论:龙血竭口服和双侧下颌神经营养联合治疗BMS效果明显。
- 庄广慧王锋
- 关键词:龙血竭灼口综合症神经营养
- 釉质龋病变过程中及氟化物防龋时离子交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龋病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脱矿与再矿化常常同时或者交替发生,龋病的脱矿与再矿化过程是离子不断进行交换的结果。而牙釉质覆盖在牙冠的表面,牙釉质龋是最早发生也是最常见的龋病。本文对釉质龋病变过程中及氟化物防龋时的离子交换进行综述。
- 任颂庄广慧
- 关键词:釉质龋脱矿
- Cortisomol糊剂预防无症状死髓牙治疗期间急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在无症状死髓牙治疗中,根管内封入Cortisomol糊剂对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的影响。方法:144个无症状死髓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经根管预备用Cortisomol糊剂封药,对照组经根管预备用FC封药。用flare-up index(FUI)定量的方法评价两种药物对发生急症的影响,并根据急症引起的疼痛程度不同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Cortisomo糊剂组急症发生率为6.94%,显著低于对照组39.21%(P<0.01)。Cortisomol糊剂组急症的FUI均值为3.18,显著低于对照组6.24(P<0.05)。结论:Cortisomol糊剂用于无症状死髓牙根管内封药能有效降低根管治疗间期急症的发生和疼痛程度。
- 李娇庄广慧
- 关键词:根管治疗CORTISOMOL糊剂
- 氢氧化钙及Cortisomol糊剂与传统根管药物的临床疗效对比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根管消毒药物和根管充填糊剂的临床疗效。方法:197个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氢氧化钙消毒根管,Cortisomol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对照组采用樟脑酚消毒根管,氧化锌碘仿糊剂进行根管充填。观察根管封药后的疼痛情况及根管充填后3个月与12个月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101例根管封药后出现疼痛症状的4例,无痛率96.04%。术后3个月复诊92例,有效率为98.91%,术后12个月复诊84例,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96例根管封药后出现疼痛症状的16例,无痛率83.33%。术后3个月复诊85例,有效率为87.06%,术后12个月复诊81例,有效率为79.01%。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封药后,3个月及12个月疗效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氢氧化钙消毒根管,Cortisomol糊剂充填根管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根管消毒药物和根充糊剂。
- 李娇王芳庄广慧
- 关键词:氢氧化钙樟脑酚根管消毒根管充填
- RECOLITE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评价RECOLITE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试验,实验组使用RECOLITE,以0.48mol/L氟化钠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即时疗效和3个月后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庄广慧
- 关键词:牙本质过敏症氟化钠
- 文献传递
- 根管预备的直径不同对超声根管冲洗效果影响的SEM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离体牙根管预备冲洗后根管壁残存碎屑量以及牙本质小管口直径,探讨在超声根管冲洗中,根管预备的直径不同对根管冲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颗离体牙随机分成A1、A2、A3和B1、B2、B3六组,每组10颗牙,进行预备和冲洗。A组以注射器冲洗,B组以超声波冲洗。根管冲洗液均使用5.25%NaC lO溶液。制作扫描电镜标本,评价根管壁牙本质表面残存碎屑量、测量牙本质小管口直径。[结果]①残存碎屑量A1、A2、A3三组在根管的冠1/3、中1/3、和尖1/3均有大量碎屑残存。超声冲洗组,根管壁玷污层被去除,牙本质小管口暴露。A1、A2、A3三组与B1、B2、B3三组在根管冠1/3、中1/3、尖1/3三部位的残存碎屑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1、B2、B3三组在根管冠1/3、中1/3和尖1/3的残存碎屑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B1、B2、B3三组间在冠1/3、中1/3、尖1/3三部位的牙本质小管口直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每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相同剂量的NaC lO溶液时,在去除根管壁牙本质表面玷污层和根管壁牙本质表面碎屑的效果上,超声根管冲洗优于人工注射器冲洗。在超声根管冲洗中,增大根管预备的直径能提高冲洗液去除玷污层的效果。超声根管冲洗以NaC lO为冲洗液时,对牙本质小管口及管周牙本质没有造成过度脱矿和蚀刻。
- 庄广慧刘启成刘志清史春白桦牛卫东
- 关键词:NACLO玷污层扫描电镜
- 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治疗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 2006年
- 目的:观察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在乳磨牙有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或氢氧化钙甘油为根管充填材料分别对182颗患牙进行根管充填并于充填后1、2年观察其疗效。结果: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2年根管充填成功率86.17%,氢氧化钙成功率60.23%。结论: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是治疗乳磨牙有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较为理想的药物。
- 贺俊庄广慧
- 关键词:甲硝唑地塞米松根尖周炎根管乳牙
- 口腔颌面锥形束CT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上颌窦黏膜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应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上颌窦黏膜变化的影响,为慢性牙周炎引起的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经口腔颌面锥形束CT扫描诊断为慢性牙周炎伴上颌窦黏膜增厚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0.0±5.6)岁(26~55岁),检测并记录患者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进行牙周治疗,6个月后复查,记录患者各项牙周检查指标并进行口腔颌面锥形束CT扫描复查,通过锥形束CT自带软件对上颌窦黏膜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上颌窦黏膜厚度值和长度值进行比较。结果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右侧与左侧上颌窦黏膜厚度值及长度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黏膜厚度值与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共58侧上颌窦黏膜出现增厚现象,其中轻度上颌窦黏膜增厚20侧,治疗后6个月黏膜厚度值[(1.1±0.6)mm]显著小于治疗前[(2.5±0.7)mm](P<0.05);中度上颌窦黏膜增厚30侧,治疗后6个月黏膜厚度值[(2.3±0.6)mm]显著小于治疗前[(5.8±0.5)mm](P<0.01);重度上颌窦黏膜增厚8侧,治疗后6个月黏膜厚度值[(4.2±0.4)mm]亦显著小于治疗前[(11.2±1.8)mm](P<0.01)。轻、中、重度上颌窦黏膜增厚者治疗后各项牙周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改善上颌窦黏膜增厚有积极意义。
- 任颂庄广慧孙江赵海礁潘亚萍
-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慢性牙周炎上颌窦炎牙周非手术治疗
- 超声根管冲洗中根管扩锉的直径不同对冲洗效果影响的扫描电镜研究
- 本研究以离体牙为研究对象,使用注射器和超声波两种冲洗技术,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手段,探讨在超声根管冲洗中,根管扩锉的直径不同对根管冲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在提高根管冲洗效果方面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超声根管冲洗均优于人...
- 庄广慧
- 关键词:NACLO玷污层扫描电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