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泉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寻常性银屑病与载脂蛋白Eε2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PV)与载脂蛋白E(ApoE)等位基因2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PLP)方法,分析汉族人群中100名健康者和101例PV患者ApoE基因型,其中包括I型银屑病患者83例,Il型18例。按严重程度将银屑病分为三度(轻度31例,中度29例,重度41例)进行探讨。结果在PV组ε3/2基因型和ε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ε2等位基因与PV密切关联(RR=2.9096,χ2=5.263,P<0.05)。ε3/2基因型和ε2等位基因频率在I型银屑病组和中、重度组中分别高于II型银屑病和轻度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oE分子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ε2等位基因可能是PV的一个危险因素,并与PV的发病年龄和严重程度有关。
- 张爱华张鲁泉刘根起孟军李忠生许树源
- 关键词:载脂蛋白等位基因
- 尖锐湿疣皮损角质形成细胞ICAM-1及HLA-DR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人白细胞分化抗原DR区(HLA-DR抗原)在尖锐湿疣(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一链酶亲和素一生物素复合物法(SABC法)对比研究CA初发组、CA复发组及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表面ICAM-1及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CA初发组与复发组间ICAM-1及HLA-DR抗原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中KC表面ICAM-1及HLA-DR抗原表达有一定相关性(r=0.4316,P<0.05)。结论:CA患者病损处KC表面表达ICAM-1及HLA-DR抗原使局部细胞免疫状态发生变化,诱导T细胞在病损处聚集、活化,是有效地启动并参与局部免疫应答、促进CA病损消退的关键。
- 张爱华张鲁泉柳雅玲刘根起孟军穆振
- 关键词:尖锐湿疣HLA-DRICAM-1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皮损SABC法
- 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一例
- 1989年
- 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较为罕见,国内报告极少,我科曾遇一例,现报告如下。
- 简卫国邓炳幸郑建森张鲁泉
- 关键词:恶性嗜铬细胞瘤膀胱
- 银屑病伴扁桃体摘除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 1996年
- 银屑病伴扁桃体摘除后复发的临床观察(27100)山东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张爱华,孟军,张鲁泉我们从1992~l994年,对银屑病伴有扁桃体炎的患者,进行扁桃体摘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60例病人全部为住院者,...
- 张爱华孟军张鲁泉
- 关键词:银屑病并发症扁桃体摘除复发
- L-NAME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合成的影响。方法钳夹沙土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 ,应用免疫荧光法染色 ,观察GFAP密度的变化及分布。结果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区GFAP合成增加 ,GFA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放射层及分子层 ,L -NAME能减少海马区GFAP的合成。结论L -NAME是NOS强有力的抑制剂 ,L-NAME可能通过抑制NO的产生抑制了GFAP的合成。
- 张敬军邱玉芳张鲁泉夏作理刘焯霖
- 关键词:L-NAME脑缺血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沙土鼠
- 细胞粘附分子CD44变异型在食管癌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研究细胞粘附分子 CD44变异型 (CD44 v)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探讨 CD44变异型表达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L SAB技术 ,检测 80例人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变异型 CD44 v5、CD44 v6、CD44 v7和CD44 v10蛋白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 CD44 v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食管癌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 ,CD44 v5、CD44 v6、CD44 v7和 CD44 v10在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及近基底层细胞均见表达 ,浅表层上皮表达减弱或阴性 ;在癌组织中 ,与 CD44 v5、CD44 v6相比 ,CD44 v7蛋白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D44 v10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在转移癌中 ,CD44 v5、CD44 v6蛋白表达与原发性癌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 CD44 v7蛋白表达与原发性癌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 1) ,CD44 v10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结论 CD44 v7和 v10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与食管癌侵袭转移潜能相关 ,是判断食管癌侵袭转移的标志之一。
- 简卫国李凌王培杰张鲁泉孙新许学国
- 关键词:食管癌细胞粘附分子CD44基因表达
- 寻常型银屑病与载脂蛋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PV)与载脂蛋白E(ApoE)等位基因ε2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PLP)方法分析汉族人群中100名健康者和101例PV患者的ApoE基因型,其中,包括Ⅰ型银屑病患者83例,Ⅱ型18例。又按严重程度分为三度(其中轻度31例,中度29例、重度41例)进行探讨。结果在PV组ε3/2基因型和ε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ε2等位基因与PV密切关联(RR=2.9096,x2=5.263,P<0.05)。ε3/2基因和ε2等位基因频率还在Ⅰ型银屑病组和中、重度组中分别明显高于Ⅱ型银屑病和轻度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oE分子可能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ε2等位基因可能是PV的-个危险因素,并可能与PV的发病年龄和严重程度有关。PV患者的脂蛋白代谢异常可能是PV病理机制的部分。
- 张爱华许树源张鲁泉孟军刘根起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等位基因
- 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基因表达及其与肥大细胞浸润的关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对胃癌组织生长的影响机制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阿尔辛蓝—沙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同步检测74例胃癌标本中的肥大细胞数及PCNA、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仪对浸润的肥大细胞及PCNA的表达进行定量计数;采用半定量法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此区肥大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癌内间质区(t=9.11,P<0.01),两者呈正相关(r=0.303,P<0.01)。肥大细胞的数量与PCNA及bcl-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有肥大细胞浸润组的PCNA表达指数显著低于无肥大细胞浸润组(P<0.01)。bcl-2高表达组的癌内间质区肥大细胞数目显著少于bcl-2低表达组。结论癌间质内肥大细胞数目及类型的变化是肥大细胞参与机体抗肿瘤反应的形态学依据。肥大细胞可通过干扰胃癌组织PCNA、bcl-2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 柳雅玲张鲁泉罗丽琳杨雷英翟晓茜
- 关键词:胃肿瘤肥大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BEL-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