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宇炎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能源
  • 2篇外交
  • 1篇中国威胁论
  • 1篇能源合作
  • 1篇能源外交
  • 1篇周边外交
  • 1篇威胁论
  • 1篇互利
  • 1篇互利共赢
  • 1篇共赢
  • 1篇管理政策
  • 1篇一带一路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外交学院
  • 2篇伦敦政治经济...

作者

  • 5篇张宇炎
  • 2篇张历历
  • 1篇金正昆

传媒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国市场
  • 1篇国际观察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民论坛(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对“安哥拉模式”管理政策变化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21世纪初期,中非经贸合作呈现出多种模式,其中以中国—安哥拉模式较有代表性。安哥拉模式是在同一时期,相关囯家基于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需求,在两国政府政策支持影响下,以企业为主体运行的平等互利的经贸合作模式。在安哥拉模式中,中国商务部的管理政策及方式和此前的中非经贸合作相比有很多的变化。中国商务部在安哥拉模式中的角色由直接的行为主体变成了间接指导者。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管理政策的改变。造成商务部在安哥拉模式中管理方式变化的原因有中央与地方分权制实施的影响,有中央政府提出的外贸"三大战略"的指引,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内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变化的反映。不过,安哥拉模式未来发展也存在变数。
张宇炎
中国对非能源合作方式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21世纪初期,中国对非能源外交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四种各具特色的能源合作方式:国家援助框架下的能源合作、以投资换能源、能源共同体、市场投资。这四种能源合作方式相互转化,资源国政权掌控力越强,社会成熟化程度越高,该国的能源项目商业化程度越高。在四种能源合作方式中,双方政府都起到牵头、主导、最终决策的作用。决定中非能源合作方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源国政府的掌控能力,该原因包含三个构成要素,即对资源国政权的控制力、管理能源的能力以及政策制定的能力。任何要素的变化均会导致中国政府调整对非能源合作的方式及策略。
金正昆张宇炎
关键词: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战略实践形势与未来推进挑战被引量:2
2016年
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正式实施元年。中国以区域内国家外交关系作保障,在政策沟通、金融、基础建设、经济贸易、文化民众交流等领域为重点,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一带一路"战略也面临美日采取抵制政策、地区形势的不确定性、相关国家诉求和利益的复杂性、海外人员和物资权利的保护等诸多挑战待解。
张历历张宇炎
关键词:一带一路周边外交
“中国威胁论”在东亚的表现及应对被引量:3
2014年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西方国家舆论和东亚某些国家舆论中,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渲染、夸大、曲解中国发展会带来威胁的"中国威胁论"。这股所谓"中国威胁论"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或消失。相反时至今日,"中国威胁论"还会随着和中国有关或无关的事件以各种形式出现。"中国威胁论"虽然是一股国际舆论,但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和平发展环境起了破坏作用,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妥善应对。
张历历张宇炎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
21世纪中非能源外交:进展、路径及挑战被引量:3
2019年
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积极探索,中非之间建立起卓有成效的能源外交模式,双方大多遵循自上而下的合作路径,逐渐形成四种各具特色的能源外交合作方式。随着国际能源格局深刻变革,21世纪中非能源外交面临巨大挑战,国际能源消费中心和生产中心的转移已然对中非能源外交的战略、方式造成巨大挑战。中国应积极应对变革,探索适合中国的大国外交之路。
张宇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