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在非血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l3,vWF-CP),其活性缺乏或减低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及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ADAMTSl3在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非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ADAMTSl3在非血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张文娟韩悦
- 关键词:ADAMTS13炎症性疾病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 F62.11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因素的相关研究
- 赵世香韩悦陈晓晨朱倩张文娟王倩孙爱宁吴德沛
- 文献传递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微颗粒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类型MPs在Ph-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改变,了解MPs与JAK2V617F突变的关系,以及与血栓等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入选92例MPN患者进行研究,包括真性红细胞增...
- 韩悦陈苏宁孙爱宁王兆钺戴克胜阮长耿吴德沛张文娟赵世香沈文红戴兰朱明清岑建农王杰唐雅琼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JAK2V617F突变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微颗粒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微颗粒(MPs)是从细胞膜上脱落下的膜性小囊泡,具有很强的促凝血活性,包括组织因子微颗粒(TF~+MPs),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血小板微颗粒(PMPs),以及红细胞微颗粒(RMPs)。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
- 韩悦张文娟赵世香沈文红戴兰朱明清岑建农王杰唐雅琼陈苏宁孙爱宁王兆钺戴克胜阮长耿吴德沛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JAK2V617F突变
- 文献传递
-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报道
- 目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多数病人ADAMTS13活性正常或轻度降低.通过个案报道一例ADAMTS13活性严重缺乏的少见病例.方法:患者女性,30岁,因'乏力一月余,皮肤出...
- 张文娟韩悦苏健白霞金松徐明珠孙爱宁王兆钺吴德沛阮长耿
- JAK2-V617F突变负荷量对Ph-MPN患者疾病影响的研究
- 赵世香韩悦张文娟朱倩王倩岑建农冯宇峰陈苏宁孙爱宁吴德沛
- F61.7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
- 韩悦吴德沛朱倩陈晓晨赵世香张文娟王倩金正明仇惠英孙爱宁
- 文献传递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微颗粒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Ph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值性疾病病人微颗粒(MPs)水平的变化,同时研究微颗粒与此类病人血栓形成、脾肿大以及是否存在JAK2V617F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92例MPN患者进行研究,包括真性红细...
- 戚嘉乾韩悦张文娟赵世香沈文红戴兰朱明清陈苏宁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DAMTS13缺失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4年
-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相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A—TTP)是HSCT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数TA—TTP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l3)活性为正常水平。2011年5月我院收治1例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特发性TTP,其血浆ADAMTSl3活性只有3%,ADAMTSl3抑制物阳性。现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 张文娟韩悦苏健白霞金松徐明珠孙爱宁阮长耿吴德沛
-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DAMTS13文献复习移植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脐血造血干细胞
- 移植和一些临床因素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影响
- 2013年
-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正规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病理类型、国际预后指数(IPI)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收集2004-2011年在本院接受R-CHOP21≥6次化疗的DLBCL患者116例。分析单纯化疗及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的疗效,以及不同免疫病理类型、临床观察指标如IP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a-羟丁酸脱氨酶(HBDH)等因素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包括对总体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接受R-CHOP21方案治疗的116例DLBCL患者5年OS为72.4%,其中30例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nn Arbor分期均为Ⅲ-Ⅳ期)。30例移植组患者预后较86例单纯化疗组好(5年OS为82.5%vs 69.0%,5年PFS为77.1%vs 68.3%)(P<0.05);生发中心(GCB)型组患者预后较活化亚型(ABC)组好(P<0.05);IPI 3-5分、年龄≥60岁、B症状、LDH升高、HSCRP升高、HBDH升高是预后不良因素(P<0.05),其中LDH升高、年龄≥60岁、B症状是本研究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R-CHOP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DLBCL患者的预后,GCB型患者预后优于ABC型,B症状、IPI评分、LDH、HSCRP、HBDH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 赵世香韩悦朱倩王倩张文娟陈晓晨孙爱宁金正明仇惠英唐晓文傅琤琤何广胜苗瞄马骁吴德沛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