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映辉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伽玛刀
  • 6篇细胞
  • 6篇放疗
  • 5篇伽玛刀治疗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3篇肿瘤
  • 3篇化疗
  • 2篇药物性
  • 2篇药物性肝脏损...
  • 2篇治疗化疗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适形
  • 2篇适形放疗
  • 2篇全身

机构

  • 14篇绵阳市第三人...
  • 2篇绵阳市肿瘤医...
  • 2篇绵阳市第二人...

作者

  • 14篇张映辉
  • 10篇韩建军
  • 7篇贾霖
  • 7篇贾冬
  • 3篇贾东
  • 3篇况小红
  • 2篇杨传凤
  • 2篇郭红玉
  • 2篇吴贵强
  • 2篇赵宇
  • 2篇李先全
  • 1篇陈蓉
  • 1篇王允
  • 1篇高飞
  • 1篇古广强
  • 1篇周勇
  • 1篇王艳
  • 1篇常亚东
  • 1篇杨华东
  • 1篇苏娜

传媒

  • 9篇四川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第六届全国肝...
  • 1篇第四届全国肿...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显微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的大型垂体腺瘤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大型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视力、视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其复发率。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治疗组52例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大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先经额下显微手术行视神经减压、尽可能全切肿瘤,残余肿瘤术后行伽玛刀治疗,并辅以药物调节内分泌紊乱;对照组23例患者则不辅助伽玛刀治疗。结果治疗组52例患者手术全切10例,全切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余大部分切除肿瘤、视神经减压后,残瘤经伽玛刀治疗。随访12~60个月,患者视力视野多能改善或恢复,内分泌紊乱得到改善,治疗组尚未见肿瘤复发者,对照组则有7例患者复发,二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大型垂体腺瘤应首选手术行视神经减压术,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视力、视野障碍;若全切困难,不可勉强,首要使肿瘤上极与视交叉间距离适于伽玛刀治疗,其次肿瘤最大直径≤3.0cm,既减少术后并发症,又可以辅以伽玛刀治疗提高肿瘤控制率,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止用药,而普通放疗宜谨慎施行。
李先全蒋正方吴贵强张映辉贾东何能前
关键词:大型垂体腺瘤伽玛刀
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讨论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7年8月间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106例,常规放疗采用双侧平行对穿野,照射野包括肿瘤及肿瘤边缘外2~3cm的脑组织,常规分割2Gy/次,共20次,总剂量达40Gy后行伽玛刀治疗,分1~2次完成,总剂量12~16Gy,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3~6个月临床症状好转66例(71.7%)。CR29例(31.5%),PR45例(48.9%),NC11例(12.0%),PD7例(7.6%),有效率(CR+PR)为80.4%。1、2年生存率分别为67.8%(59/87)、35.5%(22/62)。资料显示病灶体积是影响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的首要因素,病灶体积≤40cm^3有效率为100%,而不同的病理分级主要影响远期生存。结论脑胶质细胞瘤以影像学水肿为特征的亚临床区域相对合理,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可充分利用各自放射物理剂量分布的特点,又符合放射生物学原则,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赵宇郭红玉李小红张映辉周勇
关键词:脑胶质细胞瘤常规放射治疗伽玛刀
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脱氧氟尿嘧啶灌注治疗肝内恶性肿瘤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探讨放化疗联合方案对肝内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方法32例肝内恶性肿瘤,原发性肝肿瘤19例,肝内转移肿瘤13例,kamofsky评分〉70分。适形放射治疗每次2.5~3Gy,总剂量25~42Gy,总疗程2~4周;肝动脉灌注脱氧氟尿嘧啶[0.2mg/(kg:周)],放疗间歇进行,每周1次,共3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2例患者31例完成治疗,随访5—38个月,有效率为(CR+PR)65.6%(21/32),且转移性肿瘤76.9%(10/13)较原发肝内肿瘤57.9%(11/19)有较好的近期疗效(χ^2=3.64,P〈0.05),肿瘤负荷〈25%的患者有效率71.4%(15/21)明显高于肿瘤负荷〉25%的患者54.5%(6/11)(χ^2=4.37,P〈0.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9%(22/31)和51.6%(16/3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灌注脱氧氟尿嘧啶灌注治疗肝内恶性肿瘤能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贾霖张映辉韩建军贾冬高飞王允
关键词:适形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边界”CT确认的准确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验证非小细胞肺癌(NSCLC)CT确认的计划靶区(PTV)与病理学的"细胞边界"的一致性,为精确放疗提供客观和个体化的依据。方法47例CT确认可手术的NSCLC患者,CT分期≤Ⅲa,术前CT增强扫描,使用特定的TPS定义原发肿瘤PTV-T和淋巴结PTV-N,术后根据病理确定的"细胞边界"在TPS上重建的相应的临床靶区(CTV)CTV-T和CTV-N,分别计算PTV和CTV体积做比较分析。结果PTV-T和CTV-T的平均体积分别为124.7ml和122.6ml,说明PTV-T和CTV-T基本一致(t=0.87,P>0.1),但有5例PTV-T
张映辉赵宇韩建军杜翠琼贾冬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精确放疗
肝门区恶性肿瘤伽玛刀治疗的临床分析(附31例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肝门区恶性肿瘤全身伽玛刀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31例肝门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全身伽玛刀治疗,靶区确定为肉眼靶区(GTV)或影像学靶区适当外放10~15mm,50%的处方剂量曲线,300~400cGy/次,每日或隔日1次,共治疗10~12次,总剂量30~42Gy。结果近期疗效:CR17例54.8%,PR10例32.3%;NC3例9.7%,PD1例3.2%,总有效率(CR+PR)87.1%。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3.3%和55.6%。24例合并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21例引流和治疗后恢复正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5%。结论全身伽玛刀具有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特征,对手术难以切除的肝门区恶性肿瘤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常亚东韩建军古广强陈蓉舒娅苏娜张映辉
关键词:肝门部肿瘤全身伽玛刀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脏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注射液对化疗药物性肝脏损害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将15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在化疗同时予以GSH;对照组76例化疗同时用肌苷注射液0.4g、维生素C2g。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肝脏损害发生率及损害程度上的差异,并评价GSH治疗肝脏损害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化疗前后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ST、AL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GSH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肝脏损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韩建军贾霖张映辉贾东况小红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恶性肿瘤化疗
食管癌的后程伽玛刀适形放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食管癌后程全身伽玛刀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常规放疗后程联合全身伽玛刀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患者31例,常规放疗2Gy/次,5d/周,40Gy共4周停照,后行适形放疗,4Gy/次,5d/周。40Gy共2周。分析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满意10例和基本好转15例,总有效率80.65%(25/31),1年生存率为67.74%(21/31),吞咽困难评分从治疗前(3.2±0.12)降至(0.72±0.23),P=0,005;Ⅰ~Ⅱ级和Ⅲ~Ⅳ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2.58%(7/31)和6.45%(2/31),食管支气管瘘和食管狭窄各1例,血液系统毒性轻微。结论常规放射治疗后程伽玛刀适形放疗符合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原则,并不增加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
张映辉韩建军贾霖贾冬王艳杨传凤
关键词:食管肿瘤适形放疗
食管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总剂量为54~68Gy,治疗前、后进行血清VEGF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分析VEGF水平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结果治疗前血清VEGF平均值为(0.589±0.443)pg/L,VEGF水平Ⅰ、Ⅱ、Ⅲ级放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0.9%、72.2%和42.9%(x^2=9.73,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影响食管癌的放射敏感性及放射治疗的疗效。
张映辉贾霖韩建军贾冬
关键词:食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放射疗法
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 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非小细胞肺癌32例,其中鳞癌19例、腺癌12例、类癌1例,应用OUR-QGD型体部伽玛刀分次大剂量照射肺...
韩建军贾霖张映辉贾冬王勇杨传凤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疗法立体定向放疗伽玛刀
文献传递
MSCT对T_1和T_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估胸部多层CT扫描(MSCT)对T1和T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T1和T2期NSCLC患者32例,依据病理结果分析术前MS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判断。结果:以淋巴结短径≥10 mm MSCT评价纵隔淋巴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92.4%;淋巴结大小、原发肿瘤位置及脏胸膜侵犯对纵隔淋巴转移的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大小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纵膈淋巴结转移的依据,原发于右肺的肿瘤及肿瘤伴有脏层胸膜侵犯具有较高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
张映辉赵宇张林韩建军陈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