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波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ON1、CD39/ATP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究对氧磷脂酶1(PON1)、CD39/三磷酸腺苷(ATP)轴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预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APP患者82例,根据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64例)与死亡组(18例),检测两组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死亡组血浆PON1活性、血清ATP水平低于生存组,CD39细胞比例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ON1活性、血清ATP水平与中毒剂量(r=-0.698、-0.741)、中毒程度(r=-0.749、-0.725)呈负相关,CD39细胞比例与中毒剂量、中毒程度呈正相关(r=0.665、0.708,P<0.05);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水平是APP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水平预测APP预后的AUC均>0.7,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20,具有较高预测效能。结论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可作为预测APP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 张晓波吕晓丹周琴林媛珍李喆刘达吕立文
- 关键词:急性百草枯中毒对氧磷脂酶1
- 糖皮质激素降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死率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检索并纳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结果纳入9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共6326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 0.61~1.01,P=0.06),使用氢化可的松治疗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也无统计学意义(OR=0.82,95%CI 0.37~1.83,P=0.63),使用甲泼尼龙治疗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亦无统计学意义(OR=0.65,95%CI 0.27~1.52,P=0.32),而使用地塞米松治疗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可明显降低28天病死率(OR=0.78,95%CI 0.69~0.89,P=0.0003)。结论糖皮质激素不能改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地塞米松可改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
- 陆富泉张晓波刘国成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病死率META分析
- 南宁市1619例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南宁市1619例急诊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创伤预防及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处置的电动自行车创伤患者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部位、致伤原因以及严重程度等作总结分析。结果 共1619例创伤患者,男性950例,女性669例,工人(23.6%)和农民(18.2%)的创伤发病率较其他职业人群高,交通伤发生时间段月份分布不均,5~10月创伤发生较多。创伤发生部位,由多至少排序分别为四肢骨盆636例(39.28%),头颈部387例(23.90%),面部294例(18.16%),胸部177例(10.93%),腹部91例(5.62%),脊柱34例(2.10%),其中以头颈部损伤严重程度较高(65.83%)。致伤原因中,与机动车碰撞(37.37%)及与电动自行车碰撞(33.91%)造成的创伤,在严重伤与重伤中占较大比重(84.18%)。结论 本地区急诊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中青年男性多见,以工人、农民及外卖行业为主,每年的5~10月高发,事故造成头颈部损伤以及与机动车碰撞,均是造成严重创伤的主要原因。
- 李喆吕立文沈印朱瑞凯曾希张晓波彭凤辉
- 关键词:道路交通伤电动自行车流行病学
- 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DNA氧化损伤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我们通过测定肝癌患者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表达,探讨尿8-OHdG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及DNA氧化损伤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 唐毅张晓波刘丽丽唐振勇李辛平杨建荣唐耘天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患者DNA氧化损伤免疫功能围手术期血T淋巴细胞亚群8-OHDG
- ICU存活患者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随访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于本院EICU且存活的92例患者,进行1个月的随访调查。分析其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92例经ICU救治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63例,占68.48%;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体重指数与ICU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住ICU时间、ICU环境、家属关心、人际关系、疾病严重程度、接受有创操作与ICU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35岁、文化程度低,入住ICU≥7d;ICU环境嘈杂,家属关心缺乏,新的人际关系、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高、接受有创操作次数多是ICU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年龄≤35岁、文化程度低,入住ICU时间长、ICU环境嘈杂、家属关心缺乏、新的人际关系、APACHEⅡ评分高、接受有创操作次数多是ICU存活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 张晓波周琴林媛珍李喆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