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粪便基因甲基化对结直肠肿瘤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系统评价粪便基因异常甲基化诊断结直肠肿瘤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Web of Science、CNKI和WanFang Data,收集粪便基因甲基化诊断结直肠肿瘤的研究,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至2012年2月,同时依据QUADAS条目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32个研究,3 9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粪便基因甲基化对于检测结直肠肿瘤的合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诊断比值比(DOR)、SROC曲线下面积(AUC)及Q*值分别为92%[95%C(I91%,93%)]、63%[95%C(I61%,65%)]、20.7[995%C(I15.13,28.57)]、0.861(9SE=0.020 4)及0.792(6SE=0.019 8);对于检测结直肠癌的合并Sen、Spe及SROC AUC分别为91%[95%C(I89%,92%)]、75%[95%C(I73%,77%)]及0.9007;而对于结直肠腺瘤的合并Sen、Spe及SROC AUC分别为79%[95%C(I76%,83%)]、75%[95%C(I73%,77%)]及0.845 7。结论粪便基因异常甲基化对于诊断结直肠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2%)和中度特异性(63%),可作为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无创性初筛方法。
- 张虎朱尤庆吴亚琼郭毅齐健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大肠癌粪便甲基化META分析
- 人粪便DNA甲基化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粪便中Wnt拮抗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早期筛查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技术检测83例大肠肿瘤患者粪便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FRPs)和Wnt抑制因子1(Wnt inhibitory factor-1,WIF-1)基因甲基化状况.结果:粪便中SFRP1、SFRP2、SFRP5和WIF-1基因在大肠癌中甲基化率分别为68.8%(33/48)、56.3%(27/48)、45.8%(22/48)和60.4%(29/48);腺瘤中分别为57.1%(20/35)、51.4%(18/35)、37.1%(13/35)和45.7%(16/35);增生性息肉中分别为21.9%(7/32)、12.5%(4/32)、9.4%(3/32)和18.8%(6/32).联合四种粪便基因甲基化对大肠癌和腺瘤的检测率分别为81.3%(39/48)和65.7%(23/35),同时联合检测Dukes A期CRC和进展期腺瘤的敏感性高达81.8%(18/22),特异性为93.3%(28/30).SFRPs和WIF-1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均P>0.05).对于Ducks A大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测阳性率,组合四种Wnt拮抗基因甲基化(81.8%)明显优于粪便潜血试验(3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粪便中Wnt拮抗基因(SFRP1、SFRP2、SFRP5和WIF-1)甲基化有望成为早期筛查大肠癌的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学标志物.
- 张虎朱尤庆吴亚琼张平江军袁林李静齐健
- 关键词:WNT途径大肠肿瘤粪便甲基化
- 粪便标本中SFRP1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粪便中分泌型卷曲蛋白1(SFRP1)和Wnt途径抑制因子-1(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作为大肠癌(CRC)早期筛查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8例CRC患者、35例大肠腺瘤患者、32例大肠增生性息肉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粪便样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样本中SFRP1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CRC患者粪便中SFRP1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68.8%和60.4%,腺瘤患者分别为57.1%和42.9%,增生性息肉患者分别为21.9%和18.8%;两者联合检测CRC和大肠腺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7.1%和65.7%,特异度为93.3%。2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在CRC和腺瘤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均显著高于增生性息肉和健康人群(P均<0.05)。此外,SFRP1和WIF-1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检测粪便中SFRP1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望成为CRC早期筛查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在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张虎张平江军李素迎袁林齐健朱尤庆
- 关键词:粪便甲基化
-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 2012年
- 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目前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已高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近年来,美国CRC的发生率以每年2%~3%下降,死亡率也有所下降;而我国的CRC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于上升的趋势。
- 张虎齐健朱尤庆
- 关键词: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 EUS—FNA细胞学检查对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 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EUS-FNA)获得的细胞学、囊液的生物化学、肿瘤标志物等信息是目前诊断胰腺囊性病变(pancreaticcysticlesions,PCLs)的有效手段之一。最近许多前瞻性研究评估了EUS-FNA的安全性,
- 汪其贤朱尤庆肖军郭毅张虎朱晓文王新涛
- 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细胞学良恶性鉴别FNAEUS细针穿刺活检
- 白云母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白云母对碘乙酰胺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通过直肠给药注入碘乙酰胺,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48只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白云母组(360mg/kg)、高剂量白云母组(720mg/kg)、5-氨基水杨酸(5-ASA)组和白云母联合5-ASA组(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药物治疗7d后评估各组大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形态学损伤和组织学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仅(TNF-仅)、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核因子KB的活性。组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结果各组大鼠的治疗后体重、形态学评分、组织学评分、血浆TNF—O/_浓度,肠组织MPO活力和核因子KB活性均与白云母剂量显著相关(r=0.573、-0.647、-0.569、-0.681、-0.811、-0.842,均P〈0.05)。高剂量白云母组与5-ASA组相比在治疗后体重、DAI、形态学损伤、组织学评分、IL-8浓度、TNF-a浓度、MPO活力、核因子KB活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6±5)比(167±5)g,0.33(0.00,1.17)比0.17(0.00,0.83),2.50(2.00,4.00)比3.00(2.00,3.00),3.00(2.00,3.00)比2.50(2.00,3.00),(109±17)比(111±15)pg/ml,(166±38)比(155±45)pg/ml,(52±6)比(49±4)U/g,7.39±0.42比7.41±0.34,均P〉0.05]。联合治疗组的MPO活力和核因子KB活性低于5-ASA组[(40±4)比(49±4)u/g、4.67±0.72比7.41±0.34,均P〈0.05],其余指标与5-AS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云母直肠给药可以改善碘乙酰胺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有关。白云母有望成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候选药物。
- 蔡莎莎朱尤庆朱晓文张虎梅娟娟
-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A白云母
- 粪便中Wnt拮抗基因甲基化诊断大肠癌的作用
- 2014年
- 本实验旨在检测大肠肿瘤患者粪便中SFRPs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状况,探讨其作为大肠癌筛选标志物的可行性.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粪便样本取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患者,包括48例大肠癌患者、35例腺瘤患者和32例增生性息肉患者。大肠癌及大肠良性病变诊断均经手术后病理或内镜活检病理检查证实。
- 张虎齐健吴亚琼张平江军李素迎朱尤庆
- 关键词:大肠癌患者病变诊断基因甲基化粪便WN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 晚期胰腺癌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有限,临床治疗较困难,患者生活质量差。个体化原则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胰腺癌的疗效。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是胰腺癌治疗的最佳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中晚期胰腺癌的综合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 张虎张平
-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