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子多并不一定更省力
- 1999年
- 各种各样的车都有轮子。轮是车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应用轮子能省力”是小学自然第四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的知识。课堂上学生一面用手指推动砖块在课桌上移动,一面在砖块下垫上圆铅笔,让它在课桌上来回滚动,颇觉有意思。过一会。
- 张启东
- 关键词:砖块回滚测力器圆珠笔小学自然测力计
- 怎样写“教学后记”
- 1997年
- 撰写“教学后记”是改革教法、积累经验的重要措施,也是使自己的教学逐步趋于成熟的必由之路。在教学实践中,每一节精心准备的课上完之后,都会留下一些兴奋和激动,有时也会发生一些遗憾和思考,如果把它记下来,能使我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 张启东
- 关键词:教学后记教学构思教学片段教学课题文章主旨改革教法
- 引起更深层的思索——《平衡》教学一得
- 1998年
- 《平衡》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找出影响平衡的条件。第一次等臂杠杆的两组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一样多,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杠杆尺就平衡。这是特殊情形下的平衡,因此在教学中就注意,结论由学生概括即可,不要过分强调,因为它没有普遍性意义,只是通向一般性认识阶段中的过渡认识。
- 张启东戴支松
- 关键词:教学中心校
-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注意两个问题
- 1997年
- 一、学生做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后,提问:“液体受热时液柱上升得很快,受冷时,液柱为什么下降得慢?” 这是正常的实验现象。通常情况,烧瓶里的水与水槽中的水温没有什么差别,而放入热水中,两者之间的温差较大。温差大,瓶内液体受热速度快,其热传递方式是以对流为主的,热对流传递速度比传导快。这样。
- 张启东秦兴甫
- 关键词:温差热速度热对流
- 自然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 1999年
- 张启东
- 关键词:自然课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教学
- 从“一杯水变凉”展开研究
- 1999年
- 《保温和散热》是继热的传导、对流、辐射之后而展开自综合性运用性研究。该课教学让孩子们从对日常生产生活用品的研究分析上,认识保温、散热是利用热传递的原理,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而确定的;热传递的三种形式在多数情况下是同时进行的。这节课教学,我以“一杯水是怎样变凉的”为探究认识问题起点,学生情绪热烈,兴趣高涨。 一、提出问题,引发对降温的综合思考 首先从保温瓶中倒出一杯热水在不锈钢杯中。
- 张启东
- 关键词:保温瓶热传递易传软木塞学生情绪
- 评“空气有气味”的课堂讨论
- 1998年
- 李老师的自然课堂教学一直是活泼的,她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我获得结论,因而也常出现一些异乎寻常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中十分可喜的现象,是我们所企求的。出现这些情况,如果老师不予理睬,或加以申斥,那是十分错误的。
- 张启东
- 关键词:课堂讨论自然课水蒸气辣椒
- 导学卡 助自学被引量:2
- 2001年
-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把“不待老师教,自己能学习”变成可操作的程序,我们在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在教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卡,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目标与学习进程,学会研究发现。
- 张启东
- 关键词:导学教学教学自我学习课堂结构
- 《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 1998年
- 一、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人的身体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能力。 2.通过做火柴人、机器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放像机、投影仪、体操、游泳、健美体育集锦片,舞蹈《北京有个金太阳》动作指导片,以中国地图和天安门为背景的中国各族小朋友的画面投影片,四角有外国小朋友的复合片,人体泳装正面背面投影片。 人体肌肉、骨骼、内部器官模型(或挂图)。
- 张启东谢宝琴
- 关键词:教学设计泳装火柴四肢金太阳道人
- 怎样使塑料细管也产生毛细现象
- 1999年
- 在教学《毛细现象》时,许多人认为:要找到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太难了,使用一般的塑料管又不能产生毛细现象。老师们常为此大伤脑筋。
- 张启东阙松森
- 关键词:塑料管毛细现象玻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