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巍 作品数:9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前颅窝开放粉碎性骨折膜性颅底重建 2015年 创伤性前颅窝粉碎性骨折是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手术处理难度较大[1]。本研究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颅窝开放性粉碎性骨折48例,均予急诊手术行颅内血肿清除、骨折清创、颅底膜性重建,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林其昌 林少华 黄汉添 廖巍关键词:颅前窝 脑脊液漏 显微手术与脑室外引流治疗小脑出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与脑室外引流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6例小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脑室外引流治疗,治疗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SSS评分、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纯脑室外引流,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林其昌 林少华 黄汉添 廖巍关键词:小脑出血 显微手术 脑室外引流 51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 影像学 显微手术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MCAA)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M C 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动脉瘤夹闭43例,夹闭加包裹4例,包裹加固3例,孤立1例。随访3~12月,按照GOS评分,其中5分29例,4分11例,3分4例,2分2例,1分5例。预后较差者(重残至死亡)主要为Hunt-HessⅣ、Ⅴ级者。结论及早而准确诊断动脉瘤,熟练掌握手术时机及显微操作技术能够提高颅内动脉瘤疗效,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与策略,术中保护MCA及保持周围相关血管的通畅是手术的关键。 林其昌 林少华 黄汉添 廖巍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瘤 显微手术 影像学特征 预后 微骨窗经额中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微骨窗经额中回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30例侧脑室内铸型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5例):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组(A组),微骨窗经额中回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组(B组)。术后随访3~6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60s)对比评价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A组死亡6例,植物生存或严重残疾6例,中等残疾或恢复良好3例;B组分别为1例、2例、12例。B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骨窗经额中回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疗效较好.优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 朱永华 杨有业 林少华 廖巍 黄汉添关键词:脑室铸型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显微外科手术 afamin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寻找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较正常成人血清中表达差异的蛋白。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8例,同期体检健康者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 DIGE)、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并鉴定2组血清中差异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有29个表达差异在1.5倍以上的蛋白点,其中579蛋白点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比对照组表达降低1.8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经MALDI-TOF-MS鉴定为afamin。结论afamin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较低.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及扩张。 朱永华 杨有业 林少华 漆松涛 黄汉添 廖巍 胡子慧 李亮明 林其昌 罗勇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清蛋白 幕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显微手术51例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和技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1例幕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进行血肿清除及畸形血管团显微切除手术,其中46例为全切除,5例为次全切除后行γ刀放射治疗。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分析、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及术中监控非常重要,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林其昌 林少华 黄汉添 廖巍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50例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情况。方法:老年重型颅脑外伤伤情较重,并发症及合并症多,病死率高。本文通过对50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和救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根据GCS评分判定疗效:存活40例,经3个月至1年随访,恢复良好20例,中残10例,重残8例,植物状态生存(PVS)2例;死亡10例,病死率20.0%;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两组统计学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关键在于快速和准确,只有对病情的判断准确和实施科学的救治,才能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 朱永华 林少华 黄汉添 廖巍 胡子慧 李亮明 林其昌 罗勇关键词:老年 颅脑损伤 救治方法 颅内压的有效控制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对100例颅内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阐述个别生理指标的临床分析价值,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两年来院内接受颅内肿瘤手术患者100例,采用手术前CT或MRI检查,进行明确诊断,全部病人均采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结果本组患者行肿瘤全切除71例,大部切除22例,部分切除7例。经过综合治疗护理,术后恢复良好者91例,伤残5例,死亡4例,其中住院期间死亡为2例。结论在打开颅骨前和拔管前后ICP增高最明显,此时应警惕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明确的诊断以及积极的护理对于颅内肿瘤手术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朱永华 林少华 黄汉添 吴立新 廖巍 胡子慧 李亮明 林其昌 罗勇关键词:颅内肿瘤 手术 3D-CTA动脉瘤模型在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翼点微骨窗显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翼点微骨窗显微术中应用3D-CTA动脉模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01—2014-07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翼点微骨窗显微术疗法,术中应用3D-CTA动脉瘤模型,对照组进行翼点锁孔显微术疗法,比较2组临床效果、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意识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翼点微骨窗显微术中应用3D-CTA动脉瘤模型,临床效果确切,微创度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朱永华 林少华 黄汉添 廖巍 胡子慧 李亮明 林其昌 林伟标 冯金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