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乐

作品数:26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学成
  • 7篇化学成分
  • 5篇中药
  • 4篇聚酮
  • 3篇熊果苷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液相
  • 2篇乙基
  • 2篇愈伤
  • 2篇植物
  • 2篇色酮
  • 2篇羟基
  • 2篇细胞
  • 2篇细胞产生
  • 2篇迷迭香
  • 2篇名贵

机构

  • 26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计量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6篇张乐
  • 17篇刘斌
  • 8篇季新宇
  • 8篇钟昆芮
  • 7篇刁玉林
  • 7篇史社坡
  • 7篇王娟
  • 7篇王晓晖
  • 7篇屠鹏飞
  • 7篇姜艳艳
  • 6篇高博闻
  • 6篇徐晶晶
  • 6篇刘晓
  • 6篇韩丹
  • 5篇张钟秀
  • 4篇赵云芳
  • 4篇李军
  • 4篇张恩惠
  • 3篇王卫华
  • 2篇孟祥娟

传媒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有机化学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II型聚酮合酶及其编码基因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II型聚酮合酶及其编码基因和用途。本发明提供的III型聚酮合酶及其编码基因与沉香的形成相关,其参与沉香特征成分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的合成。本发明提供的III型聚酮合酶是首次从诱导后的白木香愈伤组...
屠鹏飞史社坡王晓晖高博闻李军刘晓赵云芳张钟秀张乐董先娟王娟
文献传递
熊果苷的应用及检测研究进展
综述了熊果苷的的应用及其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熊果苷的应用;比较了样品中熊果苷测定的不同前处理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概述了液相色谱-质谱法定量的技术;最后提出了熊果苷检测的发展方向。
张乐姜艳艳钟昆芮季新宇刘斌
关键词:熊果苷
文献传递
植物聚酮合酶在合成“非天然小分子”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植物聚酮合酶催化起始底物(酰基辅酶A)反复地与丙二酰辅酶A进行缩合,通过C—C键的形成生成链状聚酮中间体,再经Claisen环合、Aldol环合等形式并经芳香化生成结构新颖多样的天然产物及"非天然小分子".对近年来发现的植物聚酮合酶的功能及来源、催化机制以及在合成"非天然小分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张乐王娟李彬高博闻王晓晖史社坡屠鹏飞
关键词:组合生物合成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2种熊果苷含量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化妆品中α-,β-熊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S-Chiral 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V(正己烷):V(乙醇)=70:30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为226 nm,柱温为30℃。α-,β-熊果苷的检出限(S/N=3)分别为1.5和3.6 ng,定量限(S/N=10)分别为1.6和6.3 ng,10~500 mg/L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 0和0.999 0。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9.61%~103.36%,RSD不大于0.80%(n=6)。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高,可用于化妆品中α-,β-熊果苷的含量测定。
张乐王卫华姜艳艳杨元刘斌
关键词:化妆品
四妙勇安汤不同拆方甘草酸提取率考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配伍变化对其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将四妙勇安汤拆方后,采用RP-HPLC方法,SunFireTM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5℃,分析甘草酸含量并计算其提取率。结果测定原方及拆方后共8组样品中甘草酸的含量并计算相应提取率,甘草酸回归方程为Y=793 318X-1 161.3,线性范围为0.036 24~0.253 7μg(r=0.999 6,n=7),平均回收率(n=6)为101.10%(RSD=2.88%)。结论与单味药甘草比较,甘草与四妙勇安汤其余3味药金银花、玄参、当归中之任意1味药、2味药或3味药配伍,均明显降低甘草酸的提取率,且降幅超过50%,最大可达74.12%。该变化可能与不同拆方样品提取过程中水提液pH值不同有关。
刁玉林王翀张乐王玉霞刘斌
关键词:四妙勇安汤拆方配伍甘草酸提取率
迷迭香酸在不同溶剂中的热稳定性及其降解产物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对照品在不同溶剂中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在最不稳定的溶剂中的主要降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以阐释其降解途径。方法将迷迭香酸对照品分别溶于水、70%乙醇、甲醇中,分别在不同水浴温度(20~100℃)下加热4 h,每隔1 h取样。采用HPLC测定迷迭香酸加热前后色谱峰的峰面积,计算其剩余率,同时采用HPLC-MS对其主要降解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当加热温度≤60℃时,水溶液、70%乙醇溶液、甲醇溶液中的迷迭香酸剩余率均>95%,且甲醇溶液中的迷迭香酸剩余率高于水溶液和70%乙醇溶液;当迷迭香酸加热时间达到4 h时,水溶液和70%乙醇溶液中的迷迭香酸剩余率显著减小,甲醇溶液中的迷迭香酸剩余率几乎不变。迷迭香酸在水溶液中最不稳定,在水溶液中的降解途径主要有酯键水解、双键加成和氧化反应,降解后产生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醛、丹参酸C及其异构体等产物。结论迷迭香酸的稳定性在甲醇中较好,70%乙醇中次之,水中最差;加热温度越高或加热时间越长,迷迭香酸的稳定性越差。因此,在迷迭香酸的研究过程中推荐首选甲醇为溶剂;迷迭香酸及含有该成分的中药在提取分离、加工制备和贮存过程中,温度不宜超过60℃,加热时间不宜超过4 h。
李丽华姜艳艳张乐刘斌
关键词:迷迭香酸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降解产物
黄蜡果(Stauntonia brachyanthera Hand.Mazz.)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黄蜡果(Stauntonia brachvanthera Hand.Mazz.)为木通科野木瓜属木质藤本半常绿缠绕植物,其果侗药称之为猪腰子.该植物主要含有酚酸及其苷、木脂素、苯乙醇苷、黄酮、三萜等成分.本文系统总结了黄...
刁玉林张乐刘时乔张恩慧季新宇钟昆芮徐晶晶韩丹刘斌
关键词:三萜化学成分
参七消痞颗粒中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 建立参七消痞颗粒中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18(4.6×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检测波长分别为335 nm、280 nm.结果 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分别在0.064 16 ~0.385 0μg和0.743 ~4.455 μg质量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4.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9%和96.3%,RSD分别为1.17%和0.33%.结论 本方法简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参七消痞颗粒的质量控制.
张乐张强刘娟孟祥娟刘斌姜艳艳
关键词:野黄芩苷丹酚酸B高效液相色谱法
清香藤(Jasminum lanceolarium Roxb)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清香藤又名空心藤、破骨风,为木犀科植物清香藤(Jasminum lanceolarium Roxb.)的茎.其性平,微苦、辛,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腰腿骨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疮毒、痈疽等症.目前研究发...
刁玉林徐晶晶张恩惠刘时乔钟昆芮季新宇韩丹张乐刘斌
关键词:化学成分环烯醚萜
植物酶催化组合合成黄酮及4-羟基-δ-内酯类化合物
2015年
以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4CL)和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为工具酶,探讨酶催化组合合成在合成"非天然的天然产物"群(库)中的应用.结果发现在4CL和CHS的共同作用下,仅利用8个简单的有机酸就可以产生包括8个黄酮类似物、16个4-羟基-δ-内酯和1个苄基丙酮共计25个"非天然的天然产物"群,为构建结构多样的小分子化合物群(库)提供方法学参考.
莫婷王娟高博闻张乐刘晓王晓晖屠鹏飞史社坡
关键词:黄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