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地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扬子克拉通西北缘古元古代岩浆事件及其构造意义的地球化学研究
- 卢山松张莹华凌文黎邱啸飞段瑞春BerkanaWafa陈子万程猛张亚男马倩
- 关键词:地球化学古元古代
- 文献传递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去顶作用与黔西铁-多金属矿床成因: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约束被引量:16
- 2015年
- 报道了对位于黔西六盘水-威宁地区铁-多金属矿床开展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该新型矿床的成因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去顶作用有关.通过分析和总结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边缘地区不同类型表生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提出该矿床成因是特殊的古地理环境(形成富铁红土化剖面)与晚二叠世时期反复的海进和海退作用相耦合的产物.
- 孟昌忠陈旸张莹华吴慧凌文黎张海刘军
-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化过程与稀土元素次生富集作用被引量:4
- 2013年
- 铝土矿成矿作用是赤道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铝岩石强烈化学风化和富集改造的结果,成矿作用的实质是非成矿(杂质)元素从成矿体系中大量活化并分离移出、而成矿元素发生相对富集的过程。了解铝土矿矿床成矿过程中不同性质元素的活化、迁移和贫化与富集行为,是研究铝土矿成矿条件、成矿机制和移出元素次生富集成矿的核心内容,也是深化铝土矿矿床勘查工作的理论基础。
- 凌文黎张亚男张莹华丁晓英杜远生
- 关键词:次生富集作用铝土矿矿床稀土元素成矿作用化学风化
- 黔北铝土矿矿带基底岩系组成及空间分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探讨被引量:9
- 2013年
- 贵州省北部铝土矿分布于黔中-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南段北部,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通过分析黔北不同矿带基底地层岩性差异、矿体分布、矿床规模和成矿物质来源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铝土矿矿床下伏基底地层岩性对黔北铝土矿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基底地层古风化地貌的空间变化控制着铝土矿的矿体分布和矿体规模,而基底地层的岩性特征决定了所形成矿床的矿石质量。
- 雷志远翁申富凌文黎张莹华陈强熊星赵爽
- 关键词:铝土矿岩性控矿作用
-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印支期火山-次火山岩时代、成因和构造意义的地球化学研究
- 张莹华凌文黎王新宇李青马倩
-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鲕状矿石中鲕粒的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16
- 2013年
- 铝土矿矿床中普遍含有不同比例的鲕状矿石,但目前对这些鲕粒的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相互关系的了解相对有限。对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床中典型鲕状矿石中鲕粒进行了微区原位主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并与共存基质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鲕粒的形成时间晚于基质,地表化学风化作用本身并不能导致铝土矿的形成;鲕粒的形成发生于强氧化和高酸度的环境,其成因被解释为在海进过程中在地层中一定的深度条件下形成了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矿物,随后的海退作用过程导致硫化物蚀变并形成强酸环境,使得成矿元素Al相对于杂质元素(Si、Fe)发生相对富集,且该过程具有多期次振荡重复的特点。铝土矿形成是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周期性海进-海退循环与长期的大陆古隆起区平坦海岸地形相互耦合的结果。
- 张亚男张莹华吴慧丁晓英凌文黎雷志远翁申富马倩杜远生
- 关键词:铝土矿鲕粒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意义
- 黔北铝土矿不同类型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被引量:31
- 2013年
- 黔北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带是我国铝土矿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矿床中发育有4种典型的矿石类型:致密状、碎屑状、豆鲕状和土状。通过对不同类型矿石及矿体下伏高Al黏土岩和志留系韩家店组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元素质量平衡的示踪方法,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开阔海岸环境、与多频次海进-海退循环对陆缘古风化剖面的侵蚀作用有关;海进-还原过程导致了古风化剖面中部大量黄铁矿等硫化物的形成,而随后的海退-氧化过程产生高硫酸介质水溶液,使得杂质元素大量移出和铝土矿化发生;强酸溶液带出的大量元素随环境向pH值中性化和氧逸度下降条件的演化,以化学沉淀形式形成了杂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的致密状矿石,而海进-海退循环对碎屑状-豆鲕状矿石的多期次改造,导致了土状矿石的形成。
- 张莹华凌文黎吴慧张亚男丁晓英崔滔杜远生雷志远翁申富
- 关键词:铝土矿矿石类型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