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丁 作品数:41 被引量:187 H指数:8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 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与SIRS和MODS 徐丁 朱保权 董湘玉 芦金萍 课题来源:该课题为甘肃省教育厅项目,经费自筹。项目编号:033B-12。 该课题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有关的临床研究,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与SIRS和MODS的相关研究;二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凝血...关键词:关键词: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MODS SIRS 外用治疗 凝血功能 两例肝豆状核变性家系的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 2018年 目的对两例疑似肝豆状核变性的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对候选致病基因ATP7B进行突变鉴定,从分子遗传学水平上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及Sanger测序等方法,分别检测两例肝豆状核变性患病家庭中所有成员的ATP7B基因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分别在2个家系先证者的ATP7B基因上发现1个纯和突变和1个杂合突变,共检测出3种致病性的突变位点(p.Val1216Met、p.Ser693Cys、p.Ala874Val)和1个单核苷酸多态c.2495 A>G,同时结合单倍体分析法明确家系成员的发病规律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典型特点。结论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直接检测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ATP7B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是目前针对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疾病最为快速、准确的确诊方法。 赵亮涛 金侨英 朱嘉睿 王晋 杨明轩 徐丁 王凡 朱宏文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诊断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心肌酶谱的改变与危重度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时病情严重程度与心肌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将收住NICU患感染性疾病的102例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后分为非危重、危重和极危重3组,于入院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及肌酸激酶新型同工酶(CKMB)活性,而后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心肌酶活性较非危重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感染时危重度分级与心肌酶活性的改变密切相关,血清心肌酶对临床判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心肌损害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豆莉 徐丁 王凡关键词:新生儿 心肌酶 PICC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应用于低出生体重儿作为中长期静脉营养通道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间、留置时间、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方法对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分别采用PICC或外周静脉留置针共为40例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录观察期间NICU应用PICC导管的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ICC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PICC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为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营养通道,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给低出生体霞儿造成的不良刺激。 王海霞 徐丁 许晓楠 芦金萍 尹立琴关键词:外周静脉留置针 低出生体重儿 静脉营养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18年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是指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所致的骨矿物质含量的异常,导致骨小梁数量减少、骨皮质变薄等骨骼改变。该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或者敏感且特异的检查指标,后期确诊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出现佝偻病或病理性骨折。所以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就有关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宋迎冬 王利平 徐丁 李艳萍 姜春倩 孙妮关键词:早产儿 代谢性骨病 四例儿童HIV感染的临床分析 2006年 徐丁关键词:HIV感染 儿童 母婴垂直传播 哺乳期 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sb7-h3、ifn-γ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5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为观察组22例和恢复期为对照组36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因素。结果观察组sB7-H3(152.39±19.02)(ng/L)、IFN-γ(63.57±9.82)(ng/L),较对照组sB7-H3(136.82±17.43)(ng/L)、IFN-γ(39.08±6.74)(ng/L),比较P<0.05。急性期组患儿呼吸衰竭、呼吸道反复感染构成比与恢复期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道反复感染、sB7-H3、IFN-γ均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危险因素(OR=3.347,2.986,2.593,P<0.05);ROC分析显示,肺泡灌洗液中sB7-H3、IFN-γ表达水平预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47.50 ng/L和52.17 ng/L,灵敏度分别为82.14%和71.43%,特异度分别为76.56%和95.3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和0.828。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sB7-H3、IFN-γ表达均异常升高,二者均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危险因素,二者为预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具有临床意义。 孙妮 徐丁 冉光会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肺泡灌洗液 干扰素Γ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列阵技术对甘肃省儿童医院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列阵技术对甘肃省儿童医院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在监护人知情同意下,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甘肃省儿童医院住院的有感染症状的新生儿外周血标本286份。采用5%Chelex-100+0.5%NP40提取DNA,利用NCBI数据库优选25个GBS相关基因,并使用该数据库primer.BLAST工具分别设计25对引物。通过阳性菌株对每对引物进行PCR条件优化,然后对25对引物进行列阵,对所有样本进行PCR列阵分析。结果共检测到阳性标本14份,占人选标本的4.90%。≤7d以内新生儿阳性率为4.55%,〉7d新生儿阳性率为5.19%,早产儿53例,阳性率为5.66%。入选标本随访调查,无一例病死。结论甘肃省儿童医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GBS感染率为4.90%。PCR列阵分析表明,免疫逃避相关基因的表达频率相对较高,提示在感染过程中,免疫适应可能是GBS采取的主要致病策略。 杨静 徐丁 尹立琴 朱保权 王爱华关键词:链球菌 无乳 聚合酶链反应 神经管畸形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8年 神经管畸形(NTDs)是严重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起源于胚胎发生过程,是神经管闭合过程异常的结果。其发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叶酸的补充虽可降低其发病率,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并且NTDs的发生也与其他因素相关。本文就神经管畸形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姜春倩 李艳萍 郭霜 宋迎冬 徐丁关键词:神经管畸形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17年 脓毒症是危重患儿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细菌感染是弓I起脓毒症最主要的病因。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是正确抗感染治疗的保证,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决定了重症脓毒症患儿的预后。我国目前对病原菌检测、鉴定手段仍停留在血培养和生化水平,检测周期较长,阳性率低,因此,建立快速高敏感的诊断方法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细菌的分类鉴定,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缩短了检测时间,扩大了检测的病原谱。目前主要应用的有两大类,一类为基于核酸的检测技术,如核酸杂交、核酸扩增、DNA测序、基因芯片等,第二类为基于蛋白质组为基础的技术,如生物质谱技术。该文对近年来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张妮 徐丁关键词:分子生物学