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英
- 作品数:41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渭南师范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生物学更多>>
- 纳米SiC改性氰酸酯树脂的耐磨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氰酸酯树脂(CE)/纳米碳化硅(nm-SiC)复合材料,通过磨损率和摩擦系数测试探讨了nm-SiC对CE耐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nmSiC的质量分数为1.00%时,CE/nm-SiC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最低,相对于纯CE降低了51.16%,稳定摩擦系数降低了17.95%,磨损机理为轻度磨粒磨损和犁沟磨损。
- 张文根张学英
-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纳米碳化硅磨损率
- 继承发展:摩尔根创立新遗传理论被引量:1
- 2005年
- 在介绍摩尔根成长经历的基础上,探索了其创立基因学说的过程,总结了摩尔根的成功经验,对于未来生物学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 张文根张学英
- 关键词:摩尔根生物学研究
- 冠醚化学的创立及其方法特点
- 2000年
- 围绕 1 987年诺贝尔化学奖 ,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探讨了冠醚化学创立过程的方法特点 ,并与近几年诺贝尔化学奖相比较得出了几点启示和结论 。
- 张文根郭百凯张学英
-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超分子化学主-客体化学
- 洛美沙星的电学性能测试被引量:1
- 2009年
- 在0.25mol·L-1KH2PO4-NaH2PO4(pH6.38)底液中,盐酸洛美沙星(Lomenfloxacin,简称LF)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峰电位EP=-1.24V(vsAg/AgCl),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吸附粒子为LF中性分子,测得LF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Гs=4.31×10-11mol·cm-2,每个LF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2.12nm2,LF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测得吸附系数β=1.11×106,25℃时的吸附自由能ΔGθ=-35.24kJ·mol-1,电极反应电子数n=2,不可逆体系动力学参量αna=1.21,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量ks=0.31s-1;建立了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LF的最佳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2.0×10-8mol·L-1.
- 祝保林张学英
- 关键词:盐酸洛美沙星吸附溶出伏安法电化学行为药物分析
- CE/nano-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了CE(氰酸酯)/nano-SiC复合材料,通过弯曲强度测定、TGA(热失重分析)法和DMA(动态力学分析)法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no-SiC经硅烷偶联剂(SCA-3)表面处理后,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具有明显的协同改性作用;当w(nano-SiC)=1%(相对纯CE质量而言)时,nano-SiC经SCA-3表面处理前后,相应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0.84%和32.84%,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提高了13.09%和18.29%,失重5%时的热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12.31%和13.87%,450℃时的质量保持率分别提高了26.24%和42.99%。
- 张文根张学英
- 关键词:氰酸酯硅烷偶联剂改性
- 偶联剂对CE/nano-SiO_2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不同CE/nano-SiO2复合材料,通过热失重(TGA)曲线分析,考察了硅烷偶联剂KH-560、SCA-3和SEA-171表面处理nano-SiO2后对CE/nano-SiO2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偶联剂相比,KH-560的改性效果比较好,相对于纯CE,失重1%、3%和5%时热分解温度的相对提高率分别为33.29%、23.31%、17.34%;300℃、400℃、500℃和600℃时质量保持率的相对提高率分别为0.42%、6.66%、18.67%和8.85%.
- 张学英
-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NANO-SIO2硅烷偶联剂耐热性能
- Coordination化学的创立及其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回顾了配位化学的创立过程 ,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探讨了其方法特点 ,与近几年诺贝尔化学奖相比较得出了一点重要结论 ,对于未来化学研究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
- 张文根郭百凯张学英
-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配位化学化学史
- C_(60)的发现史及历史教训被引量:1
- 2001年
- 运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在考察 C60 发现过程的基础上 ,分析得出了 4点深刻教训 ,对于未来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张文根张学英郭百凯
- 关键词:C60发现史历史教训
- 纳米碳化硅对氰酸酯基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 2016年
-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了氰酸酯(CE)树脂/纳米碳化硅(nano-SiC)复合材料,通过磨损率、摩擦因数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探讨了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nano-SiC对CE/nano-SiC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磨损率的影响大于对摩擦因数的影响;与未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CE/nano-SiC复合材料相比,nano-SiC表面经硅烷偶联剂(如KH-560、SCA-3和SEA-171等)处理后,相应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幅分别为51.52%、54.11%和55.84%,稳定摩擦因数降幅分别为5.94%、8.13%和12.19%;3种硅烷偶联剂中SEA-171的改性效果相对最好。
- 张文根张学英
- 关键词:氰酸酯纳米碳化硅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
- 地方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
- 2014年
- 从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及就业前景等方面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结合渭南师范学院的办学经验,对地方院校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建议。
- 杨珊王冬华李吉锋卢国锋张学英
-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方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