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华
- 作品数:5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因革原理”与“经纶大法”——萧一山民族革命史观评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公羊学说的熏染、近代社会的民族色彩和特殊的政教生涯造就了民族革命史观。该史观以民族革命为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以"三个阶段,两个时期"为民族革命成功的途径,以实现三民主义为民族革命的归宿,成为萧一山追求会通、经世的理论结晶。民族革命史观主要缺陷在于对某些重大政治事件和经济、文化进程不能合理地解释,但它部分揭示了历史真相,会通、经世的学术取向也可为当前学术界借鉴。
- 张光华
- 关键词:学术评价
- 经济条件对现代史家的影响——兼谈史学与经济的关系
- 2008年
- 勤奋、敬业是一个人成长为史家的重要因素,但必要的经济基础仍是史家成才的基本前提。无论是早期的家庭熏陶、史家教育状况,还是学术研究的顺利开展,都和经济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史家的生存状况,给他们提供生活与研究的基本经济条件,而不是想当然地把他们当作道德典型。同样被轻视的是史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潜在、缓慢,但比其它学科的促进作用更为持久和经济。
- 张光华
- 关键词:家庭熏陶
- 位卑未可忘忧国——《申报·业余周刊》的救国思想与编辑理念
- 2011年
- 十九世纪末,通过提高国民素质以拯救国家的思路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严复所言“中国自甲午一创于东邻,庚子再困于八国,海内憬然,始知旧学之必不足恃,而人人以开瀹民智为不可以已”,正是是这一思潮的真实写照。此后,该思潮虽时有起落,但一直在社会上保持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 张光华
- 关键词:救国思想周刊业余
- 萧一山的历史观散论
- 2010年
- 萧一山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同时强调人在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他指出历史发展的速率是"越后越快",而且构成社会的各要素变化速率也不一致。萧一山具有"英雄史观"倾向,但其目的是想敦促"英雄们"更好地担负起社会责任。在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萧一山基本上能够兼言功过,并把顺应时代潮流作为评价的基本依据。
- 张光华
- 关键词:历史发展规律历史人物评价
- 清代亳州的社会救助体系被引量:2
- 2011年
- 清代亳州的社会救助体系由中央政府实施的优老、蠲免,地方政府设立的善堂、仓储设施和民间义行构成。该体系集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面向社会下层和弱势群体,以扶危济困为目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此外,由于灾荒较其他地区更为频繁,亳州地区社会救助设施的建立及其运行均体现出地域性特点。
- 张光华
- 关键词:清代社会救助体系
- 齐思和史学思想探析
- 2006年
- 齐思和的史学成就与他本人的史学思想密切相关。他以维护“史学的科学性”为前提阐述其史学功能观;在史学著作的文字表达方面提出“有则更好,没有也可”的观点;在什么是理想新史、编纂新史的步骤与组织形式等方面齐思和也有独到见解。
- 张光华刘家富
- 古代史家成才的客观因素剖析
- 2007年
- 并非只靠勤奋、甘坐冷板凳等主观努力就能成为优秀史学家。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作为基础,这些主观因素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就古代史家而言,史家出身家世,早期教育状况、稳定的经济条件对史才、史学、史识的形成有主观努力不能起到的作用。当前,我们在鼓励史学工作者刻苦钻研的同时,不应忽视这些客观因素的作用。
- 张光华
- 关键词:早期教育
- 从学科特点谈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 2015年
- 人才聘任单位应当摒弃"史学无益于经济"的社会偏见。历史学不仅可以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还以"间接"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历史学的专业学术训练,使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也存在博而不专、创新能力和进取心不强等诸多问题。如能扬长避短,定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 张光华张光全
- 关键词:历史学学科特点毕业生就业
- 萧一山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和实践
- 2009年
- 在史学著作内容编排上,萧一山遵循"政治、经济、文化均衡铨叙"、"详近略远"的编纂原则,并充分关注社会下层群众的历史。在体裁上,萧一山以"新史学"标准判定传统体裁的优劣,其《清代通史》在章节体的框架下,借鉴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的写法,相较传统表现出较大突破。在语言表述的审美上,萧一山清新流畅的文笔颇受学者推崇,这对改进当前史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张光华
- 1930年代的《出版消息》半月刊与新文学传播
- 2019年
- 《出版消息》是1930年代由乐华图书公司创办的以传播新文学为宗旨的刊物。该刊从作家、作品、文坛等不同层面全面反映新文学信息,以维护读者权益并增强刊物的可读性为手段扩大新文学的读者群体,以倡导新文学反映时代、服务于大众表达对国家和社会命运的关注。虽然存在内容琐碎、理论探讨不够深入等诸多缺点,但该刊在推动新文学传播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其所倡导的新文学发展路向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 张光华范岚清
- 关键词: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