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外膜
  • 4篇氧合
  • 4篇置管
  • 4篇体外膜肺氧合
  • 4篇危重症
  • 4篇膜肺
  • 4篇救治
  • 4篇肺氧合
  • 3篇小儿
  • 3篇小儿危重症
  • 2篇心外膜
  • 2篇心脏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永久起搏
  • 2篇永久起搏器
  • 2篇起搏
  • 2篇起搏器
  • 2篇重症
  • 2篇危重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篇贾兵
  • 8篇张文波
  • 6篇闫宪刚
  • 4篇陆铸今
  • 4篇郑继翠
  • 4篇陆国平
  • 3篇叶明
  • 2篇仇万山
  • 2篇陈纲
  • 1篇张憬
  • 1篇钟慧
  • 1篇陶麒麟
  • 1篇潘蕴
  • 1篇陈张根
  • 1篇张惠锋
  • 1篇沈晟

传媒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颈部置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小儿危重症
目的 总结经右侧颈部血管切开置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的外科技术体会 方法 从2011 年12 月至2015 年12 月共有28 例小儿危重症接受ECMO 治疗,其中25 例经右侧颈部血管置管建立ECMO,纳入本研究;3 例是...
闫宪刚陆铸今郑继翠张文波陆国平贾兵
右侧颈部置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危重症患儿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总结经右侧颈部血管切开置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技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因小儿危重症接受ECMO治疗,并经右侧颈部血管置管建立ECMO的患儿资料,包括疾病种类、年龄、体重、置管时间、ECMO运行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 共28例患儿接受ECMO治疗,3例患儿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经胸置管建立ECMO未纳入.故最终纳入25例患儿,其中男15例、女10例,中位年龄1.8岁(1 d~13岁),中位体重12.0(2.8~50.0) kg.25例患儿均因一般机械通气不能维持或心力衰竭对常规药物治疗无反应,均为静脉-动脉转流(V-A模式)ECMO支持;均采用全身麻醉下右侧颈内静脉-颈总动脉插管,其中5例患儿术前右侧颈内静脉已置入颈静脉导管,3例患儿术前右侧颈内静脉已置入血透管,1例患儿在心肺复苏的同时置管.25例患儿均成功顺利置入插管建立ECMO,手术时间为(45±26) min,除1例动脉灌注压力过高,重新更换管道后压力恢复正常外,其余均置管一次成功;置管位置恰当,未再调整置管深度;流量满意,达到80 ~ 150 ml/(kg·min).ECMO中位运行时间为153(14~567)h,成功撤机16例,撤机成功率为64%,出院存活15例,出院存活率为60%.插管相关并发症:置管位置切口渗血6例;插管固定缝线松弛2例,误伤颈外静脉1例,局部缝合后止血.结论 血管插管是进行ECMO的基础,经右侧颈部血管置管建立小儿ECMO相对简单安全.掌握熟练的切开置管技术可确保ECMO的应用.加强局部管道管理,减少并发症.
闫宪刚陆铸今郑继翠张文波陆国平贾兵
关键词:插管法危重病体外膜肺氧合
“一鞘两伞”Hybrid技术封堵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及左心室右心房通道一例
2013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4岁。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3年余,平常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活动可,无缺氧抽搐史。3年多前,该患者因发热在外院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来我院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VSD、卵圆孔未闭入院。于2008年10月16日在我院行VSD修补术+卵圆孔缝闭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尚可,术后第6 d出院。出院后一直在我院心外科门诊随访,多次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均提示:VSD术后残余分流,为进一步治疗再次入院。查体:
仇万山沈晟张文波闫宪刚张憬贾兵
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在儿童及婴幼儿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在儿童及婴幼儿中的应用,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自2005年7月至2013年6月对15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儿童及婴幼儿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最小4...
张文波叶明陈纲陶麒麟张惠锋贾兵
颈部置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小儿危重症
闫宪刚陆铸今郑继翠张文波陆国平贾兵
成功救治联体儿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例被引量:1
2010年
联体儿 女,胎龄36+5周,于2009年12月1日经剖宫产娩出.出生总体重5895 g,生后人工喂养.查体:两婴相向,剑突骨性相连,剑突下至脐部腹壁相连,长约9 cm.各自有完整的头颅、四肢(图1),各自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四肢感觉、运动良好,肌力、肌张力正常,外生殖器和肛门正常独立存在.
贾兵叶明张文波潘蕴钟慧陈张根
关键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联体儿救治神经系统检查外生殖器
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在儿童及婴幼儿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在儿童及婴幼儿中的应用,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5年7月至2014年6月对18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儿童及婴幼儿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7岁;平均体质量(13.3±5.8)kg;1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其余7例植入前未行心脏手术。回顾性分析该组病例的数据资料,分析心外膜永久起搏器的外科手术植入情况、术后随访患儿病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起搏参数变化。结果18例患儿中有15例植入单腔起搏器,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共植入21根电极。植入途径均采用经胸部正中切口路径,电极连接至右心室或右心房,手术均顺利完成。脉冲发生器置于患儿左侧腹部皮下,心外膜电极做充分的预留长度,以适应小儿的生长发育。术后平均随访32.2个月,所有18例患儿无死亡病例,1例发生电极断裂,1例手术伤口感染发生;起搏阈值、感知参数及电极阻抗均正常。结论由于心脏畸形,年龄及生长发育的关系,心外膜起搏器是儿童及婴幼儿永久起搏治疗的首选。我们的研究表明植入心外膜电极是可行且安全的,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张文波叶明陈纲仇万山闫宪刚贾兵
关键词:心外膜心脏起搏器婴儿儿童
颈部置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小儿危重症
目的 总结经右侧颈部血管切开置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的外科技术体会。方法 从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有28例小儿危重症接受ECMO治疗,其中25例经右侧颈部血管置管建立ECMO,纳入本研究;3例是先心病手术后,经...
闫宪刚陆铸今郑继翠张文波陆国平贾兵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危重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