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政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灌溉方式下氮肥施用量对寒地粳稻氮代谢及产质量的影响
- 水分与氮肥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子。水资源日益紧缺和我国稻田氮肥利用率低的现状决定了开展节水灌溉下的氮肥调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本试验以寒地粳稻东农425和松粳6号为材料,研究了常规灌溉(W1)、轻干湿交...
- 张皓政
- 关键词:寒地粳稻灌溉方式氮肥施用量氮代谢产质量
- 文献传递
- 不同灌溉方式下氮肥施用量对寒地粳稻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研究了4种灌溉方式和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寒地粳稻功能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氧化酶活性以轻干湿交替灌溉下最高,中干湿交替灌溉次之,重干湿交替灌溉最低。产量均表现为轻干湿交替灌溉>常规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重干湿交替灌溉;东农425产量显著高于松粳6号。与其他组合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与氮肥施用量225kg/hm2的组合显著提高寒地粳稻功能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且产量最高,为灌溉方式与氮肥施用量的最佳组合。
- 张皓政赵宏伟陈宾宾赵振东邹德堂吕志超
- 关键词:寒地粳稻灌溉方式氮肥施用量抗氧化酶
-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抗旱生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本试验以东农425和东农427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全生育期内以土壤水势为灌水衡量指标,研究了五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抗旱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处理的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积累量、变化幅度基本趋势为:旱作>重干湿交替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常规灌溉,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与植株抗旱性及产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脯氨酸含量相关性显著;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处理的叶绿素(Chl)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灌溉及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反而高于其他处理。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植株抗旱性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是较为合理的灌溉方式,即田间土壤水势灌溉下限不应低于-20kPa。通过对植物抗旱性及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的分析得出东农425的抗旱性较东农427强。
- 蔡易邹德堂刘化龙王敬国高冬梅张皓政赵宏伟
- 关键词:寒地粳稻灌溉方式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
-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功能叶片的影响
- 2015年
- 以东农425和东农427为试验材料,土壤水势为灌水衡量指标,研究了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功能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轻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功能叶片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及其关键酶活性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平缓,而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处理下功能叶片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及其关键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整个生育期内叶片中蔗糖、果糖质量分数与SPS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蜡熟期和完熟期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与SPS活性极显著正相关。以轻干湿交替灌溉为宜,即田间土壤水势灌溉下限不应低于-10kPa;东农425抗旱性较东农427强。
- 蔡易邹德堂刘化龙王敬国张皓政赵宏伟
- 关键词:寒地粳稻灌溉方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关键酶活性
- CuSO_4和烯效唑对寒地粳稻成熟胚培养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建立寒地粳稻成熟胚的高频再生体系,以寒地粳稻空育131和东农425为试验材料进行成熟胚培养,研究CuSO4和烯效唑的单独和组合使用对水稻成熟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单独添加15.0μmol/L的Cu2+或添加0.50 mg/L的烯效唑有助于寒地粳稻成熟胚的诱导继代和分化;在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中同时添加CuSO4和烯效唑时,空育131在CuSO4浓度为20.0μmol/L且烯效唑浓度为1.00 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都达到最高;CuSO4浓度为10.0μmol/L,烯效唑浓度为1.00 mg/L时,东农425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CuSO4浓度为15.0μmol/L,烯效唑浓度为1.00 mg/L时,东农425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最高。
- 山禾邹德堂萨日娜张皓政
- 关键词:寒地粳稻成熟胚CUSO4烯效唑
- 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以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以常规灌溉方式为对照,研究了4种灌溉方式(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对寒地粳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4种灌溉方式随土壤水势降低越大,稻株的株高、叶面积、分蘖数和成穗率等降低的幅度越大;5种灌溉方式下乳熟末期的株高、每穴分蘖数、高效叶面积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产量以对照最高,其次是轻干湿交替灌溉,对照与其他灌溉方式均有极显著差异,而轻干湿交替灌溉与中干湿交替灌溉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从节水角度来说,可以采用轻干湿交替和中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种植寒地粳稻。
- 高冬梅赵宏伟邹德堂王敬国刘化龙蔡易张皓政
- 关键词:寒地粳稻灌溉方式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