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静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艺术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学

主题

  • 4篇服饰
  • 3篇丁耀亢
  • 3篇京剧
  • 3篇京剧服饰
  • 3篇服饰审美
  • 2篇审美
  • 2篇戏剧
  • 2篇满族
  • 2篇满族服饰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审美特征
  • 1篇文学
  • 1篇文学观
  • 1篇文学观念
  • 1篇戏剧创作
  • 1篇戏剧评论
  • 1篇剧评
  • 1篇服饰元素
  • 1篇搭配

机构

  • 7篇东华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彭静
  • 1篇章军华

传媒

  • 2篇南宁职业技术...
  • 2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甘肃联合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浅析满族服饰的审美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满族服饰是中国服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民族地域、款式结构、材料工艺、色彩纹案、融合传承等特征,分别显现出和谐自然之美、华丽庄重之美、繁复精湛之美、明快雅致之美、中和厚重之美,对中国服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彭静
关键词:满族服饰审美特征
丁耀亢的文学观念及其戏剧审美思想
2010年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具有相当成就的文学家,他投身于戏剧创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思想较能代表当时处于社会大变动之中文人的精神风貌,并把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真情实感融入戏剧作品中。丁耀亢运用审美的眼光,在戏剧中渗透剧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不断开掘和升华为审美情感。从他的文学观念和作品出发,探讨其戏剧审美思想。
彭静
关键词:丁耀亢文学观念
丁耀亢的戏剧创作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有成就的文学家,是一位著名的戏剧大师。其戏剧作品现仅存四种:《化人游》、《赤松游》、《西湖扇》和《表忠记》,均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其戏剧作品能够反映作者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政治态度及对其身世的感慨,反映了一位封建士子在历史剧变时期的复杂心态。文章从文本与立意、曲辞与风格、题材与思想、表演与舞台等方面来探讨其戏剧创作理论。
彭静
关键词:丁耀亢戏剧
京剧服饰审美中的满族意识与符号意义
京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枝绚丽多彩的花朵,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表演程式、鲜明的艺术语言成为中国的国粹。京剧舞美是京剧表演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服饰是京剧舞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色彩、纹样和质地的不同,及穿戴...
彭静
关键词:京剧服饰
文献传递
京剧服饰审美中运用满族服饰元素搭配的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京剧产生于清代中后期,京剧服饰中融入了大量满族服饰的元素,满族服饰具有的形象生动、直观显眼、实用普及等特点,通过整体与部分搭配、角色类型搭配、材料工艺与款式搭配等方式运用在京剧服饰中,使其展现出程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意义。
彭静
关键词:京剧服饰满族服饰搭配
丁耀亢戏剧《赤松游》的创作风格与特色
2010年
丁耀亢的戏剧作品流露出较为强烈的民族意识,反映了作者浓厚的"遗民情结"。其戏剧代表作《赤松游》通过描述张良辅汉灭楚除暴秦的经历和辞爵归山得道成仙的结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受和人生理想。剧本中大量表现主人公内心活动的曲文,实际上也传达了作者对故国山川的思念与痛悼之情。整个戏剧带有一种沉郁悲壮而又典雅清丽的风格。
彭静章军华
关键词:戏剧评论艺术风格
京剧服饰审美中的满族意识被引量:2
2010年
服饰是京剧舞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色彩、纹样和质地的不同,以及穿戴上的不同搭配,使整个戏衣显得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京剧产生于清代中后期,因此在研究京剧服饰时发现戏衣中融入了大量的满族服饰的元素,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融合性,而此时满族处于统治地位,其意识占有十分重要的分量,并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思想意识;二是民族意识;三是民俗审美意识。
彭静
关键词:京剧服饰审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