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林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三峡库区柑桔林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对三峡库区2种不同建园方式的柑桔林,从建园开始连续9年定位观测柑桔林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梯田柑桔林径流系数在0.047~0.153之间,径流含沙量在425—2170g/m^3之间,侵蚀模数在9.37-116.67g/m^2之间。25°坡地柑桔林径流系数在0.079—0.378之间,径流含沙量在500—5050g/m^3之间,侵蚀模数在48.29~1962.04g/m^2之间。在建国初期4年内,25°坡地柑桔林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模数急剧下降,径流系数由0.378下降到0.103,径流含沙量由5050g/m^3下降到350g/m^3,侵蚀模数由1962.04g/m^2下降到131.42g/m^2。4年后,覆盖度的增加有效的抵消了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柑桔林覆盖度达到0.82,径流系数,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模数分别为0.103~0.253,350~3404g/m^3、14.71~148.4g/m^2,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 郑巍伟张春林
- 关键词:径流量侵蚀模数三峡库区
- 在建高速公路土壤侵蚀及水保措施保土效益研究——以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宜长段为例
- 本论文以公路土壤侵蚀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公路土壤侵蚀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揭示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宜长段在建过程中的土壤侵蚀特性,并分析相应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效益,为今后类似地区公路土壤侵蚀研究以及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体...
- 张春林
- 关键词:高速公路土壤侵蚀水土保持
- 文献传递
- 在建高速公路土壤侵蚀及水保措施保土效益研究
- 本论文以公路土壤侵蚀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公路土壤侵蚀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揭示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宜长段在建过程中的土壤侵蚀特性,并分析相应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效益,为今后类似地区公路土壤侵蚀研究以及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体...
- 张春林
- 关键词:高速公路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措施
- 高速公路弃土场临时植被措施对土壤侵蚀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1前言
植被因子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我国学者也在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当前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对比,植被保持水土的机理、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评价等几方面。
- 陈学平张洪江张春林陈宗伟江玉林叶志华王金娟
- 关键词:植被措施土壤侵蚀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功能弃土场植被因子
- 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土壤侵蚀特征与保土效益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为研究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土壤侵蚀特征以及拱形框架梁植物防护的水土保持效益,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类植物配置进行定位观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在相同降雨条件下,路堤弃土弃渣边坡坡面的土壤平均侵蚀量为26 796.7 t/km2,而拱形框架梁边坡三个实验区的土壤平均侵蚀量为19 306.4 t/km2,表明框架梁植物防护措施明显地减少了边坡土壤侵蚀量;(3)在草本混播、草灌混播和草灌乔混播三类实验区中,其土壤侵蚀量分别为19 206.4 t/km2、19 806.6 t/km2和18 906.3 t/km2,表明在植物生长初期一年内乔灌草混播类型保土效益优于草本混播和草灌混播类型。
- 张春林张洪江江玉林张树华
- 关键词:高速公路土壤侵蚀
-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山西方山县为例被引量:8
- 2007年
-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省方山县为例,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根据方山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获得规划目标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农、林、草面积比例由基准年(2005年)的7.2∶31.6∶1调整为规划年(2010年)的6.3∶32∶1,农村居民用地有所减少,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既有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符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张树华王百田张春林张晨光
- 关键词:土地利用适宜性线性规划黄土丘陵沟壑区
-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方山县为例被引量:7
- 2010年
-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方山县为例,提出了该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根据方山县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获得规划目标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农、林、草面积比例由基准年(2005年)的7.2∶31.6∶1调整为规划年(2010年)的6.3∶32∶1,农村居民用地有所减少,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既有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符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许建定张树华王百田张春林
- 关键词:土地利用线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